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胜万物,新旧相间。在刘军看来,空间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概念,所有的创新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现有元素和基因的裂变、叠加以及跨界的融合。万变不离其宗,正如书店,若缺乏书籍的基因,缺少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就无法衍生出其他可能性。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是旧元素的新表达,
空胜万物,新旧相间。在刘军看来,空间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概念,所有的创新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现有元素和基因的裂变、叠加以及跨界的融合。万变不离其宗,正如书店,若缺乏书籍的基因,缺少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就无法衍生出其他可能性。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是旧元素的新表达,旧载体的新功能。
正如《道德经》所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只有空才会创造万物,只有空才会激发可能,只有空才能满足想象。
冯友兰论述魏晋风度时,提出了“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个维度。而这位自称为“非设计师”的大隐书局创始人,此刻正将冯友兰笔下的魏晋风骨揉进现代商业逻辑,将和平书院空间的设计理念向我们娓娓道来。
上海大隐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
玄心
跳脱至更高的视角去观照人的需求
玄心意味着拥有超然的境界,跳脱至更高的视角看待事物。“就拿书店空间设计来说,不能仅仅着眼于其他书店的做法,而应将视野拓展到别的商业领域,以及展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设施。”刘军说道。
和平书院便是源于“跳出公园看公园”的理念。回溯到2022年,和平公园迎来了一场大刀阔斧的集中改造。那些曾经小而全的设施被一一精简,蜕变为市民的共享空间。
秉持着绿化与文化深度融合、人与自然浪漫邂逅的美好愿景,大隐书局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公园里打造了和平书院,由综合馆、少儿馆、艺术馆、碳秘馆以及刊茶社五幢建筑组成。
阅读好似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串联起各个角落。人们既能沉醉在书本的墨香之中,又能漫步在公园的小径,解读自然的奥秘,亦能细细品味建筑的独特韵味,各个场景交织出城市可漫步、处处可阅读的文化氛围。
刘军兴致勃勃地描述了和平书院·综合馆内的景象:“只要你一踏入综合馆,便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元阅读形式的存在。有人在角落里找个凳子坐下,有人在空间中自由漫步,也有人正襟危坐、沉浸在书海之中。”他接着解释道:“这些不同的阅读形式构建起一个对人友好的空间。这份尊重能够点燃人们内心深处的阅读热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心仪的内容,随性挑选阅读的姿势,甚至连阅读后的活动都能自主决定,比如去喝杯咖啡。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一种充满创意的零售空间。”
在刘军的认知里,空间应当是为人服务的。他表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理应营造出一种舒适、多元、可选择、自由的氛围。当各种可能性得到释放,选择权交到读者手中,这样的空间正是人们所向往的。因此,我们必须成为这个空间的主人,密切关注人的需求。”
洞见
透彻地看见、深入地洞察
洞见一词在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领域中经常被提及和使用。洞见意味着能够敏锐、准确地察觉到事物的本质、真相或内在规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观察。刘军深知,要精准洞察人内心真正的需求,这背后蕴含着多层复杂的逻辑。
首先,聚焦人在空间中的行为逻辑。在负责主导和平书院的设计工作时,刘军和他的团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哪些地方最适合人们坐下休息?控制按钮应该设置在哪个位置?进出口应该怎样安排才合理?空调的出风口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既美观又高效?采用什么样的送风方式才能让空间内的空气流通得更加顺畅?灯光应该如何布置才能既满足照明需求又营造出适宜的氛围?”刘军列举了这些细节问题,他解释说,例如,在每个桌子上方除了有顶灯提供基础照明之外,书院内还特别安装了细长的灯光条,光线柔和,非常适合阅读使用。此外,所有桌子都配备了无线手机充电功能,方便使用者随时为手机充电。这都是基于对人的需求进行深刻洞察和理解后得出的结果。
此外,这种洞察还涵盖对商业的精准理解,即明确什么样的业态与特定场景结合最为相得益彰、浑然天成。“比如吃火锅可能不太合适,咖啡、茶饮和轻餐饮等无声响、无气味的形式则与书院的氛围更为契合。”刘军笑着表示,对商业业态的精准把握,源于长期的实践探索,更为关键的是,它们还涵盖了从其他行业汲取的创意。“人类与生俱来对新奇事物感兴趣,我们必须满足这种需求。”
妙赏
并非一时的惊艳,而是长久的留恋
妙赏,即高尚的审美,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以一种最令人感到舒适的方式展现自我。然而,大隐书局所追求的并非一时的惊艳,而是长久的留恋。
刘军分享了和平书院·综合馆入口处的一个细节。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虹口区曾是丁玲、鲁迅、郭沫若、柔石等众多文化名人活跃的舞台,在电影、音乐、艺术以及出版等文化领域成就卓著,散发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借助入口处的三个书架,巧妙地将海派文化主题融入其中,将原本直白的宣传意图,转化为富有艺术感的审美表达。”书架的设计灵感源自海派建筑的经典元素,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书架上精心陈列着与海派文化紧密相关的各类书籍、艺术画册,让访客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
虹口人文记忆文化墙
在操刀和平书院·刊茶社设计时,刘军则遵循着对空间做加法、对主题做减法的独特思路。通过改造,将刊茶社的面积从原来的500平方米增加到了1000平方米。过去,刊茶社的一楼和二楼彼此孤立、缺乏有效连通,刘军果断打通了上下层空间,效果立竿见影,整个书院瞬间豁然开朗,开阔通透之感扑面而来。面对当下书店纷纷追求大而全的综合路径趋势,刘军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了另辟蹊径。“对于书店而言,再大也是小,再小也是大。我们没有开设一家综合性的书店,而是打造了全国第一家以期刊为主题的书店,拥有来自20个国家的30个品类,共计1500种期刊。”
和平书院·刊茶社
刘军希望将和平书院打造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读实体空间。“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实际上我们在创造一种可能,让期刊被广泛阅读,真正体现其价值。”刘军说道。
深情
会呼吸,有温度,懂需求,有情感
“发自内心地热爱读者,热爱阅读,当你将这种热爱转化为对空间的需求时,往往只需付出微小的努力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就。”谈及大隐书局的理念时,刘军常常这样说道。这份热爱也融入了和平书院的设计之中。
和平书院·综合馆
和平书院·综合馆是上海首家24小时运营的公益性图书馆。在刘军眼中,这不仅是一座藏书之所,更是为不同人群提供心灵慰藉与知识滋养的港湾。“每到夜晚,这里几乎座无虚席。读者类型多样,有因家中空间狭小、来此寻求宁静的阅读者;有怀揣诗意、内心彷徨的年轻人;还有外地打工寻觅归属感的人,每晚都有年轻人相聚于此。甚至有人从常州、无锡,乃至遥远的江西赣州赶来打卡。”刘军说道。
和平书院·少儿馆
同时,刘军尤为关注孩子们的阅读成长。“我最期待看到的场景是,孩子们在社会中的第一步,从阅读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孩子们喜爱的环境。”和平书院·少儿馆采用榻榻米风格设计,孩子们可以脱鞋在榻榻米上阅读。据刘军介绍,这一设计不仅将孩子们聚集,还通过环境的暗示,有效规范他们的行为。“在这里,孩子们嬉戏打闹也不会干扰其他读者,他们能尽情享受自由活动的空间,避免了奔跑与大声喧哗。”
和平书院·碳秘馆
除了关注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体验,刘军还将目光投向了环保理念的传播。“碳足迹、碳达峰,以及碳中和——这些术语听起来既高端又专业,普通民众可能不清楚它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即便是微小生活中微小的改变,也有可能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于是,碳秘馆中陈列了一系列科普展示。例如,淘米水需要浸泡多长时间?冰箱的温度应该设定为多少度?选择何种衣物最环保?使用何种材料、厚度、颜色和材质?刘军欣慰地说:“孩子们一看就明白了,而家长即使对孩子说一万遍也未必有效。从生活出发,传达低碳生活的理念,将那些复杂的理论转化为我们生活中可以实际操作的小信息,可达可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个空间要被利用才有价值;一种展示要推进行动才有价值;一种理念可以持续才有价值。”刘军认为,在公共属性的场地中,增加市民逗留和利用的机会至关重要。直至今日,和平书院的日均访问量仍稳定在大约2000人次,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一切为读者而生
一切以运营而续
“我没有用任何商业设计,15家大隐书局的门店均由我们自己的团队设计。这便是我们最大的不同。”在刘军看来,艺术家是为自己而存在,设计师则是为公众而存在,因此一定要从用户思维出发去构建空间。
在持续深耕现有项目的同时,刘军团队也不断开启新的探索。“最近大隐书局将为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创作一件作品。这个项目叫食书集,涵盖美食、图书、文创等一系列业态。”
满屋书香,半间烟火,食书集在一间餐厅中叠加了一个传记图书馆。“我们期望为复旦学子树立人生的目标,通过阅读人物传记,见证人类群星闪耀时,激发他们成为那些璀璨群星中一员的渴望。这些曾经塑造人类历史和文明进程的重要人物的故事,对大学生而言,是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刘军不无感慨地分享了他的愿景。
“商业是文化到一定阶段的释放和爆发,如果说只贩售情怀,那没有长久持续的生命力;只有商业模式,但没有文化的阶段内涵和特质,也不会长久。希望在大隐书局这个场域当中把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聚合在一起。”刘军总结道。
来源:上海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