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电商实训赋能乡村振兴 川渝协作共育“红色带货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6:26 1

摘要:“这次培训既‘充电蓄能’,更‘破壁开新’,我们将把所学转化为助农实效,让家乡好物走出大山。”近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哨路村迎来一场别具一格的“电商实训课”。全县56名村(社)干部与四川绵竹市党员干部代表会聚于此,参加由巫山县委组织部举办的“悟思想・践行动”之做

“这次培训既‘充电蓄能’,更‘破壁开新’,我们将把所学转化为助农实效,让家乡好物走出大山。”近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哨路村迎来一场别具一格的“电商实训课”。全县56名村(社)干部与四川绵竹市党员干部代表会聚于此,参加由巫山县委组织部举办的“悟思想・践行动”之做电商先锋培训班。

经过4天“理论+实战”的高强度培训,学员们系统掌握直播带货、短视频引流、店铺运营等数字技能,为即将开启的巫山脆李销售季蓄势赋能,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理论铸魂,校准电商兴农方向

“要让电商这一‘新农具’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开班第一课,巫山县党员教育兼职讲师纪昌平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并结合“党支部+电商”的典型案例,引导学员探寻组织振兴与产业振兴的契合点。

纪律课同样贴近实际。县纪委常委陈方可就《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专题辅导,通过“直播带货虚假宣传”“农产品质量监管”等警示案例,增强电商从业者的纪法意识。“以前觉得直播能随意发挥,现在明白必须严守产品质量和宣传底线。”笃坪乡对合村党支部书记王令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诚信立身”。

培训课程全程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置“思想溯源”“纪律护航”“政策解读”三大理论板块。县农业农村委、县商务委结合巫山产业发展实际,介绍当地农业发展与电商扶持政策,提出“特色产业+电商矩阵”的融合发展路径,展现出电商广阔发展前景,坚定学员们发展电商产业的信心。

实战教学,培养“带货能手”

“注意黄金三秒法则!”重庆荣亘农业科技村播联盟事业部总经理张华仁带来店铺搭建与商品管理、直播场景搭建与话术设计课程,从实操层面传授电商运营核心技能。

当晚的实训课上,两坪乡溪沟村本土人才易美伶手持巫山脆李包装盒,面对镜头完成15分钟直播首秀。

这场“模拟带货”是培训的关键环节。学员需在规定时间内推介巫山脆李或红叶旅游,由专业导师现场点评话术、镜头表现力和产品卖点提炼。“以往总担心直播没人看,现在学会分析粉丝画像和平台算法,心里有底了!”参训的大昌镇龙早村综合服务专干杨晓春感慨道。

课程设置凸显“实战导向”,直击基层痛点。围绕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店铺运营等实操内容,邀请行业专家、资深主播授课,手把手指导学员从“零基础”迈向“专业化”。

川渝联动,经验实践同频

作为川渝协作的生动实践,此次培训引入绵竹市电商发展经验。绵竹市富新镇文永村党总支书记张静峰、广西村党委副书记肖松林分享特色农产品电商化、文旅短视频营销等“绵竹经验”。

两地学员围绕“党支部+电商”模式展开研讨,探索整合村级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的新途径,开展“双城连麦带货”,计划在脆李销售季联合直播带货、共享供应链资源。

巫山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61亿元,同比增长19.61%,但部分村集体仍面临人才短缺、运营粗放等问题。此次培训借鉴绵竹先进经验,结合本地脆李、柑橘等产业实际,旨在培育一批“懂政策、精技术、善带富”的复合型党员先锋,发挥“培养一人、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

以学促干,锻造“红色带货人”

培训结束,学员纷纷立下“军令状”——每人至少带动5户群众触“电”上网。双龙镇白坪村党支部书记杨祥林连夜制定计划:“回去就组织村民学拍短视频,记录脆李从种植到采摘全过程,用‘看得见的新鲜’打动消费者。”

这一目标与巫山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连。县商务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县已孵化15个村级电商服务站,2025年将重点培育20个“红色带货示范村”,通过“党员带头直播、农户参与供货、村集体统筹品牌”的模式,推动脆李、纽荷尔脐橙等特色农产品增值销售。

与此同时,培训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曲尺乡党委书记卢家庆在专题辅导时指出,基层干部要当好“红色带货人”,将电商技能转化为助农实效。目前,学员们正紧锣密鼓筹备脆李上市营销方案,计划组建“党员直播矩阵”,在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发起“巫山脆李・云上鲜行”主题活动,力争覆盖超百万消费者。

“这场培训不仅是技能提升,更是乡村振兴‘方法论’的创新。”巫山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持续深化电商人才培育,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以电商为突破口破解农产品上行难题,让更多“山货”乘“云”出山,让“数字翅膀”助力巫山经济振翅高飞。

巫山县委组织部供稿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