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锅被批 “没文化”!原来我们都错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20:00 1

摘要:最近,我看到作者司马青衫几年前发布的文章《重庆火锅,穷得只剩味道了吗》,这篇文章,引发热议!

最近,我看到作者司马青衫几年前发布的文章《重庆火锅,穷得只剩味道了吗》,这篇文章,引发热议!

有人怒怼“文化能当饭吃?”,也有人力挺“火锅是城市灵魂!”

这场“味道VS文化”的火锅江湖战,究竟谁对谁错?

你以为重庆火锅天生就是排队神店?

翻开历史账本,早期它就是路边 “草根顶流”:一块门板当餐桌,穷人花几十文就能蹲路边涮一锅,妥妥的 “平民快乐餐”

这种接地气的基因,至今刻在社区火锅店 DNA 里 —— 比如五里店某网红店,

环境脏乱差却天天排队 2 小时,食客就认这口 “老重庆味儿”。


但草根从不安于现状!民国时期,火锅竟是“上不了台面”的吃食,西装革履的绅士们馋火锅却嫌脏,大户人家少爷馋哭了,只能让老板偷偷送上门。

聪明老板立马搞起 “高端局”:

大阳沟的云龙园挂起土风扇,小二手动送风

较场口的 “李毛钱” 摆上报纸,吸引文化人边吃边读报

就这么着,火锅从 “街边摊” 搬进 “大雅之堂”,连军官、商人都成了座上宾,

妥妥的 “逆袭爽文” 剧本!

现在的重庆火锅圈,分成了两大阵营:

味道至上派”:管他环境多烂,好吃就行!某老板放话:“隔壁城火锅搞文化 fancy 得很,结果难吃死,我们靠味道就能赢麻!”“文化觉醒派”:急得跳脚!“草根不是邋遢,苍蝇馆子的烟火气、老店名的雅致范儿,都是文化!你以为李毛钱摆报纸是吃饱撑的?那是最早的‘沉浸式体验’!”

但现实就是,满街“烂火锅”“哈儿火锅”,名字一个比一个“自黑”。

反观敢叫“云龙园”“不醉无归”的文艺派,要么倒闭,要么被嘲“假精致”。

其实想要让食客记住,司马青衫说,这 3 个记忆点缺一不可:
产品记忆味道要好到 “封神”,更要有独家特色 —— 比如秘制锅底、限量鲜菜,让人吃完拍大腿 “下次还来”!
视觉记忆:别搞花里胡哨!老厂房改造成工业风、江边搭起吊脚楼卡座,甚至把洪崖洞搬进门厅,让食客一进门就 “哇塞”,拍照发圈停不下来!
文化记忆讲好故事才是王炸!把李毛钱的报纸摊变成 “怀旧阅读角”,或者在墙上画满老重庆码头漫画,让你吃的不是火锅,是山城的烟火记忆!

其实重庆火锅,不该只有 “辣” 的狂欢。

确实更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播,重庆文化有码头江湖气、有抗战热血魂,

甚至能玩赛博朋克、小清新,不一定非要困在 “脏乱差” 人设里?

你记忆中重庆有哪些让你记忆深刻的火锅店吗?

来源:重庆新花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