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3日讯在德州禹城,有这样一位公益人,他既是扶危助困的“热心人”,又是便民为民的“暖心人”。十年来,他在街头巷尾安装打气筒4000多个,在沿河护栏配备救生设备1000余套,他还点亮了200多户留守家庭的回家路。今天,让我们走进“公益人”孙志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3日讯在德州禹城,有这样一位公益人,他既是扶危助困的“热心人”,又是便民为民的“暖心人”。十年来,他在街头巷尾安装打气筒4000多个,在沿河护栏配备救生设备1000余套,他还点亮了200多户留守家庭的回家路。今天,让我们走进“公益人”孙志勇。
前几天,在德州禹城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车相撞,车辆变形,孙志勇与家人路过时毫不犹豫冲上前,带领路人合力救出被困司机,并转移至安全地带。这样的街头救援和随时帮忙,对孙志勇来说已成条件反射。
“当时没考虑那么多,看见就力所能及搭把手。刚开始就顺手帮着有需要的人们到家里换个灯泡,检查检查电路,后来发现这些小事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自己心里也挺高兴。”禹城市阳光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孙志勇说。
从2014年发起禹城市阳光志愿社团以来,孙志勇的身影就活跃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和困难群众家中。他还带领志愿者在当地学校门口、菜市场周边等100多个民生点位,安装免费打气筒,如今这个数字已突破4000。每年超500次的维修更换,让这些“自行车小卫士”始终保持着最佳状态。
“今天早上我上班,突然发现车子没气了,看到不远处有个打气筒,正好过来,车子也打上气了,也解决了上下班路上的难题了,我觉着非常贴心。”禹城市民徐同同告诉记者。
翻开孙志勇的公益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上千条志愿活动。自2023年起,他们团队又将目光投向留守群体。目前,已为207户家庭安装上声控灯,并帮着他们排查、更换老化的电路及用电设备。
“因为我对象身体不好,家里有些事他干不了,每次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给孙志勇打电话。特别是给我们楼道里安装了声控灯,以后上下楼就方便多了,真是打从心里感谢他。”禹城市宜家北苑居民王美荣说。
随着夏日来临,孙志勇又开始了新的守护。他带领志愿者在当地小清河、徒骇河沿岸,悬挂醒目的救生圈,八年来累计巡河2000余次,配备救生衣1500余件、救生圈500余个,构筑起防溺水的安全线。在他带领下,禹城市有600多人加入公益队伍,常态化开展助老爱幼、资学助困等志愿服务,让爱心传递流动,微光成炬,照亮城市。
“认识孙叔已经有十年了,初中时期孙叔资助了我一笔上学的费用。当时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想从事 公益事业的种子,现在我大学毕业了,工作时间也宽裕,也会积极去参加公益事业,也想把温暖传递给大家。因为自己淋过雨,也想有能力了为大家撑把伞。”禹城市志愿者王延良说。
“现在我们的志愿团队已经发展到600多人,最小的志愿者才10岁左右。上个月还有几个年轻人找到我,说要和我一起做服务,这种接力的力量,比任何荣誉都珍贵。”孙志勇欣慰地说。
闪电新闻记者 郑秀程 胡辛炜 德州台 吕秀华 禹城融媒 路洪玉 魏泽华 张金春 德州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