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年,借着之前的奥运东风,李宁品牌在中国内地销售额反超阿迪,成为了中国市场第二,本土品牌里排在了第一。李宁也希望借此重塑品牌向高端发起冲击,口号也从“一切皆有可能”变成“让改变发生”。
2009年,借着之前的奥运东风,李宁品牌在中国内地销售额反超阿迪,成为了中国市场第二,本土品牌里排在了第一。李宁也希望借此重塑品牌向高端发起冲击,口号也从“一切皆有可能”变成“让改变发生”。
但是改变谈何容易,李宁并没有为重塑品牌找到合适的路,反而在接下来的三四年时间业绩连续亏损。
那时候的安踏虽然已不再是晋江小厂,但还是一个廉价的品牌。与李宁不同的是,安踏并没有选择重塑品牌,而是选择了收购品牌。2009年,安踏收购了FILA品牌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对这个也是亏损多年的意大利高端运动品牌进行了时尚化改造。10年之后,FILA品牌的营收超过了安踏品牌,成为安踏最大的营收来源。
更重要的是,安踏从FILA的成功中掌握了一套品牌独立运营的法门,之后陆续收购Sprandi,迪桑特,KOLON等品牌;2019年收购的Amer旗下始祖鸟、萨洛蒙也受到中产热捧。
2011年,安踏全年营收超过了李宁,一路领先,差距最大的时候,安踏一年能赚李宁两倍的钱,市值抵得上8个李宁。
李宁也有过救命稻草,第一根稻草就是2014年李宁本人重新执掌公司,李宁品牌再次走上正轨。
第二根稻草就是2018年初的纽约时装周,中国李宁的logo伴随着时尚的设计,引爆了社交网络。随着国潮风口,李宁不仅又一次回血,而且似乎向着高端化又近了一步。
但是这时候,李宁面对的是一个市值超过自己4倍的2000多亿的安踏帝国,而且李宁似乎总能让自己处于舆论漩涡,2022年军服事件以及近期的全红婵的“C位风波”,似乎都在检验李宁这个品牌抗不抗造。
来源:一两鱼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