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全场景关键拼图,鸿蒙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7:20 1

摘要:很长时间以来,当人们说起操作系统,不是安卓、iOS就是Windows和macOS。诚然,它们创造了属于各自的辉煌时代,却也成了中国人无法掌握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映射。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懂中国人的国产操作系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长期没有答案。

► 文 观察者网 吕栋

很长时间以来,当人们说起操作系统,不是安卓、iOS就是Windows和macOS。诚然,它们创造了属于各自的辉煌时代,却也成了中国人无法掌握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映射。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懂中国人的国产操作系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长期没有答案。

近日鸿蒙电脑的正式亮相,让国人开始真正看到了希望,这标志着华为终端全面迈入鸿蒙时代。确实,在经历手机、平板、手表、耳机和智慧屏等多终端的历练之后,鸿蒙充分验证了技术和生态的可行性,进入电脑领域,算是补齐了鸿蒙全场景生态最关键的拼图。

事实上,从鸿蒙手机到鸿蒙电脑,一直都是众望所归。从技术自主性上看,鸿蒙突破操作系统内核,打破了欧美对核心技术的两极化;从用户体验上看,鸿蒙的全场景生态,提供了跨端、流畅、智能和安全的一致体验;从产业空间上看,鸿蒙给无数国产软件提供了肥沃的“黑土地”。毫无疑问,鸿蒙的目标不是为了取代谁,而是想提供一个多赢的全新选择。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鸿蒙的崛起不会一蹴而就。但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鸿蒙生态显然已成为中国科技行业的“上甘岭”,除了胜利别无他路。而在华为压强投入,生态伙伴全力冲刺,政策号召支持,以及用户的包容托举下,鸿蒙的成功充满了必然性。

补齐全场景关键拼图,鸿蒙终端变身超级设备

如果说电脑操作系统是基础软件领域最难的技术之一,应该没有争议,鸿蒙电脑的问世再度验证了这一点。它历经五年时间布局,投入上万名研发人员,集结全球20多家华为研究所的科研力量,申请了2700多个专利。鸿蒙电脑的突破首先在于,它从内核开始重构操作系统,与传统国产操作系统大多基于Linux内核二次开发不同,鸿蒙从内到外实现了全栈自研。

但鸿蒙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作为首个面向大众的国产电脑系统,鸿蒙电脑补齐了鸿蒙全场景生态的关键拼图,延续了鸿蒙拥有先进特性,有望引发一次电脑行业的新变革。

打破设备边界实现全场景协同,是鸿蒙系统的核心理念。基于分布式架构,鸿蒙电脑首次实现了移动端与桌面端的深度融合,让电脑不再是“算力孤岛”。依托鸿蒙的分布式互联、流畅、精致UI交互等特性,以及统一生态的视觉语言,用户不用再重新适应操作逻辑,无论是手机、平板还是电脑,均保持体验一致性。各形态硬件设备间无缝流转,使鸿蒙的“超级终端”设备不再是单独的“手机、平板、电脑”,而是一个随时供用户调用的超级设备。

以具体使用场景为例,飞书实现了多款鸿蒙设备间的“会议接续”功能,用户可以在室外使用手机入会,到办公室后可在鸿蒙电脑上无缝接续会议;基于手机、平板、电脑三设备键鼠共享,WPS Office可以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文件拖拽,还可调用手机原相机拍摄照片;小红书、B站等移动应用适配电脑端后,用户既能享受大屏沉浸式浏览,还能通过键鼠高效互动。

相比Windows等传统操作系统,鸿蒙电脑诞生于人工智能时代,可以说是“生而智能”。通过构建端云协同的AI能力,华为盘古大模型和DeepSeek实现了深度融合。小艺智能体首次登陆鸿蒙电脑,支持自然语言多指令处理、文档智能创作、会议智能管理等功能。同时,第三方应用还能在鸿蒙电脑上本地化部署AI功能,核心AI能力无需联网也能本地运行。

安全同样是鸿蒙电脑的关键特性,尤其是在Windows频繁被传出后门、多个关键单位遭受网络攻击的背景下,电脑作为主要的生产力工具,安全性更不容忽视。基于自研星盾架构,鸿蒙内核获得行业最高级国际CC EAL6+证书,芯片级全盘加密与系统级权限管理相结合,为政企场景提供从数据存储到传输的全链路防护,满足政企应用对安全可控的核心需求。

鸿蒙的意义从来不在于单一产品层面,它统一了操作系统语言,使多终端设备实现一致的操作体验。鸿蒙电脑问世后,意味着鸿蒙开始用一套系统打通全场景生态,更智能、更安全。

生态挑战和机遇并存,鸿蒙电脑以创新破局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操作系统从来不是单项能力的比拼,而是应用生态深度和广度的竞争。很长时间以来,Windows和macOS持续主导着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目前合计份额仍超过80%。而国产操作系统虽也不断尝试,却始终未能冲破两大巨头的生态壁垒。

究其原因,无外乎几个方面。首先,Windows和macOS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数十年来汇聚了大量的开发者,主流软件对其优先适配;其次,电脑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工具,需要专业软件和丰富外设的深度适配,复杂程度远超移动端,软件厂商也更优先和老牌巨头合作;再者,基于Linux二次开发的国产操作系统,体验上缺乏亮点,难以对应用形成生态吸引力。

传统操作系统的生态壁垒,本质上是场景的割裂。Windows与macOS固守桌面端,移动应用若想“登陆”电脑,往往需要经历繁琐的移植与适配,无法形成全场景生态协同。如今鸿蒙电脑的策略,不是和传统巨头硬碰硬,而是选择用创新能力破局。基于“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鸿蒙移动应用可快速部署至电脑端,这种模式不仅能为应用带来多端一致的体验,还能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让开发者得以聚焦功能创新而非重复适配。

以飞书为例,基于鸿蒙“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优势,仅用一周就完成对鸿蒙电脑的基础适配,实现了移动端和电脑端的功能同步,“一套工具覆盖多终端”让开发者大大降低应用多端迁移成本;美图秀秀作为首批深度适配鸿蒙电脑的影像处理软件,仅用一个月就完成核心能力开发,功能覆盖度达到Windows平台的98%,验证了复杂图像工具在鸿蒙系统的兼容性;万兴脑图成为首款完成鸿蒙电脑适配的思维导图应用,并在鸿蒙版上线业内首创的思维导图一键转PPT等功能,进一步赋能鸿蒙生态用户;抖音、WPS、钉钉、小红书、B站、中望CAD、剪映、悟空图像等常见办公和娱乐应用,也均已完成对鸿蒙电脑的适配。

华为透露,截至目前鸿蒙电脑已有150+专属电脑生态应用加速适配、300+融合生态应用已完成适配、预计年底将支持超2000个融合生态应用,覆盖通用办公、设计创作、实用工具、金融理财、影音娱乐、教育学习、游戏等用户核心使用场景,并且已与惠普、佳能、联想等头部厂商合作,支持1000+款外部设备连接,覆盖键盘、鼠标、显示器等20+品类。

在鸿蒙电脑背后,截至2025年3月,鸿蒙移动端已有2.5万+应用完成适配,年底将冲刺10万+应用规模,庞大的移动应用生态基础,将为鸿蒙电脑的生态崛起提供坚实的支撑。

鸿蒙的成功是万千伙伴、用户共同的努力,也是共同的希望

发展鸿蒙,是华为和中国科技产业没有退路的必然选择。尤其在过去20多年,国产操作系统屡次发力却仍难破局的情况下,凝聚前所未有共识的鸿蒙,除了成功已经别无他路。

十年磨一剑,鸿蒙成功也有其必然性。自2019年首次发布以来,鸿蒙掌握了操作系统从内到外的核心技术,重塑了全场景、智能和安全的用户体验,得到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集体认同,也积累了深厚的生态基础。截至2024年,鸿蒙生态设备数量超10亿台,注册开发者超720万。工信部近期明确提出,推动更多APP上架鸿蒙应用商店,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更有利于鸿蒙生态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点在于,鸿蒙真正为国产软件厂商提供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面对Photoshop、AutoCAD等海外软件巨头构筑的护城河,国产软件有望基于鸿蒙的系统级能力实现差异化突围。

比如在鸿蒙电脑上,中望CAD通过多端协同,打造了从设计到校审的全流程国产化解决方案,通过调用系统原相机,可以让扫描效果更清晰;万兴脑图结合鸿蒙系统级AI助手小艺,可快速调用万兴脑图,30秒即可生成结构清晰、配色专业的思维导图;美图秀秀已完成AI消除、智能抠图、AI变清晰、无痕改字四大AI能力适配,修图改图效率与表现力双提升;悟空图像依托鸿蒙的分布式技术,实现跨设备拖拽编辑。这些都为用户带来更多元化的选择,有望推动国内软件产业生态的繁荣发展。

“飞书正在对鸿蒙电脑上的功能进行深度优化”、“未来中望CAD将与鸿蒙紧密携手”、“未来万兴科技旗下产品,将加速推动、全力拥抱鸿蒙新生态”、“希望未来通过与鸿蒙生态能力的结合,美图秀秀能持续给用户带来更令人惊艳的产品力”、“预计今年上半年,惠普代表机型将实现鸿蒙系统100%覆盖,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使用体验”......近日在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多家生态伙伴表达了对鸿蒙未来的看好,将坚定携手鸿蒙打磨体验。

在外界的认知中,不少人把击败Windows、替代macOS当做鸿蒙的最终成功,但这样理解其实有些偏差。从鸿蒙手机到鸿蒙电脑,鸿蒙的目标不是要取代谁,而是要面向万物智联时代打造先进的操作系统,给伙伴带来更广阔的机遇,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给全行业一个更优秀的选择,实现这些才是鸿蒙的最终成功。相信在鸿蒙凝聚的全产业共识下,无论是鸿蒙手机还是鸿蒙电脑,鸿蒙的全场景生态会加速崛起,打造一个更懂中国人的操作系统,帮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彻底掌握主动性。见证中国科技崛起,这个历史机遇没人愿意错过。

来源|观察者网

来源:观察者网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