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扬抹了把糊住视线的雨水,电动车前叉在梧桐树根上撞出刺耳的呻吟。配送箱里洒出的麻辣烫在积水里晕开红油,手机还在不断跳出催单提示——这是他本月第三次摔车。
周扬抹了把糊住视线的雨水,电动车前叉在梧桐树根上撞出刺耳的呻吟。配送箱里洒出的麻辣烫在积水里晕开红油,手机还在不断跳出催单提示——这是他本月第三次摔车。
"修车三百八。"修车铺老板叼着烟,扳手敲了敲变形的前叉,"要不把这车抵给我?"周扬攥着湿透的工装裤口袋,那里躺着给妹妹攒的复读费。送餐箱角落忽然飘出张泛黄的作业纸,潦草字迹混着油渍:"猪肉末七两,花椒水30ml,姜汁..."
破晓前的城中村巷道腾起白雾。周扬蹲在二手煤炉前,看着表姐送的蒸笼噗噗冒气。腊肉的醇香混着晨雾在巷口蔓延时,穿睡衣的姑娘循着香味探头:"师傅有新店优惠吗?"
"您扫我工牌上的二维码就行。"周扬把包子装进特制保温袋——那是用骑手服改造的,内衬还缝着定位芯片。赶早班的上班族们发现,从扫码到热包子入手,全程不超过五分钟。
三个月后"骑手包子铺"的绿色招牌亮起时,周扬正盯着举报信发抖。市监局文件里夹着匿名照片:他凌晨揉面的出租屋,墙角堆着面粉袋的床铺,以及母亲寄来的腊肉真空包装。
"这是我家传的配方!"周扬举着奶奶穿着围裙的老照片站在执法队面前,蒸笼里的腊肉香染透了他的旧骑手马甲。穿格子衫的程序员突然挤进人群:"我每天靠他家包子续命,证件我们众筹办!"
初雪落下的清晨,直播间突然涌进三千人。面点师傅的女儿举着手机,镜头扫过周扬冻红的手指在面团上掐出的十八个褶。"这是用湖北房县黑猪肉做的腊肉包,"女孩把镜头转向后厨,"扬哥说每个包子温度必须控制在47℃——这是他送外卖时测出的最佳口感温度。"
当美食纪录片团队找到周扬时,他正在教聋哑外卖员改装保温箱。"您怎么想到用骑手经验做早餐?"记者指着墙上手绘的"五分钟早餐地图"。周扬把热包子塞给刚下夜班的清洁工:"送外卖那两年,我记下了1327个胃疼的清晨。"
如今挂着"骑手之家"灯牌的店铺前,扫码声此起彼伏。周扬调试着新装的智能蒸柜,柜门贴着妹妹的高考倒计时。蒸腾的热气里,他仿佛又看见暴雨夜那张飘落的配方纸——原来人生转弯处的微光,往往藏在最狼狈的时刻。
来源:搞笑柱哥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