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总有人不理解——为啥农民能把一块土疙瘩看得比命还重?可当你真正走进农村,蹲在田埂边听老农唠嗑,就会明白:土地对于农民,是母亲的怀抱,是祖先的魂灵,是活着的全部意义。
土地:农民刻进血脉里的生命图腾
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总有人不理解——为啥农民能把一块土疙瘩看得比命还重?可当你真正走进农村,蹲在田埂边听老农唠嗑,就会明白:土地对于农民,是母亲的怀抱,是祖先的魂灵,是活着的全部意义。
我永远记得隔壁赵奶奶的眼神。她守着三亩薄田过了一辈子,去年村里搞开发要征地,八十岁的老人颤巍巍跪在地上,脸贴着泥土哭得像个孩子:“这地陪我嫁过来,看着我生儿育女,现在要把它挖走,就像剜我的心啊!”她布满老茧的手抚过干裂的土块,那模样,分明是在抚摸亲人的脸庞。在农民心里,土地不是冰冷的生产资料,而是承载着几代人悲欢离合的生命载体。每一道田垄都刻着父亲的脚印,每一粒种子都裹着母亲的祈愿,这样的土地,怎能轻易割舍?
春耕时节,你看农民播种的样子,那简直是在进行神圣的仪式。他们把种子轻轻按进土里,动作虔诚得像在安放一个新生的婴儿。李叔常说:“种地得带着敬畏,你糊弄土地一时,它就饿你一家一年。”三伏天里,四十度高温下,他们弓着腰除草,汗水滴在滚烫的土地上,瞬间蒸发成白雾。有人问何苦这么拼,他们抹一把汗:“地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才舍得把粮食给你。”秋收时,金黄的麦浪里,农民抚摸着饱满的麦穗,眼里闪着光,那是人与土地对话成功的喜悦,是生命与生命的深情相拥。
土地更像一本厚重的家谱,记录着农民家族的兴衰。王大爷家的老梨树,是他爷爷年轻时栽的,如今树干都空了,还倔强地挂着果子。“这树比我年纪都大,”王大爷摸着树皮喃喃道,“我爹走的时候,就躺在树下晒太阳,说要守着咱家的地。”这样的故事,在农村数也数不清。土地见证了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送走了老人的最后一口气息,它是活着的历史,是农民与祖先对话的桥梁。
现在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但老辈人始终放心不下土地。我表哥在城里开公司赚了大钱,可每年清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扛着锄头去地里翻土。“踩在土地上,心里才踏实。”他说这话时,眼神里满是眷恋。对农民来说,土地早已融入血脉,成了一种本能的信仰。哪怕走到天涯海角,只要想起那片土地,就像想起母亲的呼唤,永远无法割舍。
这世上,大概没有谁比农民更懂得土地的珍贵。他们用一生的汗水浇灌它,用世世代代的生命守护它。土地于他们,是活着的意义,是灵魂的归宿,是比生命更珍贵的存在。这份深情,足以让每个读懂的人热泪盈眶。
来源:乡下乡里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