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牙龈出血,以为肝硬化,直到月经量增多小腿瘀斑病因才明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7:18 1

摘要:胡晓雯(化名),33岁,独自生活在南方一座小城,是一家文创公司的文案策划。她的生活简单而规律,喜欢在周末窝在家里看书,或者和朋友去咖啡馆聊聊近况。然而,最近一个月,她的生活被一连串莫名其妙的症状打乱了。

一、牙龈出血的阴影

胡晓雯(化名),33岁,独自生活在南方一座小城,是一家文创公司的文案策划。她的生活简单而规律,喜欢在周末窝在家里看书,或者和朋友去咖啡馆聊聊近况。然而,最近一个月,她的生活被一连串莫名其妙的症状打乱了。

起初,是鼻出血。那天早上,晓雯擤鼻涕时发现纸巾上带了点血丝。她没太在意,心想可能是最近天气干燥,鼻腔黏膜太脆弱了。她买了瓶生理盐水喷雾,用了两天,鼻子果然不再出血。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来了——牙龈出血。每次刷牙,牙刷上总会沾上血,甚至吃苹果时,轻轻一咬,嘴里就泛起血腥味。

晓雯开始慌了。她猛然想起外公的往事。外公生前是乙肝患者,常年酗酒,晚年查出肝硬化,牙龈出血是他的典型症状之一,一刷牙满嘴血,吃东西都成问题。最终,外公在60多岁时因肝硬化晚期去世。晓雯越想越怕,她依稀记得几年前体检时,自己的乙肝两对半好像有阳性结果,具体是哪项她记不清了。难道自己也得了肝硬化

心急如焚的晓雯赶紧去了社区医院,做了乙肝两对半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完全正常,乙肝两对半提示她是大三阳携带者。社区医生笑着安慰:“你这是乙肝病毒携带,肝脏没问题,牙龈出血跟这个无关,放心吧。”

晓雯却不放心。她执意要求做腹部B超,一定要确认肝脏没有肝硬化肝癌。医生无奈,只好开了检查单。果不其然,B超结果一切正常。晓雯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但新的疑惑涌上心头:如果不是肝脏问题,那牙龈出血是怎么回事?

她忍不住打开手机,搜索“牙龈出血 原因”。网页上跳出一堆吓人的词: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每一个都像一记重锤,砸得她心惊肉跳。她越看越怕,感觉自己好像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二、医生的淡定与晓雯的焦虑

社区医生见晓雯一脸紧张,安慰道:“别自己吓自己,牙龈出血很常见,可能是牙龈炎牙结石引起的。去口腔科看看,洗个牙就好了。”医生还叮嘱:“网上那些信息别全信,吓唬人的多。”

晓雯勉强点了点头,试图说服自己:或许真是牙齿问题。她平时爱吃零食,晚上偶尔偷懒不刷牙,牙龈出血可能只是小毛病。她甚至回忆起以前吃苹果时也偶尔会出血,觉得自己可能是杞人忧天。

可还没等她完全放下心来,新的症状又如暴风雨般袭来。那天,晓雯的月经如期而至,但情况却异常吓人——月经量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几乎每小时就要换一次卫生巾,血流得像止不住的水龙头。她站在卫生间,腿软得发抖,心想:这不正常,绝对不正常。

就在她从卫生间出来时,头晕得像踩在云端,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意识模糊。幸好晓雯和父母同住,母亲听到响动冲过来,看到女儿倒在地上,下身血流不止,吓得魂飞魄散。父亲手忙脚乱拨通了120,救护车呼啸而来。

三、急诊室的生死关头

急诊室里,值班医生马建国接手了晓雯的病例。老马是急诊科的“老将”,从业25年,见过无数急症。他一眼看到晓雯苍白的脸色和虚弱的状态,心里立刻警铃大作。护士迅速接上心电监护仪,测了血压,发现偏低,脉搏快,显然是失血过多的表现。

老马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晓雯是因为“月经量过多”晕倒,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知道,所谓“月经出血”未必真是月经,可能是其他严重问题伪装的。流产宫外孕宫颈癌,甚至凝血系统疾病,都可能导致异常阴道出血。

为了排除妊娠相关疾病,老马安排了尿妊娠试验。他还单独问了晓雯两次,确认她没有男友、无性生活。晓雯有些不耐烦:“我33岁,单身,没谈恋爱,骗您干嘛?”老马尴尬地笑了笑,但坚持要做检查,毕竟病史造假可能导致误诊,后果不堪设想。

很快,尿妊娠试验结果为阴性,排除了流产宫外孕。妇科医生下来会诊,初步检查认为不太像子宫肌瘤或宫颈病变,建议进一步做妇科B超。就在这时,晓雯突然提到:“对了,最近我鼻子出血,刷牙也出血,会不会跟这个有关?”

老马一愣,像是抓住了关键线索。他卷起晓雯的裤腿,发现她小腿上有块3×10厘米的瘀斑。他问:“这瘀斑怎么来的?”晓雯回忆:“可能是摔倒时撞到凳子了。”老马心里有了底,但还需要化验结果确认。

四、血小板的惊人真相

化验结果很快送来,规培医生小李神色凝重:“马老师,患者血小板计数只有10×10⁹/L,正常值是150以上!”老马点点头,果然不出所料。他又看了凝血指标,发现其他参数正常,唯独血小板严重低下。

老马迅速分析:晓雯的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量过多和小腿瘀斑,都可以用血小板减少来解释。血小板是凝血的“主力军”,就像盖房子需要的水泥,少了它,血管破裂后无法有效止血,身体就会到处“漏血”。晓雯的血小板计数低到危险水平,难怪症状如此严重。

老马安抚焦急的父母:“现在最重要的是补充血小板,止住出血。病因要交给血液内科查,我们先把人稳住。”他紧急联系血库,调配同型血小板输注,同时请血液内科医生会诊。

规培医生小李私下问:“老师,会不会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症状很像啊。”老马笑笑:“有可能,但急诊不能只盯着一种病。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甚至药物反应,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交给专科查吧,咱们先救命。”

五、住院后的深入追查

晓雯被转入血液内科,入院诊断为“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医生复查了血常规,血小板仍低至12×10⁹/L,血红蛋白也偏低,可能是大量阴道出血导致的轻度贫血。进一步检查发现,晓雯的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功能正常,说明血小板“质量”没问题,只是“数量”不足。

为了揪出病因,医生安排了骨髓穿刺骨髓是血细胞的“生产工厂”,外周血异常往往要从骨髓找根源。结果显示,晓雯的巨核细胞(血小板的“母细胞”)数量略增,但发育不良,体积小,产出的血小板不足。这提示她的血小板减少可能与生产障碍或破坏过多有关。

医生还筛查了其他常见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斑狼疮等,均未发现证据。最终,结合病史和检查,血液内科主任确诊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六、ITP:免疫系统的“内讧”

ITP全称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来说,晓雯的免疫系统“叛变”了,产生了大量抗血小板抗体,把自己的血小板当成敌人,疯狂攻击,导致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就像一支军队误把自家士兵当敌军,拿着机关枪一通扫射,血小板“死伤惨重”。

晓雯听完诊断,满脸茫然:“这病能治好吗?”主任坦言:“ITP是免疫性疾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控制。只要血小板维持在安全水平,基本不会影响生活。”晓雯的父母急了:“她还年轻,还没结婚,这病治不好怎么办?”

主任耐心解释:“ITP不是绝症,很多人能正常生活。只要血小板保持在50×10⁹/L以上,一般不会有明显出血。晓雯现在血小板太低,必须用药控制。”

治疗首选是糖皮质激素,也就是泼尼松。主任开了每天50毫克的剂量,相当于10片5毫克的药片。晓雯看着手里的药,苦笑:“这么多药,吃下去会不会胖成球?”她查过资料,知道激素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满月脸等副作用,作为爱美的单身女性,她实在难以接受。

主任宽慰道:“命最重要。不是每个人都会胖,控制好剂量,副作用可以尽量减轻。”

七、治疗的希望与挣扎

用药一周后,晓雯复查血小板计数,从10×10⁹/L升到50×10⁹/L,效果立竿见影。两周后,血小板接近正常,出血症状明显减少,月经量也恢复正常。晓雯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激素的副作用还是来了。一个月后,晓雯的瓜子脸变成了鹅蛋脸,体重增加了5斤。她站在镜子前,忍不住掉泪:“我才33岁,怎么变成这样了?”同病房的女孩小雅情况更糟,激素减不下来,甚至要考虑脾切除术。看到小雅,晓雯突然觉得自己还算幸运,至少她的治疗效果不错。

医生逐渐将泼尼松减到每天10毫克,计划两个月后试着停药。主任叮嘱:“停药后,部分患者能维持稳定,但也可能复发。如果复发,可以再用激素,或者试试其他免疫抑制剂。”

幸运的是,晓雯停药后半年,血小板稳定在80×10⁹/L左右,没有再次出血。每次月经来,她都小心翼翼,生怕重蹈覆辙,但一切平安。她开始重新规划生活:学会放松心情,避免熬夜,定期复查,珍惜每一天的健康。

八、科普小课堂

牙龈出血、鼻出血意味着什么?
偶尔一次牙龈出血鼻出血不必紧张,可能由牙龈炎、鼻腔干燥或轻微外伤引起。但如果出血频繁或伴其他症状(如瘀斑、月经量多),可能是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的信号。美国血液学会(ASH)指出,持续性出血需及时就医,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月经量过多可能是什么问题?
月经量过多常见于子宫肌瘤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但也可能是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障碍导致。《柳叶刀》(The Lancet)研究显示,约10%的月经量过多患者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需通过血常规和妇科检查明确病因。面对无法治愈的疾病怎么办?
ITP乙肝糖尿病等慢性病无法根治,但可通过治疗控制病情,维持正常生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强调,患者需调整心态,与疾病“和平共处”,避免病急乱投医。规律治疗、定期复查、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

晓雯的故事像一曲跌宕起伏的乐章,从牙龈出血的恐惧,到月经量过多的危急,再到ITP的确诊,她经历了从谷底到希望的旅程。她的经历提醒我们:身体的任何异常信号,都可能是健康发出的警报。及时就医、信任医生、坚持治疗,才能在疾病的迷雾中找到出路。

晓雯出院那天,阳光洒在医院的草坪上。她笑着对母亲说:“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现在才知道,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像晓雯一样,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珍惜健康的每一天。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23).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The Lancet. (2021).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Causes and Evaluation.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Living with Chronic Illness: Patient Perspectives.《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来源:健康日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