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18点刚过,一位上海市民陪着刚放学的女儿来到凉城新村派出所办理换领身份证业务,整个流程快速便捷,只花了约10分钟。针对市民二代身份证陆续期满的情况,全市278家公安派出所从5月12日起推出身份证办证“夜间专场”,当天2个小时的“专场”,凉城新村派出所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5月12日18点刚过,一位上海市民陪着刚放学的女儿来到凉城新村派出所办理换领身份证业务,整个流程快速便捷,只花了约10分钟。针对市民二代身份证陆续期满的情况,全市278家公安派出所从5月12日起推出身份证办证“夜间专场”,当天2个小时的“专场”,凉城新村派出所为9位市民办理了身份证业务,占全天办理量的十分之一。
这样的便民举措打通了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既避免了市民集中在双休日办理而徒增排队时间,也省去了大家在工作日请假的麻烦,用“加时”换来了市民的省时省心。
“24小时生活圈”理念的推广,促使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维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错时服务、延时服务措施出台,解决了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普遍困扰。
积极回应群众的需求,是打通公共服务卡点堵点的关键。在上海去年一次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中,一位来自奉贤区的外卖骑手针对自己的工作状态,提出了“社区食堂延时服务”的建议,希望骑手们也能安心吃口热饭。这一建议迅速得到回应,全区多家社区食堂都为外卖骑手等群体提供延时就餐服务,并设立外卖骑手专用餐桌,切实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把老百姓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建立起服务机制,提供定制化、人性化的便民服务,让更多群体从中体验获得感。
从“小切口”入手,找到创新空间,也是提升公共服务的解题思路。这个“五一”假期上海入境客流同比增长了30%,上海浦东机场针对客流量激增,5月1日推出了航站楼24小时开放的措施,省去了许多凌晨出入境的乘客寻找休憩地的烦恼,而这一举措在五一后继续实施,不但获得许多网友点赞,也引起了国内其他机场的关注。以“小切口”推动便民服务体验“大改善”,以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带来传播效应,让便民措施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得到推广普及。
找准服务创新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有利于高效推进服务,加出来的时间不至于浪费。上海顺平家庭医生工作站发现周边创业园区的白领们喜欢利用午休时间问诊,午间就诊量占比达15%,于是推出了午间延时门诊服务,专门解决白领们肩颈酸痛等问题。公共服务既要有普惠大众的广度,也要有对症下药的精度,力争让加出来的每一分钟都劳有所获。
用“小时间”换“大方便”,从“办成一件事”推广到“办好一类事”,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思路,也能把城市的温度更多地传递到群众心坎上。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