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常用的地名用字——塱,你知道怎么读吗?有什么意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08:48 1

摘要:岭南的雨季,我撑着伞走过佛山塱头古村,青石板路上的水洼里漂着木棉花瓣。抬头看见村口石碑上的"塱"字,忽然觉得这个由"土"与"朗"组成的汉字,就像一片被珠江水浸泡了千年的湿地——左边的"土"是肥沃的冲积平原,右边的"朗"是水网间闪烁的天光,合起来便是岭南先民对水

岭南的雨季,我撑着伞走过佛山塱头古村,青石板路上的水洼里漂着木棉花瓣。抬头看见村口石碑上的"塱"字,忽然觉得这个由"土"与"朗"组成的汉字,就像一片被珠江水浸泡了千年的湿地——左边的"土"是肥沃的冲积平原,右边的"朗"是水网间闪烁的天光,合起来便是岭南先民对水乡泽国最精准的命名。

“塱”的读音为“lǎng

释义

1. 名词,用于地名。

2. 方言,江河、湖泊旁的低洼地。在广东地区,人们会用“塱”来描述靠近江边或湖边的低洼地带,这些地方通常适合农业种植,如“低塱田”。

拆开来瞧,"土"字旁是岭南大地的底色——西江、北江带来的泥沙在此淤积,形成了无数块低于水平面的洼地;右边的"朗"并非空有其音,在古粤语里,"朗"既指"明亮",也暗合"埌"(空旷之地)的意涵。先民站在高处俯瞰,只见河涌如银链交织,其间的小块陆地在水光中明明灭灭,便用"塱"来命名这些被水环抱的冲积平原,像给每块土地都别上了一枚水做的徽章。

翻开《广东通志》,带"塱"的地名多如星子:广州的大朗、东莞的麻涌塱、肇庆的蚬壳塱……这些名字里藏着一部微缩的地理志——"塱"必与水相关,或是河道分岔处的沙洲,或是洪水退去后留下的肥沃滩涂,就像珠江在奔跑时遗落的翡翠碎片,被先民捡起来,用篱笆围起,播下稻种,养起塘鱼,让潮湿的土地里长出了烟火人间。

组词

1. 元塱:地名,在广东省。

2. 低塱田:靠近江湖边的低洼田地。

3. 塱边村:以“塱”为特征的村落名称。

4. 塱头:指低洼地的边缘。

5. 塱尾:低洼地的末端。

6. 塱中:低洼地的中部。

7. 塱田:低洼的田地。

8. 塱地:低洼的地面。

9. 塱边路:靠近低洼地的道路。

10. 塱上:低洼地的上方。

11. 塱下:低洼地的下方。

12. 塱前:低洼地的前方。

13. 塱后:低洼地的后方。

14. 塱左:低洼地的左侧。

15. 塱右:低洼地的右侧。

16. 塱中村:位于低洼地中部的村落。

17. 塱边河:流经低洼地边缘的河流。

18. 塱田路:通往低洼田地的道路。

19. 塱边桥:跨越低洼地边缘的桥梁。

20. 塱尾路:通往低洼地末端的道路。

走进顺德的桑基鱼塘,才懂"塱"字里藏着的生存哲学。这些低于河面的"塱地",雨季常被洪水淹没,聪明的先民便开挖沟渠,将洼地改造成"基塘"——垫高的土基种桑树,低洼的塘里养鱼,塘泥又成为桑树的肥料,形成"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基"的生态循环。

塱头村的古祠堂前,至今保存着清代的"禁约碑",上面刻着"不得私占塱地开塘"的乡规。那些写在族谱里的迁徙故事,总少不了"见塱而居"的记载——祖先们沿着河道漂流,看见某处塱地水草丰美、泥土发黑,便停下脚步,用木桩和竹篱搭建起第一间茅屋,让"塱"字从此有了人烟的温度。

前些年在南沙湿地,看见栈道旁的标识牌上写着"十九涌塱",忽然觉得这个古老的字正焕发新生。生态保护让曾经的围垦塱地恢复成候鸟栖息地,冬天的滩涂上,红嘴鸥在浅水区踱步,远处的蚝排随波轻晃,"塱"字不再只是农田的代号,更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注脚。年轻的文创团队用"塱"字设计logo,将水波纹融入笔画,让古老地名在旅游手册和明信片上,重新流淌出珠江的韵律。

我是云书,一个拼尽全力寻找热爱的人,希望同频的你我,一起向着光,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关注【云书笔记】,和大家一起成长。

来源:云书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