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客单价不足30元、被贴上“路边摊”标签的品类,竟然能够做到门店突破7000 家,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年营收超60亿,估值超500亿。更令人震惊的是,它的创始人只用3家直营店,就能够让7000多个加盟商抢着掏钱开店,甚至为其承担供应链成本。当“低端快餐”与
一个客单价不足30元、被贴上“路边摊”标签的品类,竟然能够做到门店突破7000 家,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年营收超60亿,估值超500亿。更令人震惊的是,它的创始人只用3家直营店,就能够让7000多个加盟商抢着掏钱开店,甚至为其承担供应链成本。当“低端快餐”与“上市估值超500亿”这两个词同时指向麻辣烫品类时,几乎所有人都会问:杨国福到底做对了什么?
从“将就吃”到“讲究吃”的味觉革命。用科学解构传统和论斤称重的商业魔法。杨国福打破麻辣烫“重油重辣”的刻板印象,耗时三年研发出能喝汤的骨汤麻辣烫,以牛骨汤为基底,加入全脂乳粉、黄冰糖等原料,将辛辣度降低30%,同时通过水解仪等精密设备量化麻、辣、咸度,确保每一碗汤的风味误差小于0.5%。这种“咸中带甜”的北方改良版汤底,不仅调和了南北口味,更创造了“喝汤”的消费场景,让麻辣烫从“饱腹快餐”升级为“健康轻餐饮”。
传统麻辣烫按碗计价,客单价普遍在15元以下。杨国福首创斤式自选模式,将价格从12元/斤逐步提升至 30多元/斤,同时扩展品类至50+荤素搭配,单店SKU是传统快餐的3倍。这种模式既满足消费者自主选择的需求,又通过高毛利食材(如丸子、豆制品)提升利润空间,使单店日均营收从800元跃升至3000元以上。
从“区域小店”到“国民品牌”的形象再造。用设计重塑认知,签约代言人借势流量破圈。2014年,杨国福启动品牌视觉升级战略,统一采用红底白字LOGO、明档厨房和暖光照明,将门店从“路边摊”升级为“快餐便利店”风格。2024年第六代门店进一步引入东方美学符号,将品牌名称改为全拼 “YANGGUOFU”,并与容品牌合作设计“骨汤碗”IP,强化国际化与品质感。这种视觉锤策略,使品牌辨识度提升40%,消费者好感度增加25%。
2024年,杨国福官宣首位品牌代言人李雪琴,以其东北地域标签和幽默亲和力,精准触达年轻客群。配合“幸福就在此刻”的品牌主张,李雪琴的TVC在抖音播放量超过5亿次,微博话题#李雪琴杨国福#阅读量超过10亿次,推动品牌年轻化指数提升37%。此前,杨国福还巧妙利用“张亮推荐杨国福”的网络梗,通过借势营销实现低成本破圈。
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帝国”的底层逻辑。用工业化保障品质,用数据赋能加盟商,用溯源构建信任。杨国福投资5亿元在成都建造欧盟级智能工厂,采用德国Solide风送系统和30万级洁净车间,实现从投料到装箱的全流程自动化。例如,汤底生产过程中,每批次原料需经过12项检测,包括脂肪酸序列分析和微生物含量测试,确保产品一致性。这种工业化生产使汤底成本降低20%,产能提升3倍,支撑全球近7000 家门店的供应。
通过“福宝”APP,杨国福实现加盟商订货、库存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全数字化。加盟商可像“逛淘宝”一样下单,订单次日送达;总部则实时监控每家门店的营业额、客单价和外卖占比,及时调整策略。这种“强管控+弱干预” 模式,使加盟商存活率从行业平均的60%提升至85%。
杨国福建立三级供应链体系:第一产业:在四川汉源建花椒基地、新疆天山建番茄基地,锁定优质原料;第二产业:中央工厂完成标准化生产;第三产业:冷链物流覆盖全国,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这种模式使食材成本降低15%,食品安全事故率趋近于零,为品牌建立起护城河。
从“野蛮生长”到“精准复制”的扩张密码。5S管理重塑行业,用数据赋能加盟商。杨国福要求加盟商严格执行5S 运营标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从食材摆放、设备清洁到员工着装,均有详细规范。例如,门店需每2小时更换汤底,每4小时清洁一次煮锅,确保口味统一和食品安全。这种“保姆式”管理,使加盟商培训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7天,单店盈利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12个月。
杨国福将加盟商分为区域代理、单店加盟、海外合伙人三类,提供差异化支持:1、区域代理:享受供应链折扣和区域保护,需承担区域培训和品控职责;2、单店加盟:提供选址、装修、运营全流程指导;3海外合伙人:输出品牌和供应链,本地化运营由合伙人主导。这种分层模式使加盟商忠诚度提升30%,2023年杨国福新增门店1800家,海外市场营业额同比增长200%。
杨国福的成功,本质上是品类创新、品牌升级、供应链革命三位一体的成功:
1、产品方面:通过汤底改良和模式创新,重新定义麻辣烫的价值;
2、品牌方面:用视觉锤和流量营销打破品类低端认知;
3、供应链方面:以工业化和数字化构建不可复制的竞争壁垒。
值得借鉴的是,杨国福始终围绕健康化、标准化、全球化三大战略主线,从2003年改良汤底到2024年推出“嘎嘎辣”锅底,从2014年品牌升级到2024年签约李雪琴,每一步都精准踩中消费趋势。正如创始人杨国福所说:“做好一碗汤,剩下的交给时间。”这种“长期主义+极致产品”的组合拳,正是中国餐饮品牌破局的关键。
来源:小蓝张·品牌战略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