这一次,被人民日报点名的胖东来,揭开了“造神”陷阱的真实现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6:04 1

摘要:从“民营企业标杆”到争议焦点,这家曾被誉为“零售业良心”的河南企业,近期却陷入到了巨大的风波当中。

文|青橘罐头

编辑|青橘罐头

从“民营企业标杆”到争议焦点,这家曾被誉为“零售业良心”的河南企业,近期却陷入到了巨大的风波当中。

尤其是玉石风波更是让创始人于东来表示,会主动关闭或者是远离胖东来这个企业。

当时不少的媒体都站出来“力挺”胖东来,而人民日报也是如此。

不过随后人民日报评论发文对其态度出现了明显转变,至此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浮出水面。

所谓的企业典范,是真实存在还是精心包装的商业神话?

1995年的河南许昌,街边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悄然开业。

这家名为“望月楼胖子店”的糖烟酒铺子,仅有40平米大小,却因为店主于东来的一句承诺在当地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用真品换真心,不满意就退货”,这样的承诺在当时的零售市场简直是天方夜谭。

要知道那会儿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消费者买到假货都认倒霉,谁见过商家主动承诺退货的?

于东来可不是在说大话,他确实也是做到了,而到了1997年,胖东来开出第一家分店,正式进军超市领域。

1999年,他又在许昌率先引入综合量贩模式,也就是成为了现在胖东来的雏形。

而随后更是一鸣惊人,一口气开了个23000平米的“胖东来生活广场”,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一下子成了许昌的新地标。

说实话,这发展速度确实让人咂舌,而随着规模扩大,胖东来在网络上的知名度也水涨船高。

各路网红营销号争相报道,用词那叫一个豪气冲天,“业界天花板”“无可挑剔”“零瑕疵”,恨不得把胖东来捧上天。

这种吹捧的风气越演越烈,搞得胖东来在网上都快成了零售业的“完美典范”。

胖东来这座“6A级景区”打破了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季节性限制,实现了全年游客络绎不绝的盛况。

它的魅力不仅局限于旅游圈内,更是凭借强大的吸引力和口碑在各类社交媒体和大众视野中广泛传播。

而这种持续走红的现象反映了当代旅游市场的新趋势——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体验,而是追求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体验的目的地。

正是这种对游客需求的精准把握,使得该景区成功实现了“淡季不淡”的经营奇迹。

但很快网上也出现了很多对胖东来质疑的人,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2025年初,胖东来的“神话”开始出现裂痕。

一位叫“两个小段”的网红博主在小号上发了条视频,说自己买的胖东来红内裤严重掉色,洗内裤的水跟染缸似的。

更要命的是,她说穿了这内裤后,还起了过敏反应。

这事一出网上顿时炸了锅,要知道胖东来可是以品质著称的,这下可好难道连最基础的内裤质量都出了问题。

胖东来的反应倒是够快,当天晚上就把相关商品全下架了,还启动了全品类复查。

半个月后他们拿出了一份数页的调查报告,说内裤经过三家权威机构检测,各项指标都达标,医院也没证实过敏和内裤掉色有直接关系,并表示会进行起诉。

不过胖东来也认错了,说是部分员工对企业文化理解不够,没按流程处理投诉,这才闹出这么大动静。

最后还处理了6名员工,有的降级有的直接开除。

这事还没完全平息,4月初又来了个更猛的,一个叫“柴怼怼”的主播,在直播间对着胖东来就是一通猛喷,说他们玉石生意黑得很。

几百块的东西卖几千几万,还说去买胖东来玉石的都是交了智商税。

这”柴怼怼“也是个狠角色,直接在直播间发起”维权群“,号召消费者提供购买凭证,说要找第三方机构鉴定胖东来玉石的真实价值。

这件事情可以说是愈演愈烈,甚至让于东来多次的关闭个人账号,面对当前网络暴力事件,胖东来企业展现了鲜明的价值立场。

他明确表示,如果对柴怼怼的不当言论以及抖音平台为流量而罔顾道德的行为不予追究和惩处,企业将采取关闭或退出的决绝态度。

随后许昌市监管部门对珠宝市场展开了一次规范性检查,胖东来唯初珠宝有限公司成为了检查对象。

检查结果令人安心,该公司的和田玉经营完全合规。从商品标价到进货台账,从鉴定资质到证书有效性,每一环节都经得起严格审视。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今年前四个月销售了4177件和田玉商品,创造了近3000万元的销售额,但毛利率控制在20%以内。

这次检查不仅证实了胖东来的合规经营,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可信赖的珠宝购买渠道,同时也反映了当前珠宝市场监管的日益规范化。

当时人民日报也发布了关于胖东来玉石的调查报告,人民日报评论也表示当前网络环境中,一些人肆意发表不实言论,对正当经营的企业进行恶意抹黑。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商业信誉,更迫使相关部门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事实核查和澄清。

可没过多久,人民日报的论调就变了,发文称”莫让'胖东来们'陷入棒杀捧杀泥潭“。

在这篇文章提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像“柴怼怼”这样的“无端棒杀”,另一个就是不要把胖东来捧得太高,容易遭受反噬。

而2024年下半年,风评一向很好的胖东来就遭遇到了“口碑崩塌”的风波。

这回是因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上的一番“惊人之语”,他说要给员工立规矩,不准靠父母买房买车,结婚不准要彩礼,谁要是违反了这些规定,公司就取消他的福利待遇。

这话一出,网上可就炸开了锅,大家都说一个企业老板管得也太宽了吧?更有观点认为胖东来“爹味”有点重。

当时有言论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对企业的期待值都太高了,动不动就说某企业是“天花板”,这不是给企业戴上紧箍咒吗?

而人民日报评论最后那篇评论说得挺好,企业再优秀,也不必在舆论场中捧得神乎其神。

说到底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做好产品和服务。

那些虚无缥缈的光环,反而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胖东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理性看待企业,既不盲目吹捧,也不恶意抹黑,这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态度。

人民日报评论05月06日 ——【#莫让胖东来们陷入棒杀捧杀泥潭# #帮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新浪财经2024-11-21——胖东来要留神跌入“造神陷阱”|黄河时评

人民日报2025-05-06——许昌对胖东来玉石开展检查,结果公布

来源:青橘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