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2025年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发布。据悉,这是苏州工业园区连续第七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工作要点》对标国际国内营商环境最高水平,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感受度为准绳,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重点围绕优化市场、政务、
日前,《2025年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发布。据悉,这是苏州工业园区连续第七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工作要点》对标国际国内营商环境最高水平,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感受度为准绳,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重点围绕优化市场、政务、法治和人文4个环境推出22条举措,持续提升经营主体感受度。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首先将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发挥“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效能,引导更多企业通过前置货站开展国际贸易,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深化开展特殊物品联合监管、“研易达”等创新举措,深化应用“保服通”保税服务平台,拓展保税维修试点;发挥稳外贸专班作用,鼓励企业拓展境外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会、进行出口产品认证和注册境外商标等;降低企业物流仓储成本,鼓励外贸企业充分利用海外仓拓展海外市场。
同时,支持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鼓励企业搭建线上商城或在线上商城入驻销售,支持企业开拓线下商业综合体、超市、连锁门店渠道;推动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改革试点落地,升级实施触发式行政处罚信用修复,由“通知企业主动申请”提升为“邀请企业主动授权”;推进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提升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深化直播营销行为监测,出台并推指引规范广MCN机构绿色直播间指引规范;构建完善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融合创新;在线下探索搭建“1+X”综合服务网络,创新“2355”服务模式,同时整合基层服务资源,推动涉企服务“触手可及”,线上则依托“法人服务总入口”,优化“AI服务总入口”“PIE用户体系”等能力,探索更多“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场景,推动政务服务从“一网通办”向“一网通服”提级跃升;进一步畅通政企互动渠道,充分发挥“营商环境体验官”作用,建立健全常态化涉企问题发现机制,打造企业诉求闭环管理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从“便利化”向“增值化”迈进。
在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方面,将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在积极落实上级“企业变更”“注销”“企业迁移”“一件事”对接基础上,推出“企业技术改造”“外商投资”“惠企政策”“科技金融”等一批园区特色“一件事”服务主题,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推进运行机制;聚焦产业项目,打造“产业项目开工一件事”,上线分类型问题式引导办理页面,推出“产业项目开工一证通”;深化产业项目竣工阶段改革,积极推进产业项目“竣工即投产”,推进“交验即发证”。试行产业项目“项目经理制”,全过程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工作要点》要求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建立完善困境企业庭外重组中心相关制度,将困境企业挽救工作进一步前置。畅通信用修复渠道,推动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制度落地,支持重整、和解企业重塑良好信用;畅通信用修复渠道推动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贯彻企业与劳动者双向保护理念,注重源头预防和非诉纠纷化解机制,对辖区内企业实施定制化的用工体检,精准识别企业用工风险,通过“一企一策”策略,推行“三书预警”制度,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关键行业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成果、自主培育品牌的保护力度,落地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知识产权融合法庭,分行业分类别保护;依托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站、知产“企检通”平台等载体,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接下来,园区还将优化人文环境,深入实施“引博育匠”人才支持计划,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范畴,支持研发实力强、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单位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点;承接好生物医药工程正高级职称评审赋权,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高效运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深化欠薪隐患纠纷预警平台信息化建设。(苏报融媒记者 董捷/文)
来源:引力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