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简单生活,安静书写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20:22 1

摘要:荣获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第六届中国书坛“兰亭七子”等荣誉称号,为方正王献之小楷字库书写者。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楷书、行书),以及隶书展、楷书展、行书展、册页展等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30余次,其中6次荣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同时受邀参加中国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书家

夏云

夏云,江西兴国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赣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荣获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第六届中国书坛“兰亭七子”等荣誉称号,为方正王献之小楷字库书写者。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楷书、行书),以及隶书展、楷书展、行书展、册页展等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30余次,其中6次荣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同时受邀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承续: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大展” “传承与转化——全国隶书楷书名家邀请展”等重大主题书法展览。

▲第三届“王羲之杯”书法艺术大展之特邀名家精品作品

夏云 作品尺寸:25cmx25cm

·八届兰亭奖颁奖词·

夏云主攻小楷,以锺王为宗,兼涉明人,或化用《季直》而增其流便,或法乳二王而益以清健,或梯航明人而上溯魏晋,取径多方,功底扎实。虽渊源有别、面貌各异,而自有一种清新朗畅之致贯注其中。

·夏云访谈·

王敏(赣州市书协志愿者):恭喜您获得第八届兰亭奖铜奖。圆梦兰亭奖,是无数书法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作为赣南首位兰亭奖获奖者,请跟大家分享一些您的感受吧?

夏云:非常激动,感觉无比荣幸。从初学毛笔算起,我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八年,一直忙忙碌碌、摸爬滚打,有欢乐有痛苦,有收获有迷茫,在曲折中成长进步。之前,我入过不少国展,也多次在国展中获奖,前年还有幸获得第六届中国书坛“兰亭七子”,唯独投兰亭奖屡投屡落,一直引以为憾。这次兰亭奖获奖,正好弥补了我个人荣誉的空白。可以说,这次兰亭奖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荣誉,也是我研习书法的新起点。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省文联、省书协搭建的良好学习平台,感谢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一直以来的重视和培养,感谢多年来关心我成长进步的各位领导、各位师友和我的家人。

王敏:能不能请您谈一谈此次兰亭奖获奖的作品创作思路,以及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夏云:获得兰亭奖是书法人一辈子的梦想。六届兰亭奖改革后,入选名额少、竞争大,要求每位作者同时投三件作品参评。入选已是不易,获奖更是难上加难。之前,我的隶书、行书、楷书均入展国展。为了梦圆兰亭,我向第六届兰亭奖投了三本小楷册页,遗憾落选。之后第七届兰亭奖投稿,我投了小楷、中楷、行书各一件,结果又惨遭落选。有了前几次的失败经历,我除了及时调整心态外,重点在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上下功夫。所以,投第八届兰亭奖时,我并没有刻意准备,只是在临近截稿时,拿出平时书写的作品进行比较,最终选定三件不同风格的小楷册页寄去参评。主评作品为小楷《历代名篇节选》,主要取法钟繇《荐季直表》《宣示表》等小楷法帖,是近年来新尝试的小楷面貌,运笔轻松自然、不事雕琢,力求上接魏晋、入古出新。其二为小楷《艺文丛刊节选》,主要取法二王小楷,并杂揉明清、近现代一些不为人重视的小楷题跋风格,用笔细腻,简静平和,有意加大字的大小、粗细等节奏对比,整体追求小字中见大气象。其三为小楷《文待诏题跋》,此乃旧作,主要取法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并糅入文征明小楷笔调,注重格调与技法相统一,追求回归古代经典小楷法帖感觉,至今仍有可观之处。三件小楷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体现了我当前在楷书领域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获奖只能代表过去,书法艺术需要用毕生的精力不懈追求,期望未来能做到更好。

王敏:您是如何走上书法道路的,为什么会钟爱楷书创作?

夏云:第一次接触到书法作品,是读初一时的语文课本插图中的《灵飞经》,我第一次感受到汉字竟然写成这么美。真正走上书法之路,是我初中毕业后就读宁都师范时。那时,学校非常重视“三字一画一话”基本功训练。说来也巧,当时学校书法社团竟然叫“夏云书社”。有一次,有位同学和我开玩笑说:“你的字不算好,怎么还和‘夏云书社’同名。”从此,我便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字练好。经过两年努力,我在师范书法老师胡克龙的精心指导下不断进步,终于如愿加入夏云书社。这段经历也从此被校友们传为励志故事。2011年,我成为全市最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除了成功后的喜悦和激动,我还为自己制定了为期20年的新一轮书法学习规划,分阶段主攻小楷、行草、篆隶等书体,期待在书法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一些。其中,我把学习历代经典小楷摆在首位,希望能锤炼出显微镜般的视角,增强一流的艺术感悟,更重要的是源自埋于心中的《灵飞经》这颗小楷书法种子。我把目标锁定在二王和其他魏晋名家小楷,从钟繇、王羲之处取静穆、宽博、古朴,从王献之处取清劲、挺拔、秀逸,力求逐步形成独特的小楷面貌。

王敏: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困惑。您也是从书法爱好者成长为书法家的,对想学好书法的书友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吗?

夏云:首先,要强化书法认知。认知是人最大的竞争力。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对书法的认知可以不断提升。平时要多去博物馆学习古人真迹,多去国展现场学习取经,多看一些书法普及读本或书法理论书籍。比如,江苏教育出版社一套七本的《中国书法史》、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陈忠康《中国书法源流十讲》等。我自己是随身携带《中国书法源流十讲》的,书都翻烂了,每次读都有新感受、新收获。

其次,要注重学习方法。目前,我们正处于学习书法最好的时代,面对自魏晋至明清民国期间丰富的名家碑帖资源,以及各种学习书法的新媒体、新平台,既是好事,也未必全是好事。怎么学能少走弯路呢?我觉得,其一,要尽量跟高水平的老师学,结合个人实际制定学习方向及学习规划。其二,要从古代名家墨迹入手学习笔法。比如,《智永真书千字文》《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颜真卿自书告身》等就是很好的学习范本。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碑帖墨迹兼融变通。临摹过程中须多留心前人的运笔动作及过程,在精临的同时要逐步增加创作的比例,光“临”不“创”,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描摹阶段。为什么一些书友可以临的惟妙惟肖,一旦创作,就感觉脑子空白,其实就是学后缺乏消化、缺乏运用。其三,要多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力量学书法。书法学习早已进入网络时代,我们的学习方式不能停留在旧观念里。可以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观看名家书写视频、书法直播和专题讲座,增强与名家互动交流,这样能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要保持良好心态。学习书法修身养性,人的心胸容易变得宽广,做事看问题会更有格局。当你决定热爱书法时,实际上就面临一个很漫长的学习阶段,没有一个平和心态,是很难行稳致远的。每个人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困惑、经历不同的考验,关键看你是否发自内心热爱书法。书法看起来没有什么门槛,工具到齐了谁都可以写,但是所学愈深,你会发现所见愈奇、所学愈难。“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保持良好心态很重要。

王敏:这次您的获奖作品写出了一些新意,让人耳目一新。您怎么看待当代书家对于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夏云:您过奖了,这三件小楷表现了我当前对传统经典的理解,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启发,但还远远谈不上出新意。继承和创新是古老的话题,也是每一代书法人共同的话题。不少人认为,自宋以降,笔法衰绝,对书法的发展前景感到忧虑。但是,近代林散之在草书笔法做出的新贡献,似乎又让人们看到了新希望。到底什么样的作品能真正做到守正出新呢?邱振中老师概括地非常精辟,“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既要有传统中核心的东西,又要有传统中没有的东西”。我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人应该追求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和担当的使命。具体要怎么做到呢?当一个艺术领域、文化领域产生了质的变化,优秀的书法作品自然应运而生。就我个人目前的书写实践而言,仍然处于风格模仿阶段,即便穷尽一生,也未必能有所建树。但是,只要永远昂扬向上,不懈努力,就能朝着书法的高远理想不断靠近。首先,要增强艺术想象力,强化人文学养,对艺术领域的新知识、新观念有着特殊的敏感,对书法史及相关理论有独立见解。其次,要坚持“穷源竟流”,在植根传统、锤炼技巧的基础上,多关注新发现、新出土的书法资料和一些文人书法、书画题跋,寻找陌生的力量。再次,要永远朝着自己发现的更高标准努力,永不满足,不停留在舒适区,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王敏:您对自己未来的书法创作方向上有什么想法,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夏云:“二王”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书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弘扬“兰亭”精神、传承“二王”书风,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习书法,要先把书越读越厚,再把书越读越薄。我第一次入国展是隶书作品,但真正下的功夫不多。近些年,我越来越发现篆隶对写好楷行草的重要性。未来路上,我将继续坚持做“加法”,努力在书法道路上走的更加高远。一方面,继续巩固好现有“根据地”,小楷继续往“古”里上溯,多在古隶、简牍、帛书寻找灵感,争取用笔上更加轻松自然、天真烂漫;行草上加大对颜系一脉行书梳理,花大力气学习消化、梳理提炼,并在王颜行书结合、大草等方面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多补补篆隶课,从明清隶书入手,重点参考伊秉绶、郑谷口、何子贞等名家隶书创变思路。此外,还要有计划地多读点书,多尝试不同工具、不同书风带来的书写效果。未来写成什么样,我自己说不清楚,但同样也很期待。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们身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要习惯过普通人的日子,简单生活,安静书写,好好照顾家庭,把每天过充实就好。

来源:书法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