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志主安元寿,字茂龄,凉州姑藏(今甘肃武威市)人,初唐功臣安兴贵之子。武德五年(622年),奉秦王李世民教,入秦王幕府,授右库真。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协助秦王发动玄武门事变。贞观时,历右千牛备身、左领军卫妫泉府果毅都尉、左屯卫蕲川府果毅、益州武
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安府君墓志铭并序(安元寿墓志)
(编者注:本墓志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昭武九姓历史的珍稀资料,特别是石姓和安姓的来源存在于共同的历史而密不可分!)
志主安元寿,字茂龄,凉州姑藏(今甘肃武威市)人,初唐功臣安兴贵之子。武德五年(622年),奉秦王李世民教,入秦王幕府,授右库真。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协助秦王发动玄武门事变。贞观时,历右千牛备身、左领军卫妫泉府果毅都尉、左屯卫蕲川府果毅、益州武威府果毅。高宗时,历葱河道检校兵马使、右武卫义仁府折冲都尉、右骁卫郎将、左监门中郎将、云麾将军、右骁卫将军、右威卫将军等。永淳二年八月四日(683年8月31日)薨,享年77岁,光宅元年十月二十四日(684年12月6日)陪葬昭陵。两《唐书》无传,志文可补史料之阙。
该墓志1972年出土于礼泉县烟霞镇马寨村西南约700米处安元寿墓中。志盖佚。正方志石,厚17.5厘米,边长87厘米,四侧饰石榴花与牡丹花。志文正书39行,满行39字,题"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安府君墓志铭并序"。郭正一撰文,无书丹者姓名。
该墓志书法娟秀灵动,使转生辉,为唐墓志上乘书石作品。
撰者郭正一,初唐文学家、大臣,官至检校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承受进止平章事(宰相)。
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安府君墓志铭并序
国子监祭酒郭正一撰[1]
盖天分景宿[2],文昌垂列将之名[3];地括群流,师贞建丈人之号[4]。故隆周启统[s],掌兵属于司武[6];炎刘御历m,制众在于将军[8]。然则简材以任爪牙[9],选士而为心誉,稽之旧典,代有其人。
【注释】
[1]郭正一:唐定州鼓城人。贞观间进士,历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永隆中,迁秘书少监、检校中书侍郎,诏受进止平章事(宰相)。武则天夺权,罢正一为国子祭酒,出京检校陕州刺史。后被周兴所诬构,籍没全家。两《唐书》有传。
[2]盖天分景宿:盖,句首语气词。景宿,有二解:1.指景星。杂星名,也称瑞星、德星。《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晋书.天文志》:"瑞星,一曰景星。"志文以景宿代表天上群星。意为天上群星各有归属。2.指明亮的星。景,明亮。以之代表天上群星。
[3]文昌垂列将之名:文昌,斗魁上六星的总称。《史记·天官书》:"斗魁载匡六星曰文昌宫。"古代迷信认为,文昌星对应的是朝廷里的将军和大臣。《晋书.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军,建威武;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三曰贵相、太常,理文绪;四日司禄、司中、司隶,赏功进;五日司命、司怪、太史,主灭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宝。"志文以之喻安元寿为将军,是上天的安排。
[4]师贞建丈人之号:师贞,是《周易》里坎下坤上的一卦。《周易·师》:"师贞,丈人,吉,无咎。"这一卦象被认为是很吉祥的。《周易》在解释这一卦象时云:"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君子以容民恤众;……在师中吉,承天宠也。"丈人,即大人。在《周易·师》中,以大人作丈人者由来已久,李鼎祚《周易集解》认为,当作"大人"为是。全句以之喻安元寿为大人,从卦象上看,本来就是命里注定的。
[5]隆周启统:隆周,对周朝的美称。启统,启,开启。统,大统,指立国。
[6]司武:官名,一名司马。《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志文指军司马。
[7]炎刘御历:炎刘,指汉朝。刘邦未成大业之前,编造自己是炎帝(火德王)的后裔,杀了白蛇,故汉自称以火德王。御历,统治天下。
[8]制众:控制军队。
[9]简材以任爪牙:简材,选拔人才。爪牙,动物(兽类)的爪和牙,引申为得力的助手,《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君讳元寿,字茂龄,凉州姑藏人也[1]。川横玉塞[2],人多刚悍之风;地枕金方[3],俗负坚贞之气。关西骑士,武贤之代习兵符[4];陇右良家,充国之门传剑术[s]。曾祖弼,周朝服侯。幼挺人英,夙标时望。丹山猝羽[6],响振朝阳;紫阙腾鳞[7],光流下稷[8]。祖罗,周开府仪同三司,随石州刺史、贵乡县开国公。质表珪璋[9],器惟瑚琏[10]。衣冠佐夏[11],道叶调梅[12];钟鼎迁周[13],化口分竹[14]。父兴贵[15],皇朝右骁卫将军、左武卫将军、冠军将军、上柱国、凉公,别食绵归二州实封六百户。[克施在封六百户]克施在操[16],匪躬成节[17]。以功诏爵[18],爱颁锡壤之荣[19];以德命官,载启衔珠之秩[20]。
【注释】
[1]凉州姑藏:汉武帝时设置姑藏县,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三国魏以后,为凉州治所。《元和姓纂》卷四安姓条:"凉州姑藏(安氏),出自安国,汉代遣子朝,因居凉土。后魏安难陀至孙盘婆罗,代居凉州,为萨宝。"
[2]川横玉塞:川,河流。玉塞,玉门关。《晋书·秃发乌孤载记》:"秃发累叶酉豪,擅强边服,控弦玉塞,跃马金山。"
[3]地枕金方:地枕,即地在。金方,西方。金为五行之一,言位则在西,言时则在秋。《汉书·五行志》:"金,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始也。"
[4]关西骑士,武贤之代习兵符:关西,具体所指随文而异。古时多指函谷关以西地。如《汉书·萧何传》:"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志文即指函谷关以西之地,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西部和陕西、甘肃两省的中部。秦汉时,就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谚语,东汉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语中称:"秦汉以降,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战国、秦、汉时,关东亦即山东,关西亦即山西,山谓华山。志文里是言辛武贤籍贯的。武贤,即辛武贤。西汉名将,大臣,陇西狄道人,历任汉酒泉太守、破羌将军等职,随后将军赵充国大破羌人,多斩首级,以勇武著称。《汉书》无传,然《汉书·赵充国传》对辛武贤较详细的记载。兵符,即兵书。《史记·五帝纪》之《正义》引《龙鱼河图》:"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志文言辛武贤代习兵符,是因为辛武贤子辛庆忌亦是西汉名将。志文以辛武贤家族代习兵符喻安元寿生长在出名将的地方。意思是说安元寿是关西人,这个地方的人刚悍坚贞,多习武功,汉代的辛武贤家族就是世代习武的,因而安元寿也成为一代名将。
[5]陇右良家,充国之门传剑术:陇右,指陇山以西至黄河以东之地,相当于现在的甘肃省大部和陕西西部,也在所谓的关西范围内。充国,即赵充国。前137-前52年,西汉名将、大臣,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善骑射,有谋略,熟知边情。武帝时,从李广利击匈奴有功,拜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率兵击败氐人,任中郎将、水衡都尉。复击匈奴,擒西祁王,擢升为后将军。后与大将军霍光定册尊立宣帝,封营平侯。门传剑术,指以武功传家。志文以赵充国家族以武功传家喻安元寿生长在出武将的地方。意思是说,安元寿是陇右人,这个地方的人刚强勇猛,代习武艺,汉代的赵充国家族就是世代习武的,因而,安元寿也成为一代勇将。
[6]丹山猝羽:丹山,传说中凤凰所出之山。猝羽,猝,志文指猝绦,象声词,衣服相摩发出的声音。《汉书·外戚传》引班婕妤《自悼赋》:"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猝绦兮纨素声。"《注》:"缔缥,衣声也。"志文指振动羽毛发出声响。指官员很得时运,若凤凰振动五彩羽毛,飞黄腾达。
[7]紫阙腾鳞:紫阙,天帝的宫阙。腾鳞,苍龙振鳞飞腾。指官员很得时运,若苍龙振鳞一样,飞黄腾达。
[8]光流下稷:光流,光照。下稷,日昃,天将暮时。《谷梁传·定公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注》:"稷,昃也;下昃,谓哺时。"
[9]质表珪璋:质表,质,本体,即本质。表,表现出。珪璋,本为两种玉器,以之喻人有美德。《文选》三国魏文帝(曹丕)《与钟大理书》:"良玉比德君子,珪璋见美诗人。"全句指人很有美德。
[10]器惟瑚琏:器惟,器,人的才能和本领。《礼记·王制》:"瘠聋璧跛壁、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惟,是。《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瑚琏,本为古祭祀时盛粟稷的两种器皿,因其贵重,以之比喻人有才能,堪当大任。《论语·公治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11]衣冠佐夏:衣冠,指大官僚、士大夫。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二:"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佐夏,辅佐夏朝。志文指安元寿的祖父辅佐北周。
[12]道叶调梅:道叶,其道允叶。调梅,如宰相一样治理国家。《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梅都是调味品。意谓商王武丁立傅说为相,欲其治理国家,如调鼎中之味,使之协调。后因以盐梅、调鼎、调梅诸语为宰相职责之誉。
[13]钟鼎迁周:钟鼎,钟和鼎。志文指鼎。迁周,自商迁于周。相传夏禹收九州之金铸成九鼎,遂以鼎为传国的重器。迁殷鼎于周即指周推翻了殷的统治。用周武王克商迁殷鼎于周之典。《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史记·齐太公世家》:"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与天下更始。"志文以之喻安元寿祖父的战功。意为安罗对隋有迁鼎(夺得江山)之功。
[14]化□分竹:化口,有泐文。根据上下文意,当为教化成功之意。指官员教化民众,取得成功。分竹,亦作剖竹、割符、分符等。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和功臣的凭证。竹制,剖分为二,帝王与诸侯功臣各执其一。后指做了高级地方长官。志文即此。
[15]兴贵:安兴贵在两《唐书》中无传,《资治通鉴》、两《唐书·杨恭仁传》、两《唐书·高祖本纪》、两《唐书·李轨传》有点滴记载。据以上史料,武德二年,安兴贵仕唐。时李轨占据凉州,自称凉帝。高祖以兴贵弟修仁为轨官,甚见亲信,乃遣兴贵说轨。轨不从,以兴贵为左右卫大将军。兴贵兄弟诱李轨攻唐,于中起事,擒李轨而归,遂平凉州。高祖封兴贵为右武候大将军,加勋上柱国,赐爵凉国公。
[16](克施在封六百户)克施在操:实质上是"克施在操"四字。刊石匠人在刊刻志文时,不小心在"克施在"后刻上了"封六百户"之语,后发现刻错,为志面整洁,并未铲石重刻,而是在其后刻上了正文"克施在操"。衍文所加括弧,是注者所加。克施,指官员施政使人悦服。操,节操。
[17]匪躬成节:匪躬,尽忠而不顾身。语出《周易》。《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疏》:"尽忠于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节,节操。
[18]以功诏爵:诏爵,皇帝下诏封爵。
因功劳而得到皇家的封爵。
[19]锡壤:皇家赐以封地。
[20]衔珠:指深得帝王恩宠,加官进爵。《拾遗记》:"黄帝之子名青阳,是曰少昊,一名挚,有白云之瑞,号为白帝。有凤衔明珠于庭,少昊乃拾珠怀之,使照服天下。"后即以衔珠指臣子深得帝王恩赏倚重。唐李峤《沙吒忠义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锡,兼峻衔珠之宠。"
公庆门贻祉[1],华宗诞秀[2]。践忠信以立身,执恭谦而待物。博通才术,备闲道艺[3]。星飞楚剑[4],见水裔之浮蛟[5];月上燕弧[6],睹云衢之落雁。聚壤为阵[n],少怀军伍之心;裂帛成旗,早习兵戈之用。年始弱冠,时属经纶[8]。效款河西[9],同窦融之归国[10];韬光陇右[11],等葛亮之须期[12]。武德五年[13],奉秦王教[14],追入幕府[15],即授右库真。托身凤邸[16],泽厚命车[17];飞名菟园[18],恩均置醴[19]。于时皇基肇建,二凶构逆[20]。公特蒙驱使,委以腹心,奉敕披甲于嘉猷门宿卫。既而内难克除,太宗践极。爵禄攸设,先酬攫甲之劳;赏命所加,用答披荆之動。特拜公右千牛备身。
【注释】
[1]庆门贻祉:庆门,福庆之家。贻祉,传于后人的福祉。贻,遗留。
[2]华宗诞秀:华宗,荣显的宗族。《三国志·魏·陈思王植传》上疏言审举:"三监之衅,臣自当之,二南之辅,求必不远。华宗贵族,藩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诞秀,生而高大秀美。
[3]备闲:备,齐备。闲,习练,通"娴"。《诗·秦风·驷曦》:"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4]星飞楚剑:星飞,如流星飞逝一样疾速。形容使剑技艺之高超。楚剑,楚地的宝剑。春秋战国时,楚地剑以锋利著称。《史记·范睢传》:"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志文里指剑。意谓安元寿武艺超强。
[5]水裔之浮蛟:水裔,裔,本为衣服之边缘,后泛指边缘,水裔即水面。《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浮蛟,蛟,传说中一种动物,龙类,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长而大,可吞人。浮蛟指击杀蛟后蛟浮出水面。意谓安元寿武艺高强,可下海击蛟,使之死而浮于水面。
[6]月上燕弧:月上,月升中空。燕弧,燕地的弓。春秋战国时燕地出产的弓硬而准,很有名气。志文里指弓。字面意为拉弓成满月形。意谓安元寿武艺高强。
[7]聚壤为阵:堆积土壤为作战地形。由"聚米为阵"的典故演化而成。《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因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以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8]经纶:筹划治理国家大事。志文里指武德初年,李唐王朝进行全国统一战争时。
[9]效款河西:效款,投诚。河西,泛指黄河以西地区。也称河右,即今甘肃北部至新疆之地。指安元寿父子是在河西投诚李唐王朝的。
[10]同窦融之归国:同,等同。窦融,前16﹣前62年,东汉初平陵人,字周公,累世仕宦河西。更始时,据河西,称五郡大将军。光武称帝后,窦融决意投汉,授凉州牧,后随光武帝征嚣有功,封为安丰侯。平陇蜀后,拜为冀州牧,旋即升任大司空,薨后谥曰戴侯。《后汉书》有传。志文所用即窦融摆脱隗嚣而归光武之典。《后汉书·窦融传》载:"融等遥闻光武即位,而心欲东向,以河西隔远,未能自通。时隗嚣先称'年武'年号,融等从受正朔(归降),皆假其将军印绶。"后融与诸将商议,抛弃了隗嚣,投款了汉朝。
[11]韬光:隐藏起光芒。指安元寿父子在投诚李唐王朝之前居于陇右。
[12]等葛亮之须期:等,等同。葛亮,指诸葛亮。骈文出于对仗的需要,往往简写人名。须期,等待时机。须,等待。《诗·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印须我友。"《传》:"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志文用诸葛亮在归附刘备之前躬耕南阳之典,比喻安元寿父子投款李唐王朝之前。
[13]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凡9年,618-626年。
[14]秦王教:秦王,指唐太宗李世民。武德五年时,李世民为秦王。教,帝王之令谓之旨,藩王之令谓之教。
[15]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军旅无固定住所,以帐幕为府署,故谓之幕府。志文指秦王府。
[16]凤邸:谓帝王即位前的旧居。南朝陈徐陵《徐孝穆集·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膺龙图以建国,御凤邸以承家。"志文指秦王府。
[17]泽厚命车:泽厚,恩泽隆厚。命车,士大夫所乘之车。比喻官员地位高,有车马相侍。
[18]飞名菟园:飞名,名声显扬。菟园,指藩王之府邸。汉梁孝王(汉文帝子)有园囿曰菟园,故后以之指代藩王府邸。志文指秦王府。
[19]恩均置醴:恩均,恩同。置醴,帝王诸侯置酒以待贤士。意谓深得秦王恩礼。
[20]二凶构逆:二凶,指唐高祖武德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世民为夺取政权,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其兄太子建成和其弟齐王元吉。后李唐王朝即称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二凶。如玄武门事变当天,李渊在下发的手诏中即称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二凶。其诏云:"皇太子建成,地居嫡长,属当储贰,处以少阳,冀克负荷。遂昵近群小,听受邪谋,蔑弃君亲,离阻骨肉,密图悖逆,潜为枭獍。司徒齐王元吉,寄深盘石,协同元恶,助成隐匿,递相驱扇,丑心逆迹,一旦尽彰。惟彼二凶,罪穷数稔,祸不旋踵,用取屠戮……"(《册府元龟》卷八十三)又《全唐文》卷一五二许敬宗《唐并州都督尉迟公鄂公碑》(尉迟敬德碑):"九年六月,二凶伏辜,虽天道祸淫,盖赖君之筹也。"构逆,逆反作乱。
贞观元年,突厥颉利可汗拥徒卅万众来寇便桥,太宗亲率精兵出讨,颉利遣使乞降[1],请屏左右,太宗独将公一人于帐中自卫。其所亲信,多此类也。至三年,凉公以河右初宾[2],家业殷重,表请公归贯检校[3],有诏听许。公优游乡曲[4],十有余年。后奉恩敕,遣公充使西域,册拜东罗可汗。皇华远迈[5],声浃于殊荒[6];天节高麾[7],威加于绝域。使还,诏授左领军卫妫泉府果毅都尉。任参五校[8],允属于典戎[9];职总千夫,宴资于御侮。寻丁凉公忧去职[10],茹茶泣血[11],殆将灭性[12]。服阕[13],转授左屯卫蕲川府果毅。公以太夫人年老,请解职归侍,恩敕以公藩府旧寮,特令带官就养。复丁内忧解任[14]。灰琯未周[15],墨缴旋及[16],夺情蒙授益州武威府果毅[17]。
【注释】
[1]贞观元年……颉利遣使乞降: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凡23年,627-649年。突厥此次入寇,诸史记载不尽相同,两《唐书》传记多次记为贞观元年,如《旧唐书·尉迟敬德传》:"贞观元年,……突厥来入寇,授泾州道行军总管以击之。"其实此次突厥入寇是在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于武德九年八月癸亥即皇帝位,来年改元贞观,故有些史料把发生于武德九年八月癸亥至是年底的事件记载于贞观元年,志文及《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对突厥此次入寇的记载即属此类。颉利可汗,?-634年,名咄苾,620-630年为东突厥可汗。启民可汗之子,袭兄处罗可汗为颉利可汗。在位时委任西域诸胡,疏远宗亲,引起分裂,对所控制的各部剥削加重,矛盾尖锐。为转移矛盾,于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刚即位时发兵攻唐,兵逼便桥。后两国媾和,唐给突厥金帛,颉利退兵。此后突厥连年大雪,牲畜多死,所控制铁勒诸部纷起反抗。唐认准时机,发兵击之。贞观四年,颉利被擒送往长安,东突厥灭亡。卅万众,诸史记载不一,有十万说、四十万说、二十万说等,现代史家通过多方考证,认为十万比较真实,故现行大学、中学课本均作十万。便桥,又名便门桥、西渭桥、咸阳桥,西汉建元三年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南渭河上,因东与汉长安城便门相直,故名。
[2]初宾:刚刚宾服。
[3]检校:负责查校。志文指保卫家业。
[4]优游乡曲:优游,悠闲自得。《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勉尔遁思。"乡曲,乡下。以其偏处一隅,故称乡曲。后引申指家乡、乡里。
[5]皇华:指官员出使。语出《诗·小雅·皇皇者华》。其诗首句云:"皇皇者华。"因该诗是君遣使臣之作,故后来就用皇华作臣子出使的典故。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二六《寄韦有夏郎中》:"万里皇华使,为僚记腐儒。"
[6]浃:通、透、遍及之意。
[7]天节高麾:天节,天子的使节。高麾,旗帜高扬。
[8]五校:也作八校、七校等。汉武帝设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下有丞、司马,秩皆二千石。胡骑不常设,故又称七校。骈文盖取其意,又常书为五校。志文指军队。
[9]典戎:指管理军队的将军。
[10]丁凉公忧去职:丁,当。当父母之丧谓之丁忧、丁艰。志文指丁父忧。凉公,指安兴贵。因封凉国公,故谓。去职,辞职。旧时依照礼仪,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实为27个月),做官的要辞职,称去职,另外,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11]茹荼泣血:茹荼,悲伤辛酸如食荼草。荼,苦菜,为陆上秽草。泣血,言悲伤过度,泪出无声。因血出无声,故谓。
[12]殆将灭性:殆将,将要。殆,近,几乎。灭性,哀毁过度,危及生命。
[13]服阕: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服阕。阕,终了。
[14]内忧:母丧。
[15]灰琯未周:灰琯也作灰管。古时占气候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中,故名。《晋书·律历志》在解释它的用途时说:"又叶时日于晷度,效地气于灰琯,故阴阳合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故也喻之世运突变,人之死亡。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十六《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既而风霜所及,灰琯遂侵。"志文即指安元寿母亲的死亡。未周,还没到一年。
[16]墨缴旋及:墨缴,缴,麻衣。墨纕即黑色的丧服。古代礼制,在家守制丧服用白色。如果有战争或其他重大事件不能守制,服黑以代丧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墨衰(纕)绖,……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觳。"《注》:"晋文公未葬,故襄公称子;以凶服从戎,故墨之。"旋及,接着来到。意谓安元寿守丧未满,唐王朝就要他出仕,因此上他换下白色丧服,换上了黑色丧服。
[17]夺情:丧服未满,廷强令出仕,称夺情,犹言强行改变守丧之情。
至永徽年中[1],贺鲁叛常[2],惊扰沙塞。贰师振旅,将荡毡裘之孽[3];五道分麾,实藉偏裨之伍[4]。别敕差公充葱河道检校军马使。贼平军回,加授右武卫义仁府折冲都尉。押玉同贞[5],壶冰比洁[6]。明以察政,黠吏无以匿其情;直以当官,邪人不能挠其法。肃戈紫掖,惟才是寄;司戟王阶,任人尤切。龙朔三年m,迁授右骁卫郎将。麟德元年[8],又加授左监门卫中郎将。二年,告禅云郊,升中岱岳[9],公亲于坛上供奉,恩诏加授忠武将军。咸享元年[10],又加云麾将军。董兵栏锜[11],先伫于干能;掌卫宸轩,必资于忠勇。三年,加拜右骁卫将军。上元元年[12],又迁授右威卫将军。竭诚莅政[13],勤著于六戎[14];励节当官,功宣于八校。
【注释】
[1]永徽:唐高宗李治第一个年号,凡6年,650-655年。
[2]贺鲁:即阿史那贺鲁。突厥贵族,曳步利设射匮特勤之子。贞观二十三年,率其部落内属,诏居庭州,授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高宗即位,进拜左骁卫大将军,瑶池都督如故。永徽二年,与其子咥运率众西逃,据咄陆可汗之地,总有西域诸郡,建牙于双河及千泉,自号沙钵罗可汗,发兵攻唐庭州。唐遣大将梁建方、契苾何力、高德逸、薛孤吴仁等率步骑八万击之。显庆四年,阿史那贺鲁兵败逃至石国,为唐大将燕然副都护萧嗣业所获。唐免其罪,分其种落,当年卒,诏葬于颉利可汗墓侧。两《唐书·突厥传》有载。
[3]贰师振旅,将荡毡裘之孽:用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贰师城之典。汉武帝闻西域大宛有良马,号称"汗血马",派使者前去购买,使者被杀,钱物被抢。汉武帝为报此仇,封宠妃李氏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于太初元年,率数万众攻大宛贰师城,因路远无粮,未能攻入。太初三年,李广利复攻大宛,西汉又增甲兵十八万为后援,终于攻入大宛,夺得良马三千余匹。毡裘,用毛制成的衣服,是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之服,因以之指代那里的人。志文用此典,以喻唐王朝于永徽二年攻打阿史那贺鲁之役。
[4]五道分麾,实藉偏裨之伍:用西汉宣帝令五将军分五道出击匈奴,五将军无功,而偏将军常惠立勋之典。《汉书·宣帝纪》:"(本始二年)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及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凡五将军,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咸击匈奴。"又载:"(本始三年正月戊辰)五将军师发长安。夏五月,师罢。祁连将军广明、虎牙将军顺有罪,下有司,皆自杀。校尉常惠将乌孙兵入匈奴右地,大克获,封列侯。"志文用此典,以喻唐永徽二年攻打阿史那贺鲁之役。意谓在此役中,还须凭借主将以外的偏将立功。永徽二年,唐对阿史那贺鲁用兵,主将是梁建方和契苾何力,他们的地位比安元寿高。
[5]押玉同贞:押玉,匣中之美玉。押,通"匣"。言人贞节美德如匣中宝玉。
[6]壶冰比洁:言人品德如玉壶中水结之冰一样清明纯洁,表里如一。《宋书·陆徽传》:"冰心与贫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全唐诗》一四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龙朔:唐高宗李治第三个年号,凡3年,661-663年。
[8]麟德:唐高宗李治第四个年号,凡2年,664-665年。
[9]告禅云郊,升中岱岳:指麟德二年三月至乾封(唐高宗李治第五个年号,凡3年,666-668年)元年正月,唐高宗封禅泰山。告禅,即禅。志文指封禅。是帝王祭天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相传古时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自秦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把封禅作为国家大典。云郊,即云云之旁。云云是泰山的支峰,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常禅云云。《史记·封禅书》:"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因以之指代泰山。岱岳,泰山的别称。
[10]咸亨:唐高宗李治第七个年号,凡5年,670-674年。
[11]董命栏锜:董命,督察管理。栏锜,兵器架,亦作兰锜。《文选》汉张平之(衡)《西京赋》:"武库禁兵,设在兰锜。"《注》:"刘逵《魏都赋》注曰:'受他兵曰兰,受弩曰锜。'"志文指宫廷卫队。
[12]上元:唐高宗李治第八个年号,凡3年,674-676年。
[13]莅政:到官任政。
[14]六戎:六军之戎事。古天子有六军。后泛指帝王之军队。志文即此。
然以逝川不驻[1],藏壑易迁[2]。方延刻玉之期[3],奄溝盈瑰之暨[4],以永淳二年八月四日遇疾薨于东都河南里之私第[5],春秋七十有七。天不兴善,叹轸簪裾[6];人之云亡,悲感行路。恩诏以公藩朝左右m,备立勋庸,特令陪葬昭陵[8],以申惟旧。葬事所须,并宜官给。晋臣疏隧,自居芒阜之前[9];汉将开坟,终依茂陵之侧[10]。胤子右武卫良社府果毅神感等,充穷剡思[11],孺慕婴心[12]。僻地无追[13],号天罔极[14]。龙璋筮宅[15],俾安厝于千古[16;凤篆图铭[17],庶腾芳于万叶[18]。铭曰:
妫水导源[19],凉土开国[20]。星垂兽象[21],地分龙勒[22]。家挺异人,门传令德。旷野崇训,仪台阐则(其一)。运钟标季,时逢会昌。天临万寓,云罗八荒。显考投袂,爱归圣皇。惟君奋节,亦奉兴王(其二)。帝图肇创,国步犹阻。十角外侵[23],二凶内侮。任参戈戟,寄同心誉。玉帐斯卫[24],金门载御[25](其三)。继明登历[26],仪乾缵构[27]。逐菟论功,攀鳞录旧[28]。赏繇恩洽[29],荣因宠授。白羽肃兵[30],青旗荡寇(其四)。武贲务总[31],鹰扬望华[32]。力能禁暴,威足闲邪[33]。电发铜首[34],星飞镇铘[35]。宏谋聚石,妙等口沙[36](其五)。紫绶升班,金章列位。长衢曜戟,高门纳驷。爱士分车,倾宾啜馈[37]。弃玉成宝[38],遗财立义(其六)。虞谷驰辉[39],鲁川阅水[40]。道飚易灭,夜河难恃。大树云摧[41],哲人其矮[42]。悼深捐织[43],悲逾罢市[44](其七)。听斡兴感[45],抚屡伤情[46]。泽均诏葬,恩侔赐茔。祁山构象,夏屋成形[47]。道被存没,礼极哀荣(其八)。生也有涯,死而不作。绩车宵警[48],铜池晓跃[49]。桥阳是寓[50],狄阴攸托[51]。路转悲骖,庭骞吊鹤[52](其九)。诞生厥胤[53],至性纯深。循孩茹泣[54],望屺崩心[55]。规坟月岫[56],架陇云岑[57]。敬勒铭于金石,庶永播于徽音(其十)。
光宅元年岁次甲申十月己卯朔廿四日壬寅奄葬[58]
【注释】
[1]逝川不驻:流水东逝,不曾停留。《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志文即取此典。婉指人的死亡。
[2]藏舟易迁:典取《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于山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意谓藏舟于深壑之中,可谓稳固,然也有被有力者负迁而走的时候。比喻世运变化。后常用此典,言世运变化,人之死亡。志文即此。
[3]刻玉:刻玉版以与天神相通,祈求福寿。
[4]奄遭盈瑰之豐:奄遭,突遭。盈瑰,瑰香盈足。暨,以香涂身。古死后以香涂身。指人死亡。
[5]永淳二年八月四日:永淳,唐高宗李治第十三个年号,凡2年,682-683年。永淳二年八月四日即683年8月31日。
[6]簪裾:显贵者的服饰,以指显贵。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四《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之二:"星桥拥冠盖,锦水照簪裾。"
[7]藩朝左右:潘朝,指唐太宗为秦王时。王之府邸本谓之藩邸,因秦王李世民后来当上了皇帝,故美称为藩朝。意谓唐太宗为秦王时,安元寿就是他的左右。
[8]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始建于贞观十年,建成于贞观二十三年。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45千米礼泉县境内的九峻山上。
[9]晋臣疏隧,自居芒阜之前:疏隧,开疏墓道,指营墓。芒阜,即邙山。西晋武帝司马炎首葬邙山,朝臣多有陪葬者。志文言此,以喻安元寿陪葬昭陵。
[10]汉将开坟,终依茂陵之侧:西汉武帝葬茂陵,卫青、霍去病、霍光等名将重臣陪葬。志文言此,以喻安元寿陪葬昭陵。
[11]充穷剡思:充穷,穷尽。剡思,极端思念。
[12]孺慕婴心:孺慕,指孩子对亲人的思念。语出《礼记·檀弓》。其文云:"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婴心,全心。
[13]僻地:挖开大地。僻,剖开。
[14]号天罔极:亦作昊天罔极。天空无穷无尽无准则。语出《诗·小雅·蓼莪》。其诗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出我复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由于该诗写对父母的深切怀念,故后以昊天罔极指子女对亡父母的无穷思念。
[15]龙璋筮宅:龙璋,龙形的璋。筮宅,占卜墓地。
[16]俾:使。
[17]凤篆图铭:凤篆,古书体的一种。引申为书写文字。图铭,镌刻墓志铭文。
[18]庶:表示希望的副词。
[19]妫水导源:妫水,即粟特地区阿姆河。安国在此河流域。导源,谓为家族渊源所在。姑藏安氏出自安国,故谓。
[20]凉土开国:十六国时,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等以凉州之地为基建立王朝。志文言此,以美凉州之地。
[21]星垂兽象:星宿里的星辰排列成野兽之状。中国古代把天分成三垣并二十八宿。很多星宿是以野兽之名而命名的。志文里指西方奎十六星中参星。据《晋书·天文志》载,它呈兽象。志文以之言安元寿家乡姑藏。
[22]龙勒:古水名,在敦煌郡。志文指安元寿的家乡。
[23]十角:指突厥。
[24]玉帐:主帅的军帐。
[25]金门:即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东门京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鲁班门为金马门。志文以之指代帝都。
[26]继明登历:指唐太宗继承唐高祖之位登上帝位。
[27]仪乾缵构:仪乾,继承帝位。缵构,继承帝业。缵,继承。《诗·鲁颂·闷宫》"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28]攀鳞:攀附帝王。
[29]赏繇恩洽:繇,从,自,通"由"。给予奖赏是因为很受帝王的恩宠信任。
[30]白羽肃兵:白羽,指弓箭。《史记.司马相如传》:"弯繁弱,满白羽。"肃兵,肃清兵祸。
[31]武贲务总:武贲,将军名号。以指高级将领。务总,谓统率军队。
[32]鹰扬望华:鹰扬,将军名号。以指
高级将领。望华,声望极高。
[33]闲邪:防御奸邪。闲,抵御。
[34]铜首:似首形的铜制兵器,即铜锤。指武艺高强,建功立业。
[35]镇铘:古宝剑名。指武艺高强,建功立业。
[36]妙算□沙:笄,同"算"。□沙,泐文见"沉"字右下部,当为"沉"字。沉沙,击败敌人,使敌兵器沉于沙中。以之指代卓越的军事才华。
[37]倾宾啜馈:倾宾,倾己之有,以给客人。啜馈,吃饭。
[38]弃玉成宝:意为不贪爱财宝,以清廉为宝。典出《左传·襄公十五年》。其文载,子罕是春秋时齐国大夫,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宝玉,他出于对子罕的崇敬,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将宝玉拿到齐国献给子罕,子罕坚辞不受。宋国人以为子罕嫌宝玉的质地还不够好,子罕说:我并不认为你这块宝玉有假,对我来说,不贪财,这才是我的真宝;而对你来说,玉才是宝。假如我收下你的宝玉,那么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还是让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宝吧!献玉者无奈,只好将宝收起来带了回去。
[39]虞谷驰辉:虞谷,即虞渊和蒙谷。古代神话传说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汜,曙于蒙谷之浦。"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也写虞渊为虞泉。《艺文类聚·淮南子》:"薄于虞泉,是谓黄昏;沦于蒙谷,是谓定昏。"虞谷驰辉的字面意思是说太阳落下,喻人之死亡。
[40]鲁川阅水:用典同志文中的"逝川不驻"。指人的死亡。
[41]大树云催:指人的死亡。
[42]哲人其矮:矮,病,枯死,同"萎"。语出《礼记·檀弓》。其文云:"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意指伟大人物的死亡。
[43]捐织:妇女停止纺织。
[44]罢市:商贾百姓散市以示哀悼。
[45]听鞍兴感:谓帝王悼念大臣。听斡,即听鼙。鞍,同"鼙",为军中所用之乐。将帅亡,赐以仪仗鼓吹,帝王听鼙鼓声而思将帅之功。兴感,帝王听见鼙鼓声而悲伤。
[46]抚屡伤情:谓帝王悼念大臣。抚屡,指不断抚床。大臣薨,噩耗传进宫禁,帝王抚坐床以示哀惋。
[47]祁山构象,夏屋成形:祁山,即祁连山。西汉王朝为了旌表霍去病在祁连山大破匈奴的战功,为霍去病营坟封土象征祁连山,后即以祁连山为大臣坟墓封土的代称。夏屋,本为古代一种四方广阔而两旁向上尖削的房屋名称,因春秋战国之交一种坟墓封土形式与其类似,故又以之为坟墓封土名,后又以之泛指坟墓封土。意为唐王朝给安元寿营造的坟墓封土高大。
[48]绩车:绩,同"绘"。绘有图案的车子,指丧车。
[49]铜池:铜治棺饰,以之指代棺材。《艺文类聚》十六南齐王融《皇太子哀策》:"绣幕启途,铜池从殡。"
[50]桥阳是寓:桥岭之阳是新的寓所。桥岭,即桥山,相传为黄帝葬处。志文以之喻昭陵。意谓安元寿陪葬昭陵。
[51]狄阴攸托:狄山之阴是新的寄托之所。狄山为传说中山名,相传帝喾葬狄阴。《山海经·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志文以狄山喻昭陵。意谓安元寿陪葬昭陵。
[52]庭骞吊鹤:《晋书·陶侃传》:"后以母忧去职。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后用此典指人之死亡。
[53]诞生厥胤:指安元寿的后嗣。
[54]循孩茹泣:循孩,沿着田梗。孩,田梗。《文选》晋束广微(皙)《补亡诗南陵》:"循彼南孩,言采其兰。"志文指思念亲人,在亲人坟前徘徊。茹泣,如食荼草,悲泣哀痛。
[55]望记:望着高山,比喻思念的亲人。《诗·魏风·陟岵》:"陟彼咕兮,瞻望父兮;陟彼妃兮,瞻望母兮。"
[56]月岫:岫,山峰,形容山高。
[57]架陇:即营坟。
[58]光宅元年岁次甲申十月已卯朔廿四日壬寅奄葬,光宅,唐武后临朝称制第一个年号,凡1年,即684年。光宅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即684年12月6日。奄葬,埋葬,奄,覆盖。
译文
万颗星辰在天空中各有归宿,文昌六星对应着人间的将军;百条河流在大地上汇集成江,师贞一卦象征着大人的名号。所以周朝治理国家,掌握军队的权力属于司武;汉朝统治天下,控制军队的权力在于将军。故而,选拔人才以任爪牙,挑选能人以为心誉,这些事儿,稽考那些过去的文献史册,代代都有。
安君的名讳叫元寿,字茂龄,是凉州姑藏县人。姑藏这个地方,河流在玉门关下流淌,人多有强悍之风;地势正枕着西方,俗多负坚贞之气。关西出骑士,西汉的辛武贤家族就代习兵法;陇右多良家,西汉的赵充国家族就累世练武。曾祖名叫弼,是北周服侯。幼而挺特突出,乃人中之英杰,早就名声大振,为时人所推重。深受帝王恩宠,若凤振动五采羽毛,响声迎接朝阳东升;很得朝廷青睐,若龙奋腾闪闪鳞甲,光辉映照夕阳西下。祖父名叫罗,是北周的开府仪同三司,隋朝的石州刺史、贵乡县开国公。有珪璋一般的美德,珊琏一样的才能。参预朝政,辅佐北周;分竹大藩,效忠隋朝。父亲名叫兴贵,官拜皇朝右骁卫将军、左武卫将军、冠军将军,勋为上柱国,爵为凉国公,别食绵、归二州实封六百户。施政节操高尚,尽忠而不顾身。因功劳巨大而得到皇朝的封爵,荣膺了赐以封地的殊荣;因品德高尚而成为国家的命官,荣获了坐镇一方的品阶。
安公家绪美好,福祚长传,宗族显赫,生而秀美,遵循忠信以立身,牢记恭谦而待物。博学精通诸般才术,熟练掌握各种道艺。舞起楚剑如流星经天,可击杀蛟龙于大海;拉开燕弓似满月当空,能射落飞雁于云中。堆起沙土以拟战阵,很小就怀有建功军伍的雄心;扯裂布帛以为战旗,很早就习学对阵厮杀的本领。年纪刚到弱冠,正逢上皇朝经纶天下的大好时机。在河西投诚了皇朝,正同那东汉初的窦融在河西归附东汉王朝一样;从前在陇右收敛光芒而不出仕,正和东汉末的诸葛亮在隆中等待明君一样。武德五年,奉秦王(太宗皇帝)教,追入秦王府,即被授予右库真的职务。托身于未正名的帝王府邸,得到了隆厚的恩泽,可谓出车入马;名声显扬于得宠的王子府院,得到了无比的恩惠,可谓礼遇有加。这时候,皇朝的基业初建不久,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作乱,欲害秦王,安公被秦王委做心腹,蒙受驱使,奉敕披甲于嘉猷门宿卫剿乱。既而内乱克除,太宗皇帝登上皇位。设爵授禄,先酬谢那些在关键时刻披坚执锐的功臣;奖赏命官,用来答谢那些在关键时刻披荆斩棘的英雄。特拜安公为右千牛备身。
贞观元年(武德九年底),突厥颉利可汗率徒三十万众入寇,兵至长安西北渭河上的便门桥,太宗皇帝亲率皇家精兵出击讨贼,颉利被龙威震慑,遣使请降,使者请太宗皇帝的左右回避,太宗独留安公一人于帐中自卫。安公受太宗的信任,多半都是这样。到了贞观三年,凉国公因河右之地刚刚宾服皇朝,还不十分安宁,家业又殷实重要,上表给太宗皇帝,请求让安公回归故土保卫家业,太宗皇帝下诏同意了凉国公的请求。安公在家乡悠闲自得,先后长达十余年。后来朝廷恩敕下发,遣安公出使西域,册拜西突厥东罗可汗。出使深入西域,名声遍及异域远方;一路旗帜高扬,绝远之地俱服朝命。完成出使任务还朝后,诏授安公左领军妫泉府果毅都尉。检校五营的要职,非统兵带将的英雄莫属;统辖千夫的显位,委实只授给抵御外侮的烈士。不久,丁父亲凉国公之忧而解职,茹荼泣血,悲哀过度,连身体都遭到了毁坏。服丧期满后,朝廷转授左屯卫蕲川府果毅的职务。这时,安公因太夫人(母亲)年迈,请求解职回府侍养,朝廷答应了安公的请求,又以安公是原秦王府的旧僚,特令带官回府侍奉。不久,又丁太夫人之忧解任。丁太夫人之忧还没有一周年,朝廷就强行改变了安公服丧三年的志向,敕命出仕,授益州武威府果毅。
到永徽年间,贞观时归附皇朝的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时为唐朝左骁卫大将军、瑶池都督)背叛纲常,率从西逃,惊扰皇朝西部边塞。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奋扬军威,往西攻入大宛贰师城,皇朝大将梁建方、契苾何力如同贰师将军,率兵西追,将要扫荡叛逆;西汉大将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等五将军五道出击匈奴,无功而返,偏将校尉常惠却引乌孙兵入匈奴右地,斩获众多,皇朝在平息阿史那贺鲁的战争中,也必将依靠安公这样的偏裨之将。于是朝廷敕安公为葱河道检校军马使。平叛胜利回军后,加授安公右武卫义仁府折冲都尉。高尚的贞节如同匣中之玉,高洁的品性如同壶中之冰。理政明察秋毫,狡黠之吏难以隐匿其情;当官秉正刚直,奸邪之人不敢阻挠法度。执戈侍卫皇宫的重任,只能交给有才能的人;持戟保卫庙堂的要职,只有帝王的心腹才堪担任。龙朔三年,迁授右骁卫郎将。麟德元年,又加授左监门卫中郎将。麟德二年,今上封禅泰山,安公荣幸的在祭坛上供奉,封禅结束后,诏授忠武将军。咸亨元年,又加授云麾将军。管理禁军侍卫皇宫的重任,首先交给才干出众的人物;统率禁军保卫宫壶的要职,自然要让忠勇双全的人物担任。咸亨三年,加拜右骁卫将军。上元元年,又迁授右威卫将军。在任竭力尽诚,勤劳著名于军营;做官勉励志节,功勋宣扬于全军。
川水东逝,难以驻留;世运变化,舟壑易迁。祈福上天正要延年百岁,突然间魂归西天。以永淳二年八月四日遇疾薨于东都河南里的私宅,享年77岁。天不与善,显宦薨亡令人叹惋;安公薨亡,行路之人也感悲戚。今上下诏,以安公是太宗皇帝为秦王时的心腹左右,多立功勋,特令陪葬太宗昭陵,以旌表先帝的旧臣勋将。同时诏令安公的丧事所资所用,全部由国家负担。西晋为群臣开疏坟墓,大都选择在邙山晋武帝陵墓之前;西汉为众将营造坟墓,大都依附在汉武帝茂陵之侧。安公陪葬昭陵,确属殊荣。嗣子右武卫良社府果毅安神感等,穷尽苍穹,思念父亲。剖开大地,大地深厚不见父亲的身影;对天长号,天空虚缈难闻父亲的声音。用龙形玉璋占卜阴宅,使安公的坟茔能千古长存;用凤体篆字书写墓志,希望能把安公的芬芳万世流传。铭文是:
妫水长流,家族源远流长;
凉州广阔,家族从此兴起。
西方参星,其象似兽;
敦煌故郡,龙勒水流;
家族兴旺,异人迭出;
门风高尚,美德传扬。
尊崇族训于旷野。
阐扬礼则于仪台(其一)。
隋末丧乱,九州英雄脱颖而出;
大唐开国,四海豪杰风聚云会。
皇朝发迹,恰似苍天囊括万里江山;李姓称帝,宛如云幕包罗绝远极荒。
凉公投袂,
归附高祖武皇帝。
安公奋节,
侍奉太宗文皇帝(其二)。
皇家帝业初创方定,
国家步履犹有阻力。
突厥恃强连年外侵,
二凶嚣张四时内乱。
深得秦王信任,起事攫甲持戈;
最受秦王器重,看同心腹臂膀。
颉利来侵便桥,于帐中侍卫太宗皇帝。
战云密布帝都,在金门禁卫京城长安(其三)。
太宗皇帝继承大统登上皇位,
禀承天命登基居于九五之尊。
论功选拔将领官员,
昔日左右个个提升。
给以重赏,是因为深得太宗隆恩;
给以殊荣,是因为很受太宗宠信。
能以弓箭肃清兵祸,
能以战旗扫荡贼寇(其四)。
出任武职,统领雄兵;
屡授将军,名扬全军。
力能禁除强暴,
威可闭塞奸邪。
舞动铜锤如电闪,
使开宝剑似星飞。
谋略远大,聚石为阵可破敌;
计算深妙,折戟沉沙能取胜(其五)。
升朝列班佩紫绶,
庙堂参政戴金章。
长街排戟是卫队,
乘车直入阔府门。
爱怜士人分车乘,
倾己之有酬佳宾。
弃却美玉重廉洁,
遗人钱财义立身(其六)。
日落虞谷,光辉驰逝;
流水过鲁,阅而难追。
狂风刮起,改天易地;
茫茫夜河,怎能赖依。
风吹大树折,
时摧哲人亡。
妇女哀悼停止纺织,
商贾哀悼罢市停业(其七)。
帝王闻听鼙鼓而兴感,
天子抚摸坐床而伤情。
皇朝泽深,诏令陪葬昭陵;
帝王恩隆,诏令赐给坟茔。
封土高大如祁连,
墓葬雄伟似夏屋。
恩泽隆厚被及生死,
饰终殊荣悼深无比(其八)。
人生终有涯,
逝去免劳作。
晚上卫士在府第警戒着丧车,
早上丧车朝着陵园逶迤进发。
黄帝桥陵之阳是新的寓所,
帝喾狄山之阴把坟茔造作。
行路漫漫,驾丧车的马儿长嘶悲鸣;
庭堂寂寂,吊唁的鹤鸟在梁间盘旋(其九)。
后嗣胤子,
至情纯深。
俳徊亲人坟前,吞泪呜咽;
望着昭陵陵园,心似崩山。
造坟在突兀的九峻山上,
营墓在云飞的昭陵谷间。
恭敬地在石块上镌刻上这段铭文,
希望将安公的美德令名永远播扬(其十)。
光宅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埋葬
《昭陵墓志通釋》三十五
来源:石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