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护理·名师之路③|亮光下的急救地摊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21:28 1

摘要:2025年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新湖南客户端联合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湖南省护理学会联合推出《湘江护理·名师之路》专栏,以护士的角度讲述他们眼里的“提灯女神”,展示护理精神绵延百年的星火。敬请关注!

编者按:2025年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新湖南客户端联合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湖南省护理学会联合推出《湘江护理·名师之路》专栏,以护士的角度讲述他们眼里的“提灯女神”,展示护理精神绵延百年的星火。敬请关注!

讲述人:向志凌,湖南省儿童医院护理部干事,主管护师。

讲述对象:熊亮,湖南省儿童医院副主任护师。

一盏大灯、一个易拉宝、一块瑜伽垫、一台心肺复苏模拟人……2024年6月15日,夜幕降临,夏日傍晚的高温依然挥之不去。然而,在长沙浏阳河堤岸出现了一个“不卖货,只教救命术”的地摊。

“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时要注意节奏,跟着我数……”声音沙哑但依旧洪亮,地摊的主人正全神贯注地引导一位青年进行心肺复苏的规范流程。她,就是湖南省儿童医院副主任护师熊亮。

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的急诊科走廊,熊亮曾多次目睹生命的流逝。那些因错过“黄金四分钟”而消逝的孩童,那些因错误施救造成的二次伤害,如同一根根刺扎进她心中。作为在院前急救工作10余年,拥有丰富急救经验的副主任护师,她比谁都清楚: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而黄金抢救时间仅为4到6分钟,此时医务人员很难抵达现场。

2022年,某次幼儿园活动上,作为医护人员的她上台演示了急救流程。演示时,家长们都热情地拍摄、录制,但几乎无人到模型上进行练习,而这个操作是需要上手练习且需要反复练习的。那一刻,熊亮突然明白,急救知识不能只“锁”在医院里。于是,在精心谋划半年之余,她勇敢地迈出了做“急救地摊”的第一步。

熊亮说:“急救不是高深医术,而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生存技能。”为了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她巧妙编排,将大众难以掌握的按压频率,转化为节奏强、数字化的《最炫民族风》生命体征歌曲;将保持手臂垂直等专业医学术语转化为“腋窝夹紧想象法”的通俗表达;将“黄金抢救四分钟”用沙漏具象化,让市民重构时间认知,感受死神逼近的压迫感。同时,她还竖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免责提示牌,告诉大家法律已经为“紧急救助”保驾护航,以消除施救者顾虑。

在熊亮的号召下,“急救地摊”公益示范联盟应运而生,同行与朋友纷纷加入公益教学的队伍,共同为传播急救知识贡献力量,目前成员已达18人。他们携手并进,将急救知识的种子播撒至湖南邵阳、汨罗乃至江西、浙江等地。其间,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些微小瞬间:一位头发全白的老人,当进行心肺复苏练习需要跪到地上时,尽管行动不便,老人家还是坚持练习。每一位到“急救地摊”学习的人都是自发自愿的,大家的支持和爱心也鼓励着熊亮坚持下去。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是会忘记的,可以反复来学。”因此,她一直在相同的时间点、同一个位置“出摊”,方便教过的“学生”再次前来练习,通过反复练习消除“旁观者效应”,让施救从英雄行为变为公民本能。3个月后,单场突破200人,根据纱布的使用量进行估算,半年累计教学约超12000人次,其中约2500人完成胸外按压实操,约500人掌握人工呼吸技巧。

在70场教学的背后,是无数个夜晚在河堤上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是被重复按压到褪色的模拟人,更是城市脉搏里悄然生长出的生命防线。她用行动证明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那些深夜整理教具的身影、模拟人胸膛上的汗渍、市民手机里存留的操作视频,正编织成一张隐形的生命安全网。

如今,熊亮的急救地摊已入驻长沙市图书馆。“急救地摊不是终点,而是唤醒城市生命意识的起点。”在熊亮的急救地摊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教育的迁徙,急救知识从专业课堂走向市井街头,围观者变成施救者,熊亮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真谛。那些在晚风中学会的按压节奏,那些在月光下反复练习的呼吸技巧,终将化作守护生命的星火,在某个危急时刻,成为照亮生命通道的第一束光。这方寸之间的地摊,丈量的不仅是急救技能传播的广度,更是对生命敬畏的温度。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