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如何脱颖而出?消费者的心智又该如何占领?作为定位理论(Positioning)的奠基人之一,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战略眼光,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极具指导意义的品牌战略思维。
来源:公开资料
全文约4000字,阅读约需8分钟,好文值得慢慢品读。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如何脱颖而出?消费者的心智又该如何占领?作为定位理论(Positioning)的奠基人之一,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战略眼光,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极具指导意义的品牌战略思维。
以下是特劳特关于品牌定位、市场竞争与心智争夺的经典语录,这些金句不仅串联起其理论体系的精髓,也为现代营销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1. “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而是围绕潜在客户的心智进行,因为胜负存乎于潜在客户的心智。”
在特劳特看来,产品只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载体,而真正决定品牌成败的是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企业不能仅仅沉浸在产品的功能和特性上,而要深入研究潜在客户的心智模式,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市场、如何对品牌进行分类和排序的。
只有精准地把握了消费者心智中的空白点或需求点,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定位策略,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独特的位置。
2. “成为第一。如果你不能在某一方面争得第一,那就寻找一个你可以成为第一的领域”。
成为第一,意味着在消费者心智中树立起权威和领导者的形象。消费者往往更容易记住第一,而忽略第二、第三。因此,企业要努力在某个细分领域或特定属性上成为第一,无论是产品功能、服务质量还是品牌形象。即使无法在整体市场上成为第一,也可以通过细分市场,找到一个尚未被充分开发的领域,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例如,红牛在功能饮料市场率先推出,凭借其独特的定位和强大的营销,成为了功能饮料的代名词,占据了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位置。
3. “心智阶梯上方的品牌通常地位比较牢固,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定位策略,想在心智阶梯上从下往上移动,非常困难。”
消费者的心智就像一个阶梯,不同的品牌在阶梯上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处于阶梯上方的品牌,由于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地位相对稳固。后进入市场的品牌,如果想要在心智阶梯上向上攀升,就必须采用独特的定位策略,打破消费者现有的认知框架,重新构建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形象。这需要企业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找到差异化的切入点,通过持续的营销传播,让消费者逐渐认识到品牌的独特价值。
4. “最好的广告标题不要把话说尽。最好的标题总是能让读者说出某个词或短语使意思更完整。“
广告标题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重要元素。一个好的广告标题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引导性,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它不应该把所有的信息都一股脑地抛给消费者,而是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让消费者在阅读标题后,能够自然地补充某个词或短语,使广告的意思更加完整。这样的标题能够增强消费者与广告之间的互动,提高广告的记忆度和传播效果。5. ”品牌延伸对公司就好像酒精一样,在短期内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销量的增加来得快去得也快“。
品牌延伸是企业常用的策略之一,一些企业在看到某个品牌取得成功后,便试图将该品牌延伸到其他产品类别上。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带来销量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如果延伸不当就会对品牌造成损害。品牌延伸会模糊品牌的定位,削弱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独特形象。消费者原本对品牌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当品牌延伸到过多不相关的产品类别时,就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不知道品牌到底代表什么。例如,曾经辉煌一时的春都火腿肠,在取得成功后盲目进行品牌延伸,涉足医药、房地产等多个领域,最终导致品牌定位混乱,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6.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并让这些新组织的认知在客户心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消费者的心智中已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知和关联,这些认知和关联是基于他们过去的经验、知识和文化背景形成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不应该试图去创造全新的、消费者从未接触过的概念,而应该充分利用消费者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通过巧妙的重组和关联,让品牌与消费者已有的认知产生联系,从而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记住。
7. ‘营销竞争是一场关乎客户心智的竞争,其终极战场不在工厂、也不在市场,而在于客户的大脑、客户的心智”。
在传统的营销观念中,企业往往将竞争的焦点放在工厂的生产能力、市场的渠道布局等方面。然而,特劳特指出,这些只是竞争的基础条件,真正的竞争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展开的。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无论是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广告宣传还是促销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如何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有利的定位来进行。只有赢得了消费者心智的认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8. “进攻战适用于市场第二或第三的企业。关键原则是找到领导者强势中的内在弱点发起攻击”。
在市场竞争中,不同规模和地位的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竞争策略。对于市场第二或第三的企业来说,进攻战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这些企业不能与市场领导者进行正面的硬碰硬竞争,而应该深入分析领导者的优势和劣势,找到其强势背后的内在弱点,然后集中资源发起攻击。例如,百事可乐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就采用了进攻战策略。可口可乐作为市场领导者,一直强调其“正宗”的形象,百事可乐则针对这一点,将自己定位为“年轻一代的选择”,突出了可口可乐在年轻消费者市场上的不足,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9. “成功往往会导致贸然延伸产品线。当一个品牌获得成功后,公司会认为名字好是该品牌成功的根本原因,所以他们便急切地给其他产品也都冠以同样的名字。”
还是品牌延伸的问题,企业在取得成功后,很容易陷入盲目乐观的情绪中,认为品牌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品牌名字好,从而贸然进行产品线延伸。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品牌定位的模糊和资源的分散。每个产品都有其独特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群体,将同一个品牌名字应用到多个不相关的产品上,会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混淆,降低品牌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例如,曾经的小霸王学习机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后来小霸王将品牌延伸到游戏机、VCD 等多个领域,由于产品线过于庞杂,品牌定位不清晰,最终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10. “广告不是辩论。广告是一种诱惑。”
广告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而不是与消费者进行辩论。广告应该以一种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品牌信息,让消费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品牌。广告要像一位魅力十足的诱惑者,用独特的创意和情感诉求,打动消费者的内心。例如,可口可乐的广告总是充满了欢乐、活力的元素,通过展示人们在各种场景中享受可口可乐的快乐时刻,诱惑消费者购买产品。
11. “在政治中,认知即现实。在广告、商业和生活中,也是这样。”认知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在广告和商业领域,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就是品牌的现实。无论品牌的实际情况如何,如果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是负面的或不清晰的,那么品牌就很难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因此,企业要通过有效的营销传播,塑造积极的品牌认知,让消费者认为品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例如,星巴克通过营造舒适、温馨的消费环境,传递高品质的咖啡文化,让消费者形成了对星巴克高品质、有格调的品牌认知,从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12. “成为第一是进入心智的捷径。”
再次强调成为第一的重要性。在消费者心智中,第一往往代表着权威、专业和领先。企业如果能够在某个领域成为第一,就能够更容易地进入消费者心智,建立起强大的品牌认知。
例如,谷歌在搜索引擎市场率先推出,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迅速成为了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一品牌,占据了消费者心智中的首要位置。
13. “产品越多,市场越大,阵线越长,赚的钱反而越少。”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增加产品种类、扩大市场规模就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然而,特劳特认为,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分散,增加管理成本,降低运营效率。产品过多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难以形成清晰的品牌认知;市场过大则会让企业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市场深耕,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企业应该聚焦核心产品,深耕细分市场,提高品牌的竞争力。14. “短期内,促销能增加公司的销售额。但从长期来看,促销只会减少公司的销售额,因为它教会顾客不要在‘正常’价格时买东西。”
促销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能够在短期内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销售额。然而,过度依赖促销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促销会让消费者形成一种等待降价的消费习惯,只有在促销时才会购买产品,而在正常价格时则选择观望。这不仅会降低产品的利润空间,还会损害品牌的形象和价值。因此,企业应该谨慎使用促销手段,注重品牌价值的塑造和维护。这一点值得当下打“价格战”卷的你死我活的那些企业思考。15. “如果你只想取悦目标客户,不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差异化’,这样的广告则没有多大用处。”
广告不仅要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还要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差异化认知。目标客户已经对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可,而潜在顾客则是品牌未来发展的关键。通过广告,企业要向潜在顾客传达品牌的独特价值,让他们认识到品牌与其他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从而吸引他们成为品牌的客户。
16. “品牌的唯一生存之道就是差异化,否则就会陷入价格战直至死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异化是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品牌没有独特的价值主张,与其他竞争对手同质化严重,那么消费者就会只关注价格,从而引发价格战。价格战会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最终可能使品牌陷入困境甚至死亡。因此,企业要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品牌形象塑造等方式,打造品牌的差异化优势,让消费者愿意为品牌的独特价值支付更高的价格。
17. “名字就像钩子,利用它把品牌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
品牌名字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第一触点,一个好的品牌名字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让品牌更容易被记住。品牌名字应该简洁易记、富有特色,并且能够与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定位相契合。
例如,宝马(BMW)这个名字,简洁而富有国际感,同时“宝马”一词在中国文化中也寓意着高贵、卓越,与宝马品牌高端、豪华的定位相符合,能够很好地挂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产品阶梯上。
关于如何给品牌命名,可参见笔者文章《如何起一个“好”的品牌名?》
18. “定位思维的精髓在于,把认知当作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认知,以在顾客心智中建立你想要的‘定位’。”
定位思维要求企业以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为基础,而不是主观地认为市场应该如何。企业要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市场和品牌的现有认知,然后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手段,对这些认知进行重构和引导,让消费者逐渐接受品牌所希望建立的定位。这需要企业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营销方式。结语:
希望杰克·特劳特的这些经典语录,能给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一些启迪,运用定位理论,聚焦消费者心智,制定有效的品牌战略,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品牌市场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