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引路 | 文化赋能:非遗传承介入戒毒矫治新探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22:30 1

摘要: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戒毒更是世界性难题。为了进一步总结梳理云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戒毒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更为清晰、全面、精要地展现云南戒毒工作推进情况。云南戒毒微信公众号开设“典型引路”专栏,旨在通过分享总结优秀工作实践、展现工作成效、凸显工作亮点,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戒毒更是世界性难题。为了进一步总结梳理云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戒毒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更为清晰、全面、精要地展现云南戒毒工作推进情况。云南戒毒微信公众号开设“典型引路”专栏,旨在通过分享总结优秀工作实践、展现工作成效、凸显工作亮点,为戒毒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在本专栏中,我们将分块分面聚焦戒毒工作中的工作成效和典型做法,包括戒毒场所在党建引领、教育戒治、心理咨询、戒毒医疗、康复训练、队伍建设、“一体两翼”探索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社会各界在协同配合、资源整合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这些典型做法,我们期望为更多地区和场所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助力提升戒毒工作治理能力走深走实。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五所”)深挖非遗特色资源,持续激发教育矫治活力,以独特的“非遗戒毒”模式,为戒毒工作注入了新的内生动力,为戒毒人员重塑人生开辟了新路径,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独特的司法行政戒毒智慧。

01

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培学术交流

近日,“传非遗之美,强文化自信: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南大学紫陶基地建设成果展暨研培交流活动”在建水县举办。

作为合作单位应邀参加此次活动,教育矫治科熊斌科长等一行人员带着工坊教师和戒毒人员制作的陶艺作品,向各界展示了“非遗戒毒”的丰硕成果。

■■■■■

在成果展现场,省五所的陶艺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戒毒人员在陶艺创作方面的才华与努力,更彰显了“非遗戒毒”模式对戒毒人员心灵重塑的积极影响。作品得到清华大学尚刚、邱耿钰两位教授、云南大学吴白雨教授等专家的好评,一名戒毒人员及三名工坊教师获得“优秀作品”证书。省五所专职教师符梦斯在“非遗介入戒毒疗愈”主题报告中,深入阐述了该项目的实践过程与显著成效,分享了如何通过陶艺创作帮助戒毒人员缓解焦虑、阻断心瘾、重建自信,以及为他们回归社会进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经验与方法,引发了在场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评价,为文化戒治领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02

以文化人

探索“非遗戒毒”新路径

自2023年4月,省五所与云南大学深度合作,以陶艺为切入点,打造“非遗戒毒”陶艺传习工坊,通过校所合作实践创新,总结出了“四新、四用”的“非遗戒毒”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所谓“四新”,即:探索非遗介入戒毒新理论、探索非遗心理疗愈新能效、探索非遗教育戒治新方法、探索非遗戒毒教学新体系。

工坊运营以来,省五所与云南大学联合撰写论文《非遗介入戒毒疗愈的价值与实践》在202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戒毒论坛发表,深入探讨了非遗文化在戒毒疗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路径,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空白。

项目总结提炼出“陶艺疗愈四步法”,即以泥土接触缓解焦虑、以创作专注阻断心瘾、以作品价值重建自信、以技能培训衔接社会,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戒治模式,为其他戒毒机构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在行业推广方面,2025年2月,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 “AI+康复训练”专项培训班的172名学员专程赴省五所考察陶艺工坊。考察期间,学员们对工坊的建设成果、运行模式以及戒毒人员的创作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 “非遗戒毒”项目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能够为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力推动了文化戒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

所谓“四用”,是指,用非遗浸润人心、用非遗强化精神、用非遗传承技艺、用非遗重塑人生。

工坊运营以来,为戒毒人员提供了一个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以艺术创作净化心灵的平台。在这里,戒毒人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陶艺制作技艺,从和泥、拉坯到绘画、烧制,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与汗水,也见证了他们从浮躁到沉稳、从迷茫到坚定的心路历程。通过陶艺创作,他们找到了释放内心压力的方式,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控力,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逐渐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戒毒工作常态,以非遗美育的浸润功能促进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走向更加积极的方向。

03

文化赋能

拓展非遗戒治综合功效

省五所“非遗戒毒”项目实施2年多来,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戒治成果,其影响力不断拓展,为文化戒治领域树立了标杆。

2023年6月,工坊专职教师黄笑接受央视专访,“非遗戒毒”项目经验在CCTV-12社会与法频道专题播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非遗戒毒”模式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创新实践在戒毒工作中的独特价值和积极意义。

■■■■■

在国际舞台上,戒毒人员创作的陶艺作品“瓦猫”被国家禁毒办选送在联合国展出,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戒毒工作的创新融合,彰显了中国在戒毒领域的文化智慧和创新实践,提升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戒毒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历程,省五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铸魂育人力量,将非遗传承与戒毒矫治深度融合,成功打造出“非遗戒毒”特色模式,为戒毒人员的教育戒治开辟了全新路径。展望未来,省五所将不断强化与云南大学等高校的校所合作,深耕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非遗戒毒” 实践路径。在现有陶艺项目的基础上,引入多元非遗技艺,丰富戒毒人员文化体验,增强文化戒治成效。同时,广泛联合社会各界,不断探索文化戒治与社会支持、就业帮扶的有机结合,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