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可以把你神化,但你千万不能把自己神化。我就是个平凡的人,是生活时代造就了我,那些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干的。”
01
雷军走下神坛
“人可以把你神化,但你千万不能把自己神化。我就是个平凡的人,是生活时代造就了我,那些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干的。”
马云当年的一句话,如今用在雷军身上恰如其分。
5月10日,在微博上暂停更新个人动态一个多月后,雷军又开始分享起了个人生活。
“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
5月14日雷军最新更改了微博设置,只允许关注100天以上的粉丝评论。
一个靠“人设营销”获取泼天流量的企业家,主动走下神坛。
遥想今年开大会那会儿,雷军正处于最巅峰时刻,成了现场最瞩目、最受欢迎的民营经济的 “代言人”。
他一现身,气氛高涨。媒体记者全部追着向雷军递话筒“雷总好!雷总好!”。
台下观众也是热情似火,一声声“雷总好”此起彼伏。一时间,跟他一同出现的海尔总裁周云杰都成了人肉背景板。
几乎是同一时间,雷军“二次创业”的主打项目——小米汽车也创下新高,旗下首款智能电动汽车SU7单月交付量突破2万台,打破新势力品牌首款车型交付新纪录,迎来里程碑时刻。
带动小米股价一路上涨,市值站上1.23万亿港元,创始人雷军以个人持股价值一度登顶中国首富。
但从此刻开始,雷军和小米就像触发到什么开关一般,形势急转直下。
三名女大学生,她们在从湖北去安徽准备考编的路上,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死在小米汽车里。严重的事故使得小米汽车的搜索量直接引爆了互联网。
事故后72小时,雷军的微博停留在樱花摄影和门店扩张宣传,直至4月1日晚才以“深切哀悼”打破沉默。随后,进入“停更”状态,他本人也未再在公开场合露面。
在小米SU7严重车祸风波之后,小米SU7的高端车型小米SU7 Ultra近期又陷入了虚假宣传的争议。
售价52.99万起的SU7 Ultra车型,有个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的时候说能导流散热、提升下压力。
结果车主实测发现这玩意儿就是个带孔的装饰件,风道压根没打通。
更离谱的是,小米突然给车子OTA升级加了个马力限制,1548匹马力锁到900匹,得去官方赛道刷圈速才能解锁,气得车主们直接建了300多人的退车群。
一系列事件让雷军“技术偶像”的形象破碎,微博评论区也被攻陷。
靠不断造热点,刷话题搞起来的人设,最终还是被反噬了。
02
小米能支撑起雷军的野心?
从小米SU7高速智驾事故,到碳纤维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再到锁定最大马力,危机层层叠加,小米的“至暗时刻”显然并未结束。
其实现在小米汽车舆论如此汹涌,跟雷军和小米过去的营销方式有关。
他做直播,会用卷尺量后备箱,展示手机支架卡槽,甚至现场拆解电池包,全程只干一件事,把产品细节掰开揉碎,喂到你嘴里。
给自己树立一个“技术直男”的形象,也给小米打上务实、科技、靠谱的标签。
SU7立项到量产的3年时间里,雷军一直在输出工程师文化、成本控制这些硬核内容,为产品积累认知势能。
所以小米的车主不说全部,至少大部分是奔着雷军去的,奔着小米这个品牌去的。
然而,小米的产品力真如他所营销的那样“硬核”吗?
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小米su7位列倒数第一。
虽说汽车行业确实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例如汽车质量网的评估结果主要由投诉数量来决定,中汽中心的结果主要由测试数据来决定。
但这份榜单的结果,是众多车主的真实反映,至少比没摸过小米汽车方向盘的键盘侠主观臆断要来得靠谱。
实际上,这一年多以来关于小米汽车质量的争议并不少。
小米su7刚上市那会,就在网上就爆出了好几起故障。
5月初,一位厦门的网友称,自己新提的小米SU7刚驶出4S店,在行驶了39公里后,就在高速上抛锚,被迫停车。
5月8日,湖南耒阳的车主开着新购未满一个月的小米SU7汽车在停车过程中,刹车疑似突然失灵,车内发出警报声,屏幕随后出现“制动系统故障”等4条异常信息。
5月21日,广东佛山的车主提车不到1个月的小米电动汽车两次在高速路上智驾失灵,无法行驶.....
至于涉及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更多了。
2024年9月,一辆小米SU7因驾驶人在湿滑路面操作不当,车辆失控撞击隔离带,导致电池底部受损并起火。
2024年11月,70余辆SU7因自动泊车系统漏洞发生碰撞。小米承认软件测试不充分,导致泊车算法在复杂场景中失效。
2025年1月6日,宁波市鄞州区发生一起小米SU7和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销售带客户试驾,演示红绿灯弹射起步,把闯红灯的人撞了。
这些事件的背后严重反映出小米汽车功能开发与稳定性验证的脱节。
小米的商业路线是:平替跟随路线。找到市场上卖的最好的产品,价格只有他的一半,配置达到80%以上。
手机圈的小米就是这样干的,iPhone卖8000,小米卖2999,配置达到80%。但这个商业模式带到汽车产业就会有个问题:小米的供应链能力是否竞争地过其他厂家。
人家造车多少年,有多少成熟的供应链,有多少技术储备,你刚干2年就想实打实的干过人家?太难了!
比如自动驾驶,华为的强项。不仅算法自研,从芯片到架构到模型到训练全部都是自己的东西。这个是华为独一份儿的优势,连英伟达都比不过华为。
还有比亚迪,芯片、电机、发动机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锂离子等电池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自动驾驶......什么都能造,上下游全部打通。
所以,在汽车领域,小米之前的玩法是搞不定的,特别是对上比亚迪这种,它基本是全产业链掌控,同价位下几乎无敌。
小米没法做出价格厚道感动人心的产品了,只能另辟蹊径。
小米su7它的卖点就是颜值、设计和粉丝经济,但宣传和营销方向几乎都在说他的技术多么多么牛。
名不符实,这样不出事就有鬼了!
03
太懂营销,却不懂公关
小米SU7的大卖,甚至小米能迅速成为世界500强企业,雷军的营销功不可没。就连刘强东曾经也感叹过:
“别和雷军比营销,我们玩不过他,他不是一般人。”
小米之前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科技企业”,而且是足够跟华为对标的“科技企业”。
华为说自己是科技企业,搞的都是5G设备,高端算力,先进制程芯片,L3智驾系统.......
小米也说自己是科技企业,然后就去搞贴牌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饭煲,台灯,热水壶.......
像这样营销出来的“科技企业”,在营销之外,还得掌握另一个技能,就是公关。
但雷军这人的天赋点全都点营销上面去了,对于如何搞公关不能说不懂,至少配不上小米的定位。
公关就是公共关系,可能很多人会把公关工作和品牌的营销工作给搞混起来。
这两个工作看似都是面向公众的对话,但想要达成的目的和所使用的手段它是不一样的。
品牌营销的核心目的是产品和品牌的曝光和触达,目的是通过曝光让你知道我的产品,从而实现更多的购买和消费。
但公关说直白一点,就是“搞关系”。关系学、情感学、心理学都得懂一些,需要考虑的不是对与错,让你接受和认可我,你不讨厌我。
拿3月份那场车祸来说,小米太被动了,雷军太着急了。其实,这个时候,应该是小米直接联系家属,并声明已经联系上了家属,并线下派人去登门慰问,表示一起解决问题。
雷军的误判,导致了公关公司给他打造完美人设的语言体系中又出了问题。
一句“等到此时,我觉得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直接把雷军的人设干翻了。
这就摆明了说他对事件很早就知道,就是不承诺,现在没办法了,不得不出来了。
其实有些东西,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当年跟着他打江山的核心成员里,如今只剩自己、刘德还在前线拼杀,其他几位要么退居幕后,要么彻底离开。
小米的员工薪酬,没有想象那么高,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准。像美团阿里腾讯的白菜价一般也有30w,但小米很多岗位的工资连华为的外包都不如。
在互联网上,大家都觉得雷军是个老实人。但在真实世界中,雷军老实那就离谱了,他在北京IT业内是著名的“中关村狠人”
对自己狠,对下属狠,对员工狠,对供应商和友商也狠。
在搞小米手机之前,他曾提出以10亿元估值投资魅族30%股份,但要求全面了解公司运营细节。魅族创始人黄章不仅展示了魅族手机的开发流程、供应链体系,甚至透露核心财务报表数据。
后面有知情人士透露雷军曾承诺:“我只做投资,不会参与手机研发或运营。”黄章对此深信不疑,甚至主动分享了魅族的核心商业机密,包括供应链管理细节、产品开发流程、成本核算模型,甚至未来两年的产品规划。
结果,他转头成立了小米。
所以,雷军这人为啥不懂搞公关、搞关系,可能就是因为他心里没有什么道德负担跟心理壁垒,说翻脸就翻脸。
进军汽车领域之时,他反复强调“小米汽车是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时,公众期待被无限拔高;而当事故发生时,雷军硬生生沉默三天,断更一个月,还限制评论区。
当年魅族的事又一次发生,只不过这次是直接作用在消费者身上,在此之前,他的联合创始人、他的员工、他的供应商,都深刻感受过了。
手机是高频迭代的消费品,用户容忍瑕疵。
汽车则是低频、高风险的耐用品,一次事故足以摧毁品牌信任。
此刻的小米,需要的不仅是反思,更要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
此刻的雷军,需要的不仅是低调,更要一次彻底的自我反省!
来源: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