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利时与波兰日前签署了一份采购意向书,订购了200-300套波兰“闪电”便携式防空系统,这套系统的前身正是著名的苏联9K38“针”,北约又称为萨姆-18“松鸡”。
宁要“苏联的草”,不要“美国的苗”,这种在西欧武器市场几十年来根本不可能看到的场面,竟然在当代的2025年发生了。
比利时与波兰日前签署了一份采购意向书,订购了200-300套波兰“闪电”便携式防空系统,这套系统的前身正是著名的苏联9K38“针”,北约又称为萨姆-18“松鸡”。
据比利时陆军识别网站报道称,比利时国防部长在今年5月12日签署了一份采购意向书,将订购200-300套波兰制造的Piorun(闪电)便携式防空系统,以加强本国的短程防空能力。据称,该协议是比利时国防部长西奥·弗兰肯在访问制造“闪电”系统的波兰Mesko公司时,与波兰外长瓦迪斯瓦夫·科西尼亚克·卡梅什一同签署的。
报道称,欧洲武装部队目前正在寻求迅速解决乌克兰战争暴露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地面部队短程防空能力的不足。目前,比利时陆军装备的主要是法国“西北风-3”单兵便携式防空系统,虽然性能相当先进,采用了新一代红外成像导引头,但是装备数量较少,难以应付当前出现的“无人机浪潮”。波兰的“闪电”防空系统正好可以作为装备的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方面此前一直积极向比利时推销“毒刺”导弹,并声称自己的产品拥有“更好的射程和威力”和“成熟的多平台架构”。但是,比利时国防部最终却选择了波兰的产品,而且后者的技术原型还是苏联时代的萨姆-18。这一点,可谓是完全不给美国人面子。
其实不仅是比利时,挪威和爱沙尼亚在两三年前也订购过波兰“闪电”便携导弹,只不过订货量较少。比利时和挪威如此选择的原因也很单纯,那就是“毒刺”导弹除了价格不便宜,技术更新也太落后了,美国人给出来的“最新版本”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
据了解,美国给出的所谓“最新版毒刺”是FIM-92E/F(Block I)和FIM-92J/K(Block I升级),其中FIM-92E/F在1995年开始服役,是美军现役最主要的“毒刺”版本。FIM-92J/K则是E/F的延寿版本,主要增加了近炸引信等功能,以提升反无人机能力,技术变化很小。而且,这些“毒刺”Block I仍然采用第二代红外/紫外双模导引头,并不是更先进的热成像导引头,计划装备热成像导引头的“毒刺”Block II在多年前就下马了。
相比之下,9K38“针”(萨姆-18)导弹虽然同样历史悠久,于1981年开始装备苏军,是9K32(萨姆-7)、9K34(萨姆-14)的后继型号,另外9K38还有简化型号9K310(萨姆-16)。不过,9K38“针”(萨姆-18)导弹的后续发展相当活跃,除了俄罗斯自己开发的后继型9K338“针S”以外,也包括了波兰开发的Grom(格罗姆)便携防空系统。
“闪电”则是“格罗姆”的深度升级版本,由波兰MESKO公司设计,采用了高灵敏度的无源红外导引头(至少不比“毒刺”更差),以及为拦截无人机而优化的近炸引信,全重16.5千克,战斗部重量为1.82千克,作战距离在400-6500米之间,作战高度在10-4000米之间,反应时间为5-10秒。“闪电”便携防空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人体工程学设计,采用了一个用于目标和模式选择的迷你键盘,以及夜视瞄准设备。
简单来说,“闪电”便携防空系统的改进时间相对较晚,不少升级措施更贴近新的实战经验。虽然“闪电”没有采用昂贵的热成像导引头,但是比“西北风-3”更便宜,比“毒刺”更可靠,对付小型无人机反而更合适,而且还能对付巡航导弹等目标。
据称,“闪电”导弹在俄乌战争爆发后被大量交付给乌克兰军队,据称波兰已经交付了至少1000套该系统,按照波兰方面的说法是“倾尽所有”。除了单兵携带外,“闪电”防空系统还可以集成到轻型车辆上,作战灵活性很高,在对抗俄军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相比之下,美国提供的“毒刺”导弹几乎没有任何“时代性”优势,唯一能够吹嘘的就是“战斗部威力大”和“射程更长”。“毒刺”导弹战斗部重达3千克,几乎是同类产品中最大的。尽管射高是3800米,略低于“闪电”的4000米,但是最大射程可达8000米,比萨姆-18和“闪电”都远。但是这些数据二十年前就是如此,放在当前已经没有太多吸引力。
比利时拒绝美国“毒刺”,据分析也考虑到了产品供应链的因素。近几年,美国武器生产一直存在“卡脖子”问题,除了稀土材料等外部因素外,美国产业空心化导致了本国一些零部件供应商“消失”,在“毒刺”等老产品的生产中尤其突出,迫使美国军方多此要求“重建供应链”,同时也导致了美国武器价格无法预测的攀升。
“毒刺”导弹的情况,其实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美国军事技术的停滞,阻碍了“毒刺”导弹的版本进化,而产业空心化又让这款成熟产品的生产变得不稳定。这些都是美国军事工业衰落的印证,所以就不能责怪比利时、挪威等国宁可要“苏联当年留下的草”,也不要“美国正统的苗”。(作者:陶慕剑)
来源:陶式防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