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湄潭浙大旧址:见证那段“文军西征”的历史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06:04 1

摘要: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位于贵州湄潭县。1940年,在抗日战火中西迁办学、数易其址的浙江大学师生来到贵州遵义、湄潭、永兴。理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理科系安置在湄潭。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史迹,湄潭浙江大学旧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位于贵州湄潭县。1940年,在抗日战火中西迁办学、数易其址的浙江大学师生来到贵州遵义、湄潭、永兴。理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理科系安置在湄潭。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史迹,湄潭浙江大学旧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迄今有405年历史的湄潭文庙,在浙大西迁期间成为其分部办公室、图书馆、公共课教室、部分教师和留学生宿舍等。除了文庙,湄潭人还让出寺庙、民教馆、救济院等公办房屋,及家族宗祠,甚至新建民房等,供浙大使用,浙大一年级和先修班师生则迁到湄潭永兴。如今的湄潭文庙,已成为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

浙大在湄潭文庙的校部办公室、图书馆旧址。

浙大西迁湄潭的7年间,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等大批学界泰斗在此潜心科研教学,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为黔北山区播下了现代科学文明的种子,对日后湄潭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浙大农学院与1939年9月落户湄潭的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合作,合力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利用浙大人才和设备,他们对湄潭茶叶土壤农化及茶叶生化的分析等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并按照龙井茶制作工艺研制出“湄红”“湄绿”“湄潭龙井”等茶叶品种。“湄潭龙井”即如今湄潭翠芽的前身,如今的贵州茶工业博物馆也建在当年中央实验茶场的部分遗址之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1946年5月,湄潭、永兴浙大师生员工及教学设备陆续集中遵义,取道贵阳、长沙、汉口,转上海,复员东归杭州故里。

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馆长石立滨:常有西迁师生后代回来追忆历史

湄潭文庙是湄潭县境内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古建筑之一,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期间,将湄潭文庙用作分部办公室、图书馆等的那段历史,更为其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和意义。

浙大在历经艰难辗转之后,最终得以顺利迁移并长时间定居在遵义、湄潭、永兴,其主要原因是湄潭人民的深情厚谊起了重要作用,是湄潭人民在浙大最困难时刻,敞开博大胸怀,表现出对教育的尊重、对科学文化的向往和对浙大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

今湄潭文庙大成殿,是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主展区。

浙大西迁湄潭的7年,为湄潭带来了现代科学文明的新风。比如以前湄潭人很少当众游泳,认为女孩子穿泳衣“有伤风化”,但浙大的游泳课让当地人开始接受这样的运动。每年特定的日子,浙大还会对百姓开放实验室,让大家参观,以宣扬科学。

现在湄潭文庙前面是浙大广场,不规则的石块上刻着当年西迁师生们的名字。常有西迁师生的后代来广场上寻找长辈的名字,参观陈列馆。浙大各届校友也都会来西迁旧址,追忆那段“文军西征”的历史。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编辑/陈江南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