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约晚清出土,具体时地不详,今佚。志文12行,满行14字,正书。志砖长宽均约45厘米。黄立猷《石刻名汇》、甘鹏云《崇雅堂碑录补》《求恕斋碑录》及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存目〇八九”均有著录,施蛰存《北山集古录》与《鲁迅辑校石刻手稿·墓志》皆有录文并考释
《长安学研究》(第七辑)蒿风薤露:隋代墓志砖十种跋尾-兼及隋代墓志砖的归理与分析 (125-126页)
石辅益墓志砖
约晚清出土,具体时地不详,今佚。志文12行,满行14字,正书。志砖长宽均约45厘米。黄立猷《石刻名汇》、甘鹏云《崇雅堂碑录补》《求恕斋碑录》及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存目〇八九”均有著录,施蛰存《北山集古录》与《鲁迅辑校石刻手稿·墓志》皆有录文并考释,《石刻名汇》云“存,正书,今藏浙江吴兴张氏”,惜未见图版流布。
[志文]
随故荫海石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辅益,字思辅,武威人也。五世祖泓,为晋所灭,子孙播越,居于武威。曾祖赞,抚军左军将军、武威太守,以硕量伟才,佐时匡国。父宝,散骑常侍,钟孕山川,降神象纬。幼而风韵开爽,志节通亮。弓殚百步之奇,剑敌万人之气。驰名,遂以材官入选。周保定四年,春秋六十。夫人赵氏,柔和淑慎。有二子,荫、海。保定五年三月辛卯葬……尊君之躬兮道义存,哀哀孝孝…子回极,刊砖表德依先济……
【跋尾】
《鲁迅辑校石刻手稿·墓志》著录云:“砖高广各一尺三寸八分,十二行,行十四字,正书。”脚注又曰:“隋代平民石辅益的墓志砖。原砖可能有残泐,仅存保定五年葬,又称‘隋’。当最后葬于隋代。”衡之于所见隋代墓志砖尺寸,此砖长宽仅次于成都郫县所出隋开皇九年(589)《庾公墓志砖》的47厘米见方,属于较大型墓志砖。施蛰存《北山集古录·碑刻题跋上》“石府君墓志”条曰“右隋《故荫海石府君墓志铭并序》拓本,未见著录。据题行则此当是石荫海墓志”,又据墓志序文云:“此文甚不可解。‘钟孕山川’上疑脱‘君’字。‘保定四年’下疑脱‘卒’字。此谓辅益也。夫人赵氏者,辅益之妻也,其时尚存。保定五年三月辛卯葬者,亦辅益也。此石辅益之墓志耳。既云‘有二子,荫海’,则其一子名荫,一子名海也。而题云‘荫海石府君’,何也?既葬于周保定五年,而题行乃云‘隋故’,又何也?铭文二行,云:‘尊君之躬兮遂义存,哀哀孝孝子回极,刊砖表德依先济。’亦无从索解,然可知其为砖志也。《晋书·载记》:后赵石勒第三子弘,字大雅,以晋咸和八年七月嗣位,次年十一月为石虎所弑。则弘未尝为晋灭也。其字曰大雅,则名当是弘,志作泓,亦误。此志殆文理不通者所撰,北朝墓志如此者,犹罕见,然可必其非伪刻也。”案志文于五世祖泓与曾祖赞之间阙载高祖一代,又于曾祖赞与父宝之间阙载祖辈一代,而以“曾祖赞,抚军左军将军、武威太守”推之,此石氏一族或由曾祖一代始徙籍为武威人焉。石泓即石弘,《晋书》《魏书》皆有传。石弘字大雅,石勒第二子,母程氏。石勒卒于咸和七年(332),石弘僭立于咸和八年(333)七月,次年被石勒从子石虎废为海阳王,咸康元年(335)石弘与其母程氏及诸弟为石虎幽杀,在位二年,时年二十二。石赞、石宝、石辅益与石荫、石海四代人物,史皆无载。后赵亡国约在四世纪中叶,则石泓“子孙播越,居于武威”或当在彼时。又,检《元和姓纂》,中古石氏有渤海、平原、上党、河南四房,石勒为上党武乡羯胡,则其后裔有此徙籍武威一支,为史籍所不载。铭文“葬”以下与“孝孝”以下文理不能连贯,从录文格式在此皆有转行,亦即大约第九行阙最后二字,第十行亦阙最后二字,第十一行阙最后四字,第十二行全阙,推测志石右侧及右下角部分当有损泐。
前几年,偶然获得台湾故宫博物馆所藏《石辅益墓志》拓片,现将其墓志文实录如下。
隨故蔭海石府君墓誌銘並序
北周保定五年(565)三月
君諱輔益,字思輔,武威人也。
五世祖泓,為晉所滅,子孫播越,居於武威。曾祖讃,撫軍左軍將軍、武威太守,以碩量偉才,佐時匡國。父寶,散騎常侍。
鐘孕山川,降神象緯。(石府君)幼而風韻開爽,志節通亮。弓殫百步之奇,劍敵萬人之氣。馳名,遂以材官入選。
周保定四年,春秋六十。夫人趙氏,柔和淑慎,有二子。蔭海(石府君),保定五年三月辛卯葬。
尊君之躬兮道義存,哀哀孝孝子回極,刊磚表德依先濟。
第一,墓志中五代祖石泓,并非后赵石弘。
根据志文,五代祖为晋所灭,当指石崇一家被赵王伦灭族之事。五代祖泓,石苞后裔无疑。
第二,鐘孕山川……遂以材官入選,是对石辅益一生的简约写照。
材官,勇健的武卒。一種秦漢時始設置的地方兵種。《漢書。卷二三。刑法志》:天下既定,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唐·陳鴻《東城老父傳》:父忠,長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為中宮幕士。
第三,蔭海,并非石辅益二子之名,也非地域名,而是其号也。
首题:隨故蔭海石府君墓誌銘並序。
志文:蔭海,保定五年三月辛卯葬。
如果蔭海是石辅益二子之名,加入首题毫无道理;如果蔭海是地域名,保定四年卒,蔭海保定五年葬也讲不通顺。唯有蔭海指石辅益本人,于情于理才说得过去。即蔭海石府君,保定五年三月辛卯葬。
第四,石泓,何人也?
《唐•武威郡石善達墓誌》
府君善達公,高皇本自涼州武威郡人也。承司徒□□□,□季倫之胤緒,是以宗族芳榮,枝連勛業,國官隨□,□□□地。
石善达,武威郡人,先祖石崇。石辅益墓志:“五世祖泓,為晉所滅,子孫播越,居於武威。”。综合两处墓志内容结合本文“第一”观点,石泓应是石崇儿子。由于石泓没有什么名气,所以晋书未载。石辅益墓志不写六世祖石崇,可能因为石崇杀人越货,生活放荡奢侈,为后人所不耻之故。
按《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晋司徒乐陵公苞后,子孙就封,因即家焉。扶风旧城,犹存铁市;河南故墅,尚余金谷。或寓燕陲,仍仕代郡。”,石崇孙子迁居武威,除了武威太守石瓒,另有一支后人改姓乌石兰氏。“遂去烏與蘭,獨姓石氏”,即唐处士石洪也。所以也不难理解,自称从弟的石洪为渤海石解撰写墓志。
来源:石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