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go,和武大一起出发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6:37 1

摘要:跑步不仅是慢性病的良药,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证明词。“临床医生如果体质不好,面对患者就很尴尬”。只有保持健康状态,临床医生才能给患者信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弓曾患脂肪肝、“三高”,为了自助减肥以及给患者树立良好榜样,他用每月 300公里的跑量逆转健康危机,从慢性

原创 一起奔跑的 武汉大学

在生活的琐碎与快节奏的高压下

你有多久没感受过

奔跑时耳边的风声

滚落的汗珠

肌肉迸发的力量

一次次突破时的喜悦

我们总在以“没时间”“好累”“下次吧”

“鸽掉”某一瞬间下定决心好好锻炼的自己

但我们缺少的

其实只是迈出的那一步

让我们跟随珞珞珈珈一起

走进珞珈乐跑团与武汉大学长跑协会

希望在此重拾奔跑的勇气

健康管理:跑步重塑身体状态的边界

张弓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跑步不仅是慢性病的良药,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证明词。“临床医生如果体质不好,面对患者就很尴尬”。只有保持健康状态,临床医生才能给患者信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弓曾患脂肪肝、“三高”,为了自助减肥以及给患者树立良好榜样,他用每月 300公里的跑量逆转健康危机,从慢性病缠身的患者蜕变为突破全马三小时的省级精英。除了治疗慢性病,张弓还鼓励在“用进废退”原则的指导下,长期坚持跑步,预防骨质疏松,强大心肺功能,努力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黄应军

科发院退休职工

跑步是慢性病管理的长效处方。2007年,黄应军在体检中查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项健康问题。但通过坚持跑步锻炼,他逐步将血脂、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血糖值显著下降,到现在基本摆脱药物依赖。作为与糖尿病抗争的“资深跑者”,他用实践证明:跑步的累加效应能“从量变到质变”——每日坚持慢跑,不仅修复了慢性病对身体的损伤,更通过自律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慢性病患者,黄应军建议优先跑步而非篮球、羽毛球等易损伤关节的运动,跑步本身具有“温和修复力”;结合自身制定合适的计划,根据体感逐步增加距离,避免急于求成。

金明野

武装部退休职工

2016年2月至今,武装部退休职工金明野通过运动APP累计跑步3.6万公里,日均10公里。面对家族遗传性高血压和体重超标问题,他选择以跑步作为突破口。十年间,他的心肺功能显著增强,虽未完全攻克高血压,但体感症状大幅改善。

作为健康改善的亲历者,金明野呼吁高校强化体育育人,用激励机制培养晨练习惯。他特别强调榜样力量,师生带头跑步,既能提升工作效率,更能向社会传递‘健康优先’的文明理念。当跑步成为校园生活的一抹亮色,健康自会沉淀为珞珈人的共同基因。

黄乐水

城市设计学院2022级本科生

“风一样的女子”是黄乐水同学给小编的初印象。因意外腰伤,热爱运动的她不得不放弃了很多对腰并不友好的项目。这时,长跑“托住”了她。日复一日,跑步陪伴她克服升学的压力。跨越一千二百公里,来到武大求学。珞珈山下的长跑带着她调整刚入大学时的不适应。“跑步让我学会用身体感知时间,效率翻倍。”晨曦下,九一二操场上那个如小鹿般轻盈的身影,正在用脚步轻轻唤醒大地。

程新明

测绘学院党政办副主任

珞珈乐跑团理事

程新明老师自跑步中体悟“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并将其融入管理工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NEVER SAY NEVER,一定会实现目标。他倡导“动态平衡”:每周3次跑步、2次羽毛球,用交叉训练缓解压力,互相促进,打牢基础;借助心率监测设备控制强度,避免身体透支。这些策略让他兼顾工作生活与兴趣爱好,效率倍增。

在跑团建设中,他推行“激励机制”:年末根据跑量记录,颁发跑量纪念品以激励成员积极跑步;举办特色活动,让跑步成为联结师生校友的温情纽带。他建议社团组织者一定要秉承着热心志愿的态度去服务建设。程新明坚信,共同努力,奔跑将成为武大人传承健康精神的最佳形式。

潘迎春

历史学院教授

珞珈乐跑团理事

长跑与学术皆需耐住寂寞。作为历史学院的教授,面对众多的历史文献、漫长的研究过程,潘迎春将从长跑中体悟到的精神迁移到学术。厚积薄发,无论是长跑还是工作,平日的自律才造就成果的闪耀。

在潘迎春老师的课堂上,从不局限于书本——她把长跑事迹与马拉松精神融入授课,鼓励与帮助学生课下进行体育锻炼,期望自己在马拉松中体会到的精神能够感染学生们。

群体归属:跑步中的价值共振

张玉峰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从“跑步小白”到累计完成2000个半马,张玉峰的蜕变始于跑步群的激励:不断坚持,循序渐进增加里程。2014年11月3日,他突破自我完成首个半马后,跑步便“一发不可收拾”,这也使他逐渐成为武汉跑圈中的“跑量王”(悦跑圈APP十年跑量武汉市第一,目前总跑量近 10 万公里)。2017年 11 月,遭遇“益动 GPS”(最早的国产运动记录类app) “破产”下架导致 31611 公里跑步数据清零化为乌有的遗憾,他开始自主保存每个半马的轨迹截图,现在电脑硬盘中已存档数十GB的跑步数据。

特步跑步俱乐部两次为他举办大型同跑活动:2021年2月7日,近200名跑友参与“第1000个半马同跑”;2025年3月8日,再度集结庆贺第2000个半马。自2016年起,他连续9年在生日当天以“年龄+日期”公里数跑步庆生,并计划60岁生日挑战60.21公里。坚持的轨迹终将汇成永不熄灭的热情,奔跑者的精神在脚步中永续传承。

任超

保卫部职工

武大跑协荣誉教练

珞珈乐跑团理事

有着“武大风神”称号的任超老师是武汉大学长跑协会的荣誉教练。他指导学生们共同训练,在学生的口中,他是与大家打成一片的“超哥”。在指导武大跑协的这些岁月中,他感动于学生们“场上是对手,场下是兄弟”,督促彼此进步的情谊。在未来,任超希望武汉大学继续弘扬体育文化精神,在武大营造“长跑气候”!

张玎玲

第二临床学院2024级研究生

“如果你说跑协意味着什么”,张玎玲的答案定会是“一份独一无二的宝藏”。曾经的她,性格内向,医学专业的学业压力更使得她郁郁寡欢。跑协的出现恰似一道光:与队友们真诚地交谈驱散了内心的阴霾;彼此对跑步的热爱指引她探索武大每一处别样的风景。从每周的核心强度课,到“南百”“汉马”的实战,在长长的跑道上身旁总会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从梅园石阶到凌波门栈桥,从测绘后山的野径到东湖南路的梧桐道,奔跑的少女想用更久的时间,把在跑协的岁岁年年一针一线缝进生命的地图。

许涵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

作为首次“替校出征”进击全马,就跑出2:42:37的学生,许涵一直坚信“团队荣誉高于个人成绩”。曾经的少年,站在马拉松赛道边,看着身披武大战队服装的学长学姐们拼到最后一刻,难掩内心感受到极大的震撼。两个春秋,他蛰伏备赛,在2024的汉马赛道上一锤定音!“一个人的极限叫坚持,一群人的极限叫信仰”。在跑团,他找到了赛道上脚步不辍的动力——那是为武大而战的信念!

李腾旭

哲学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在武汉大学长跑协会中如果说任超老师是战队成员们坚实的后备力量,那么李腾旭同学就是大家的“技术先锋”。年少时就开始的系统性长跑训练,使他对科学跑步颇为熟稔。昔日,他是竞技体育中的纪录保持者,不折不扣的一头“独狼”;而今,他与队友并肩作战,是团队中的“领鹰”。从功利性竞技到纯粹热爱。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他在跑团中领悟:“真正的对手是自己,而战友的存在让孤独的修行有了温度。”

冯鹏宇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

从速写线条的蜿蜒,到崎岖的越野赛道,变化中不变的是他对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探索。“跑步让我找到另一种表达。”幸运的冯鹏宇在初入武大时,便在珞珈战队中结识了志趣相投的好友。不同专业、不同生活背景,因着对长跑的喜爱而相聚碰撞!是夕阳下,珞珈山上三五成群的矫健身影;是傍晚训练结束后,一起开拓校园美食地图的一队“老饕”;更是彼此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的温馨港湾......

奔跑,是武大人共同的生命语言

樱雨翩跹的春晨,蝉鸣浸透的夏夜

金叶翻涌的秋径,松影覆雪的冬阶

四时轮转,珞珈人步履如风未歇

从行政楼下中轴线上的九一二操场

到凌波门外湖风习习的怡人绿道

从绿树成荫、清凉静谧的珞珈山庄

到樱花飘落、热情洋溢的汉马赛道

武大的每一处都适合作为奔跑的起点

纵岁月更迭,跑道蜿蜒

迎风而上的那些日子

也是生命中难以忘却的体验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