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令人发指”这个词出自《庄子·盗跖》,原文是“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在现代汉语中,这被用于形容使人极度愤怒的事或人,一般指别人的行动令某些人厌恶,恐惧。
"
“令人发指”这个词出自《庄子·盗跖》,原文是“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在现代汉语中,这被用于形容使人极度愤怒的事或人,一般指别人的行动令某些人厌恶,恐惧。
"
现在,当汽车行业在北方粗粮品牌将安全事故甩锅给智驾之后,当“安全”在舆论的营造、企业竞争的话术、用户内心的担忧成为关键词后,有一种汽车的安全,被称作“安全的令人发指”。
姑且认为这是所谓的“网感”,故意将贬义词用作褒义。但,汽车讲安全,竟然也从“恐吓”开始了,这就让人头皮发麻了。为什么呢?举个例子。笔者刚刚工作时,短暂做过电视购物节目,那时的电视购物是台里的利润担当,和现在的直播带货很像。那时的编导告诉我,观众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会因为产品“好”就打电话下单。但观众知道自己在乎什么,知道自己怕什么。
所以卖一款车载空气净化器,先要吓唬他们,告诉他们车里很脏,会得癌、会致命。你怕不怕?不怕吗?你出事了,老婆会改嫁,孩子会被别的男人打。还不怕吗?那你的孩子会生病。这样的“恐吓”之后,再去讲产品的卖点,成交率就高了。
而当汽车用安全作为营销噱头的时候,恰恰也正是这套逻辑。车撞车,看着吓人。车撞墙,看着吓人。车里做的更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所以用安全做恐吓,再来讲产品卖点,由不得你说一声,“好车,鉴定完毕”。终于不再说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说安全是底线了,但底线是最大的卖点。
如果你还不明白。再举一个例子。大街上的饭店,你见过哪家把“卫生是底线”当做自己的招牌?吃饭之前,先告诉你食物中毒多么多么危险,再跟你说来我这吃吧,我这的饭菜吃了不中毒。卫生是饭菜的底线,安全是汽车的底线,这没有问题,但底线不是拿来炫耀的资本。
不是说不能讲安全,不能告诉用户自己的车很安全。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告诉用户。恐吓、洗脑,将“安全的令人发指”,“非常非常的安全”作为记忆点反复出现,这就是为了讲安全而讲安全了。
大家都知道,智驾降温了,必须叫辅助驾驶了。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也来了,行业标准更规范了。但就发生在两个月前的教训还是历历在目啊,陨落在粗粮酥妻和战狼是爱国的汽车品牌中的生命,不正是因为对智能驾驶的过度宣传洗了脑吗?
安全是底线,但再安全不能100%保证安全,你不能让用户觉得开上你的车就可以无所顾忌了。你可以用完美的话术去规避,就像有人说没有一辆车起火是因为电池自燃。但良心的真谛是,人在做,天在看。
中国汽车必须要做品牌,而恰恰是过度的噱头式的营销,会回来辛辛苦苦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雪崩的时候,没有哪片雪花是无辜的。
今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很大,但过度内卷破坏性也很强。就像此时,没有品牌大家就要谈品质、讲安全。高品质、安全可靠,这是基础,大家都要做到,燃油车要做到,新能源车也要做到。但不能只讲品质安全可靠,这就回到了跨国车企最熟悉的语境下,来之不易的换道赛车的优势,就会在这样的“历史倒车”慢慢失去。
现在汽车圈开讲“恐吓故事”,安全可以卖好多好多钱,但真的令人发指。
来源:水滴汽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