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一张81年前的保单,找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和妹妹,三人见面抱头痛哭,亲人:我们也在找你啊。
78岁荷兰老人跨国寻亲,第一次见到父亲的照片。
因为一张81年前的保单,找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和妹妹,三人见面抱头痛哭,亲人:我们也在找你啊。
这场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寻亲究竟怎么一回事。
老人名叫杰克,父亲叫吴成彬。
1926年21岁的吴成彬跟随父亲去到法国做生意,期间他游历了欧洲各国,学习了很多经商手段。
在1934年,他孤身前往荷兰发展,从餐饮行业干起,不久就在荷兰开了一家纺织公司。
因为经营的好,还成了荷兰当地有名的华人商人。
这之后因为二战爆发,无法联系国内的家人和原配,36岁异国他乡,难免孤寂的他,意外认识了一个荷兰女孩伊丽莎白,两人仅仅几面就坠入爱河走到了一起。
婚后第二年伊丽莎白就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吴日光,时刻提醒他身体内也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而妻子也给儿子取了一个荷兰名字,也就是杰克。
小杰克的童年生活富足且幸福,但父母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缝。
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规划上的不同,吴成彬和伊丽莎白的争吵越来越频繁,以致到达了分房睡的地步。
恰好当时国内帮忙照顾家里资产的继母去世,亲戚们都催促他回来挑起大梁,吴成彬当时很犹豫,且不说自己在荷兰的事业正蒸蒸日上,就说国内现在还有战乱,他真怕回国后自己一贫如洗,一切都要重来。
随着年岁的渐长和夫妻关系的僵硬,吴成彬还是决定回国,当时他其实是想带伊丽莎白和儿子一起回国的。
但伊丽莎白对此却反应极大,说自己从小生在荷兰,如今不会为了一个丈夫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吴成彬没法,两人只能选择离婚,井水不犯河水。
因为恼怒吴成彬,伊丽莎白撕毁了家里所有和他的照片,导致5岁的小杰克对父亲的印象越来越模糊,直到最后一丝不剩。
78岁荷兰老人跨国寻亲,见到父亲的照片,他说:人生中第一次,老了才第一次见到父亲的照片,我很高兴。当初吴成彬和荷兰妻子离婚后回国,才发现国内的局势相当严峻,经营天才如他,也始终不能在国内经营起生意,只能通过啃老本和家人过活。
之后的几年他和原配妻子生下了一儿一女,生活虽然不富足但好在足够稳定平淡,吴成彬也没觉得有什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吴成彬不再是什么少爷,而是响应国家号召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一生家境优渥,从没有干过体力活的他,根本就不会农耕,也因此赚取的工分少得可怜。
连温饱都做不到的凄惨生活让吴成彬感觉到绝望,不时就会想到自己在荷兰当大老板时的富足。
19世纪50年代,吴成彬萌生了回到荷兰的打算,不仅仅是想重操旧业,也有思念伊丽莎白和儿子的想法。
但当时的国内形势,农民出国是需要开具证明,恰逢一位荷兰朋友需要吴成彬帮忙,愿意支付来回的路费。
吴成彬由此向华侨事务所寄去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吴成彬目前是中农,历史清白,工作积极但劳动力薄弱,现需前往荷兰处理一批资产,还提到了吴成彬在荷兰还有一个儿子。
前前后后寄信3次,都音讯全无。
直到官方截获了吴成彬托朋友带回国的一块奢华手表,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吴成彬就是在投机倒把,1962年3月12日,当地公安局直接回信驳回了他出国的请求。
意识到可能再也见不到伊丽莎白和儿子的吴成彬,加上多年来的积贫积弱,1969年他带着遗憾与世长辞。
改革开放后,吴成彬的几个子女也追随父亲的脚步去到欧洲各国闯荡定居,成为了华侨。
直到2016年,众姊妹回国收拾家中的华侨史料,翻到一张荷兰的保险单。
76岁荷兰老人跨国寻亲,晚年才第一次见到父亲的照片。
拥抱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让他不得不感叹血缘的伟大。
吴成彬的儿子吴若民翻到了父亲给荷兰伊丽莎白女士购买的保险单,购买于1937年。
他赶紧联系了保险公司,希望能获得伊丽莎白女士的地址,进而找到父亲在荷兰的儿子。
但保险公司却说这张保单多年来没有申报过地址变更,所以如今伊丽莎白女士如今居住在哪里没人知道。
幸运的是保险公司还找出了另外两张关于伊丽莎白女士的保单,虽然多年过去但也有赔付的可能,就给国内的吴若民寄了回去。
寻亲线索暂时中断,但吴若民并没有打算放弃,他尝试联系荷兰当地的电视台,以求能帮他们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
而荷兰电视台也对他们的遭遇非常感兴趣,直接应允播出了他们跨国寻亲的消息。
恰逢这档节目被杰克看到,意识到保单上的女士是自己的母亲,他也吓了一跳。
在与电视台通过电话确认是自己后,他开始了准备跨国寻亲。
看着父亲的照片,杰克哽咽的说:他也曾想过找爸爸,但家里没有一张父亲的照片,中国又那么大,他实在没什么线索,没想到他78岁还能有机会。
当在吴家老宅杰克见到自己的弟弟妹妹,喜极而泣。
三人拥抱又哭又笑,妹妹摸着杰克的耳朵激动地说:长得像爸爸,太像了。
杰克尽管没有听懂,但也能感受到妹妹对见到他的喜悦。
这场双向奔赴的跨国寻亲,虽然迟到了数年,但好在结局美好。
几个血脉相连的人,就像真正的一家人,不会再分割,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人。
来源:余晖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