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洲,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大陆,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非洲发展几百上千年,至今仍是世界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人口占全球的18%,但GDP却不足全球的3%。
非洲,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大陆,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非洲发展几百上千年,至今仍是世界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人口占全球的18%,但GDP却不足全球的3%。
非洲的历史是被掠夺的历史。在15至18世纪的欧洲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非洲遭受了欧洲国家的暴力掠夺。15、16世纪,黄金成为主要掠夺目标,而到了17、18世纪,奴隶贩卖则成为主要手段。
至1876年,非洲沦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西方殖民国家已侵占了非洲大陆总面积的10.8%,其中英国和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迎来了独立发展的时期。至此 ,英法等殖民国逐渐开始撤出殖民统治。
中国投资非洲
非洲大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这使得很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片热土,包括深耕七十多年的中国。
在人均名义美元GDP方面,非洲也显著落后于其他地区。2022年,非洲的人均GDP仅为2015美元,远低于北美洲的74012美元、大洋洲的46473美元以及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尽管非洲在人均GDP增长方面表现出色,增长率仅次于亚洲和大洋洲。下图是2024年数据:
中国投资非洲,从1950年代就开始了至今,整体经济合作,可追溯70多年,经济合作规模较小。从2000年开始正式上强度,至今约20多年。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注意是直接投资,不是间接投资或合同金额,而且是美元计价)
非洲还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近十年来,中国企业累计在非洲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合同金额超过4000亿美元。
目前,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骨干通讯网络15万公里。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消息,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
对非洲的债务减免
对非洲"穷兄弟",中国还是秉持共同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掠夺。从2000年起,就开始减免"穷兄弟"的债务,涉及很多国家。
2000年 ,在中非合作论坛(FOCAC)框架下,中国首次宣布减免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总额约100亿元人民币 (约12亿美元);
2006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宣布免除33个非洲国家 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168笔无息贷款债务 ,总额约109亿元人民币 (约13亿美元);
2015年 ,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宣布免除2015年底到期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的无息贷款债务 ,涉及约30个国家 ,具体金额估计在数十亿元人民币;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宣布提供600亿美元对非支持,其中150亿美元为援助、低息或无息贷款;
2019年,中国免除喀麦隆7800万美元到期债务(约415亿非洲法郎);
2020年 :在G20“缓债倡议”(DSSI)框架下,中国同意暂缓部分非洲国家的债务偿还,涉及超过20个国家 ,金额约13亿美元 (2020-2021年);
2021年 ,中国宣布免除17个非洲国家的截至2020年底到期的23笔无息贷款债务 ;
2023年 :中国继续参与G20“共同框架”债务重组谈判,并与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加纳等国达成债务重组协议;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免除了非洲17国的23笔到期无息贷款债,并向非洲国家转让价值1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SDR)。
投资哪些方面
1. 基础设施(最大投资领域)
总投资超1,500亿美元 (含政府援助和商业贷款)。
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桥梁、城市基建(如政府大楼、体育场馆)。如蒙内铁路 (肯尼亚,38亿美元)、亚吉铁路 (埃塞俄比亚-吉布提,40亿美元)、尼日利亚拉各斯-卡诺铁路 (60亿美元)、埃及新行政首都 (35亿美元)。
2. 能源与电力
如安哥拉、尼日利亚、苏丹等国的油田开发(如中石油、中海油项目),总投资额超600亿美元 。
水电(如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配套工程)、火电、太阳能(如肯尼亚加里萨光伏电站),总投资额约400亿美元 。
3. 矿业与资源开发
总投资额 约300亿美元 。非洲主要矿产有铜(赞比亚)、钴(刚果金)、铁矿石(几内亚)、黄金(加纳)等中国国内所需的矿产。金额较大、成规模矿有刚果金的铜钴矿(62亿美元,中企合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140亿美元,中铝、宝武等参与)。
4. 制造业与工业园区
总投资额约100亿美元 。主要在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埃及、南非等国进行的纺织、汽车组装(如吉利南非工厂)、手机生产(传音控股)、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5. 农业与粮食安全
总投资额约50亿美元 。包括农场租赁(如赞比亚、莫桑比克)、农产品加工(如坦桑尼亚腰果加工厂)。
6. 金融与数字经济
总投资额约30亿美元 。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非洲设分支机构,蚂蚁集团也与非洲本地企业合作(如肯尼亚M-Pesa)。
7. 医疗与教育
以援助为主,商业投资较少。如援建医院(非洲疾控中心总部)、疫苗合作(科兴、国药),兴办孔子学院、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
中国在非洲投资的竞争对手
主要竞争对手,有印度,日本,美国,欧盟,巴西等,第一大竞争对手其实是印度。
一、印度
1、印度人口庞大,世界上唯二的两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中国和印度在对矿产的需求方面都非常大。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加强和非洲的经济合作关系。印度也紧跟中国步伐进入非洲,利用先天优势,在各方面大肆投资。印度其实在英国殖民非洲时就跟随英国人进入非洲,并落地生根。还包括印度一年粗制滥造几千部电影,很大一部分被卖到非洲国家去了。
2、印度国内矿产严重不够。非洲大陆的矿产资源丰富,其采矿业在非洲的经济发展处于核心地位。非洲采矿业拥有世界上30%以上的关键矿产储量,占非洲15个矿产最丰富的国家政府收入的10%左右。
印度雄心勃勃的工业计划依赖于其对铜、锂、镍和钴等关键矿物的获取,对关键矿物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到2030年将增长近四倍。然而印度国内的资源储量并不多,对于发展电动车很关键的锂矿来说,印度国锂无法实现自给自足,缺口较大(印度对锂的进口依赖度高达82%,此外还包括铋(85.6%)、硅(76%)、钛(50.6%)、碲(48.8%)和石墨(42.4%))。
3、印度裔侨民比较多。印度侨民对当地的人文地理风俗更加了解,更容易跟非洲地头蛇混成一片。在印裔人数较多的非洲国家,如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等。经过几代经营,当地有了很强的印度裔财团。对住在国的政治经济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4、印度军事在非洲是霸王一样的存在。印度的军事力量可以直接投送到非洲。印度的海军不会直接挑战美国在印度洋的存在,但要维护在非洲的利益存在缺不含糊。
非洲人虽然头铁,但有时候就认真理。跟印度的航母在大国面前虽然是个小不点,但在非洲兄弟面前,却是个巨无霸了,就是真理。以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保证了印度在非洲各国的投资安全。
二、欧盟
欧盟对非洲的投资还是要以英、法、德三国为主。
2021年,欧盟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约为200亿欧元,占全球对非投资的较大比例。
截至2022年,欧盟在非洲的投资存量超过5000亿欧元,是非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地之一。
欧盟对非洲的投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卫生健康、农业与粮食安全、工业与制造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金融与经济合作等等。
三、美国
2014年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显著增长,凭借29.5%的增长率,成为非洲最大的投资国。
2014年,奥巴马政府举办首届美非领导人峰会,宣布美国企业计划对非洲投资约140亿美元,涉及建筑、清洁能源、银行业和信息技术等领域。
2015年:美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项目数量增加,例如通用电气宣布对非洲投资20亿美元,用于油气设备制造和培训等领域。
2022年,拜登政府在第二届美非领导人峰会上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向非洲投资至少550亿美元,涵盖卫生健康、粮食安全、气候变化、数字化转型等多个领域。
美国投资非洲,涉及能源领域、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信息技术与通信、农业、卫生健康、制造业、矿产资源等等领域。
四、日本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与非洲之间的经济关系由小规模到大规模逐渐加强。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增长,日本也不甘示弱,加大了对非洲的投资力度。
近些年日本对非洲的投资额:
2011年直接投资额为4.6亿美元;
2012年为1.2亿美元;
2013年达到最高点,超过100亿美元,之后开始下滑;
2013年安倍的320亿美元(5年);
2020年不足50亿美元;
2021年略高于2020年,达到31亿美元;
2022年,首相岸田文雄承诺在未来三年为非洲发展提供300亿美元援助。
日本对非洲的投资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农业合作、医疗与卫生、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制造业、金融与服务业等。
以下是承诺投资额,落没落实外人无法不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2022年8月的第八届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TICAD8)上宣布,未来三年(2022——2025年)日本将通过政府和私营部门筹集300亿美元,用于支持非洲的绿色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领域。
其中,
绿色增长(40亿美元);
与非洲开发银行合作的贷款(50亿美元);
医疗援助(18亿美元);
人力资源培训(30万人);
食品援助和农业支持(4.3亿美元)等等。
总之,和中国在各方面日本都呈竞争态势,很多方面,很多地方,有中国的身影,必有日本存在。在海外,中国历来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新兴经济国家如印度、巴西的竞争,只不过西方国家更多的是带有恶意,就是扼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之路。不过,关键不是来自于欧盟、美国、日本、印度这些竞争对手,是非洲各国的接纳度,他们的反应才是根本。
结论:非洲是中国的投资热土,和这些"穷兄弟"打交道,既要在商言商,又要利益捆绑在一起,根本区别于过去殖民者掠夺式开发,最终完成中国与非洲经济共同发展的双赢。
全文完,多谢大家阅读,如果喜欢就请三连。
来源:东风送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