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企种地应该请有经验的老农民做指导,因为专家不会种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8:28 1

摘要:最近,越来越多大型国企跨界 “种地”,这本来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的好事。可听说有些国企种地,上来就请一堆专家做规划,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时候,咱不得不说句大实话:种地这事,有时候还真得听老农民的!

最近,越来越多大型国企跨界 “种地”,这本来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的好事。可听说有些国企种地,上来就请一堆专家做规划,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时候,咱不得不说句大实话:种地这事,有时候还真得听老农民的!

专家的理论知识确实丰富,他们有着系统的农学知识,能从宏观层面分析土壤结构、气候条件、作物生长规律等。比如在研究农作物新品种时,专家们通过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培育出产量更高、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种子,这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但在实际种地过程中,情况远比理论复杂得多。就像东北某大型国企开垦了一片荒地准备种玉米,专家按照土壤检测数据制定了精准的施肥方案,可玉米苗就是长得参差不齐。后来一位当地老农民来地里看了看,抓了把土放手里搓了搓,又扒开玉米苗瞅了瞅,直接指出:“施肥时间不对,前阵子下大雨,肥料都被冲走了,得赶紧补肥。” 按照老农民的建议操作后,玉米长势明显好转。

老农民没学过复杂的农学理论,但他们是真正的 “土地专家”。几十年甚至几代人在土地上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是无价之宝。什么时候播种能避开倒春寒?怎么判断庄稼缺水缺肥?遇到病虫害有哪些土方法应急?这些问题在老农民心里都有一本 “活账本”。就拿河南的一位老瓜农来说,他种西瓜不用仪器检测,只要看瓜藤的颜色、摸一摸叶子的软硬,就能知道西瓜啥时候成熟,而且种出来的西瓜又甜又沙,周边的瓜农都跟着他学经验。

大型国企种地,资金、技术、设备都不缺,缺的恰恰是老农民这种 “接地气” 的实践智慧。聘请老农民做指导,不是否定专家的价值,而是要让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实现 “强强联合”。专家负责提供科学的种植方向和技术支持,老农民则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把理论落地,避免出现 “纸上谈兵” 的尴尬。

再说,老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敬畏之心。他们知道每一寸土地的脾气,懂得如何与土地和谐相处。大型国企种地,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老农民那些代代相传的种植方法,很多都蕴含着生态智慧,比如轮作、间作的模式,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保持土壤肥力,这和当下倡导的绿色农业理念不谋而合。

所以,大型国企种地,真该多听听老农民的意见。让老农民走进国企的田间地头,和专家们一起 “会诊”,把他们的经验转化为生产力,这样才能真正把地种好,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毕竟,土地不会骗人,只有尊重土地、尊重实践,才能收获实实在在的成果。

来源:田园的幸福小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