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6月的马上到来,炎热的夏季正式拉开帷幕,白酒行业也随之进入了名副其实的淡季。再加上白酒行业目前已步入深度调整期,市场内卷严重,价格倒挂现象频发,甚至部分产品价格腰斩,白酒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开始进入消费淡季:行业寒冬+消费淡季双重影响下,白酒行业该如何求得生存与发展?
随着6月的马上到来,炎热的夏季正式拉开帷幕,白酒行业也随之进入了名副其实的淡季。再加上白酒行业目前已步入深度调整期,市场内卷严重,价格倒挂现象频发,甚至部分产品价格腰斩,白酒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几个月的淡季里,白酒企业如何自保,提升生存和发展能力,成为了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白酒行业现状剖析
当前,白酒行业产量持续萎缩,自2016年达到1358万千升的产量峰值后,已连续八年下行,2024年产量为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 。2025年春节旺季销量同比下跌15%,中高端产品跌幅更是超过20%,市场增速明显放缓。
与产量下降相对应的是,价格体系崩塌与库存高企问题也突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显示,1-4月,酒类价格同比下降了2%。
同时,一些头部品牌的核心产品价格倒挂严重,茅台1935从1800元跌至600元,国窖1573终端价跌破900元,剑南春水晶剑失守400元大关。全行业库存超2000亿元,次高端产品(300 - 800元)动销率不足40%,部分区域库存周转天数超18个月。在市场份额方面,头部集中与区域分化趋势明显。六大头部酒企营收占比达86.5%,利润占比超90%。
据相关数据,茅台酒的价格自2024年初开始显著下降,目前零售价格大约在2100元至2200元之间。具体来说,2024年初,53度500ml飞天茅台散瓶酒的价格为2695元,而到了年底降至2220元,跌幅超过17%。进入2025年,茅台酒的价格继续下行,目前散瓶茅台的零售价格在2200元左右。白酒在利润方面,下滑也比较明显,比如洋河股份2024年营收289亿元,同比下滑13%;归属净利润66.7亿元,同比下滑33%。酒鬼酒公布2024年度报告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9.33万元,同比下降9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70.36万元,同比下降98.75%。
另据中国酒业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编写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有超过60%的经销商、终端零售商表示库存增加,超过30%表示面临着现金流压力;超过40%表示实际销售价格的倒挂程度有所增加,超过50%表示利润空间有所减少。
从供需层面来看,头部企业逆势扩产,但需求却呈现“哑铃分化”:800元以上高端酒因投资属性弱化需求萎缩,300元以下光瓶酒占比78.78%,次高端成库存重灾区。并且,90/00后白酒消费量仅为60/70后的1/3,且呈现“低频次、低客单、低度化”特征,年轻消费者对传统白酒接受度仅35%,白酒行业面临着年轻消费群体“失联”的困境 。
淡季白酒企业面临的困境
夏季白酒消费场景大幅萎缩,餐饮场景中啤酒、饮料成为主流,白酒消费主要集中在宴席、商务等刚需场景,但占比显著下降。为刺激消费、加速产品周转,酒商陷入内卷,市场价格不断降低,甚至低于厂家指导价,促销力度也越来越大,导致价格透明、利润薄弱,长期来看还会影响酒企品牌与信誉,降低酒商运营的可持续性。
消费理性回归,性价比产品成为消费群体追求的对象,市场消费驱动力进一步弱化,影响酒企产品销售。新技术迭代频繁,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酒商运营难度增加,白酒企业也需要适应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否则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白酒企业淡季自保策略
品牌建设与营销创新
1. 文化赋能与高端圈层绑定:在淡季消费者注意力竞争减弱,品牌传播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企业可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品牌势能,如五粮液在博鳌论坛期间以“和美共生”理念绑定高端圈层,通过品鉴会、免税渠道精准触达国际客群,海南市场销量增长超20%。白酒企业可以挖掘自身品牌文化内涵,举办文化主题活动,吸引消费者关注。
2.数字化营销与破圈传播:利用私域小程序、直播电商等工具实现BC一体化,直接触达消费者。比如贵州省仁怀市三官楼王秉乾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在4月份刚刚举行的郑州糖酒会上,在展厅搭建直播间,利用达人直播带货,让消费者在直播间直接下单购买,为白酒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营销的思路。
此外,酒企还可以结合高考、升学宴等热点,推出定制酒标服务,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传播实现低成本裂变,扩大品牌影响力。
产品创新与优化
1. 开发适合夏季的产品:夏季主推38°- 42°低度酒、100ml - 250ml小瓶装,降低饮用门槛,如全兴大曲“买酒赠矿泉水”。借鉴鲁能集团“祁连冰川酒”,融入“降火”“解腻”等健康概念,打造夏季专属卖点,满足消费者在夏季对健康和口感的需求。
2. 优化产品组合:以行业趋势洞察为源点,改变传统盲目采购的运作模式。在清香酒起势形势下,可以加大清香产品比例;另外,还可以关注精酿啤酒等新兴赛道,在适当季节前加大采购并进行市场运作准备。
渠道拓展与精细化运营
1. 拓展新兴渠道:瞄准夜经济,针对大排档、烧烤摊等夏季热门餐饮场景,推出小容量、低单价光瓶酒,适配高频次消费需求。
2. 终端陈列升级与团购渠道突破:制定标准化陈列方案,开展“陈列竞赛”激励经销商业务员,提升终端曝光率。瞄准政商务礼品、企业福利采购,通过“品鉴会 + 会员积分制”绑定核心客户,如泸州老窖“共享酒厂”模式,提高产品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和销量。
3. 数字化工具赋能渠道管理:利用酒客多等SaaS平台打通终端动销数据,实时监控库存、优化铺货策略,实现渠道的精细化运营,提高运营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厂商协同与合作
1. 经销商分级管理:根据淡季打款、终端铺货效率划分经销商等级,匹配差异化的返利政策,激励经销商积极销售产品,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2. 联合培训体系:淡季组织经销商参与营销培训,提升终端服务能力,如双沟集团联合高校开设课程。通过联合培训,厂商之间可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3.厂商抱团共赢:针对经销商或开发商的产品动销困难情况,厂家可以与经销商共进退,厂家可以利用强大的资金、资源系统实力,针对经销商或开发商动销困难的产品,实行调换货品,或包销政策,这样可以为经销商解决后顾之忧。贵州省仁怀市三官楼王秉乾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初就开始着手搭建供应链共赢体系,实现“商家卖不出去的库存产品,厂家帮忙销售”的厂商共进退、抱团发展的共赢格局。
白酒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无法避免,但淡季恰恰是企业修炼内功、重构竞争力的黄金期。通过品牌价值深挖、场景精准卡位、渠道生态共建、产品创新优化以及厂商紧密协同,白酒企业不仅能实现淡季逆势增长,更能为旺季爆发积蓄势能。
总之,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白酒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变革和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穿越行业寒冬,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小莉美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