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在小区遛弯,还是出门闲逛,“姥姥带娃”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
一般来说,爷爷奶奶通常是带娃的“主力军”。
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在小区遛弯,还是出门闲逛,“姥姥带娃”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
根据中国新闻网发起的一项带娃人选的统计数据表明:
在有效的2241份投票中,有将近50%的家庭,都是姥姥带娃。
这一数据在引发广泛讨论的同时,不少人也发出了内心的疑问: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倾向于姥姥带娃,奶奶们都去哪儿了呢?
其实,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3个现实原因,既反映了家庭关系的微妙变化,也体现了现代育儿观念的转变。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01.姥姥心疼闺女,自告奋勇想要带娃
母亲对女儿的心疼,通常是姥姥带娃最直接的原因。
之前电视台播放过一个纪录片,名字就叫作《姥姥》。
里面记录的全是帮女儿、女婿带娃的姥姥的生活日常。
在采访环节中,当被问及出于怎样的原因,才让她们在花甲之年,选择带娃呢?
结果大多数姥姥都给出了一个相同的答案:心疼闺女。
还有一个姥姥,面对镜头时,落寞的说道:
自己帮女儿女婿带娃很久了,可女婿却从来没叫过自己一声妈。
她说现在想开了,只要为了闺女好,默默无闻,做个无名英雄就好了。
话虽如此,可眼神中的失落,以及言语中的自嘲,却让人忍不住的心酸。
老话说: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
姥姥与女儿同为女性,又有血缘勾连,彼此之间更能感同身受怀孕、带娃时的艰辛与不易。
也正因如此,姥姥更愿意替女儿分担压力,让女儿能够减轻负担,更好的恢复与调整。
所以,在“自告奋勇”的带娃背后,都是母亲这个角色的伟大和无私。
她们用爱构建起“强壮”的体魄,托举着女儿女婿的未来。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
姥姥带娃,心疼的是闺女,成全的是女婿,稳定的,是一个家啊。
02.可以大大避免婆媳矛盾
从古至今,婆媳关系就是家庭中的难题。
两个先前完全没有交集的陌生人,因为丈夫或儿子的角色,产生了联系。
再加上若是平日里走动较少,那么俩人几乎没有什么感情基础。
所以一旦因为“孩子”的原因,共处于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就像《增广贤文》里说: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试想想,亲近的人都会因为频繁的交集,感情受到影响,更何况是没有血缘勾连的婆媳呢?
而且,婆媳关系本就脆弱,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隐藏的问题,也更容易被无限放大。
比如因为育儿方式的差异,导致婆媳俩心生嫌隙。
比如,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会让彼此产生不满、各种怨怼。
再比如,两个女性关于“家庭话语权”的争夺,也很容易引发冲突。
当代年轻人,也正是从过往中,汲取了经验,深知婆媳关系的复杂与敏感。
所以出于避免矛盾层面的考虑,更倾向于让姥姥带娃。
这种选择,虽然有点“因噎废食”的嫌疑,但如果可以选择,那么年轻人也会向“最优选项”靠拢。
03.姥姥带娃,宝妈更省心、轻松
除了上述原因外,社会观念的变化也在推动“姥姥带娃”成为主题。
比如说现代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话语权,而让亲妈带娃,往往意味着有三方面的“收益”。
其一,育儿主导权在自己手中。
跟自己亲妈说话沟通,不必掩藏和扭捏,有啥说啥,相处起来更轻松。
再加上在传统观念中,姥姥的角色更倾向于“帮忙”,而非介入和参与。
这样一来,关于教育方式,年轻家长可以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而不必做太多的妥协。
其二,能够减少丈夫的“甩手掌柜”的情况。
试想想,如果是奶奶带娃,爸爸可能会觉得“我妈在,不用我管”。
久而久之,爸爸在带娃上的参与度也会大大降临,更不必提能有多感同身受女性带娃的不易与艰辛了。
可姥姥带娃就不同,爸爸出于“形势”的考量,也会主动承担更多育儿或家务。
这样一来,一个家庭能够得到更积极正向的良性运转。
其三,情感支持更直接。
若是奶奶带娃,那么宝妈但凡遇到什么难题,也会三思而后行。
可要是姥姥带娃,则不必有那么多的“内心戏”,可以直接寻求帮助和支持,不用反复斟酌用词。
一般来说,姥姥也会出于心疼闺女的原因,及时提供援助。
此外,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她们在家庭决策中的话语权增多,选择让姥姥带娃,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女性自主意识的体现。
其实,话说回来,无论是姥姥还是奶奶,帮忙带娃,都是因为对子女的爱。
她们本可以享受退休后的清闲,颐养天年,可却甘愿再次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不得不说,这份爱,不仅无私伟大,而且厚重深远。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
老人带娃,其实是让年轻人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托举他们的未来。
所以,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应该对老人的付出心存感恩,在享受他们帮助的同时,也要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要记得,任何的爱,都不是理所当然。
只有这样,一个家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大家说,对吗?
来源:奶豆爸爸聊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