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国发表论文情况:美国11篇;中国7篇;瑞士、德国和英国各2篇;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和科研合作组织(XRISM)等各1篇。
5月14日,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线上论文更新。本周共上线研究论文30篇。
各国发表论文情况:美国11篇;中国7篇;瑞士、德国和英国各2篇;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和科研合作组织(XRISM)等各1篇。
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各发表1篇。
北京理工大学(第2篇)、香港科技大学(第3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首篇)、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首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首篇)、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首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脑所)(首篇)各发表1篇。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小型化、低功耗的系统,能够精确传感和无线传输LIB内部的温度和应变信号,对其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项研究工作工作为设计具有安全警告和故障定位功能的下一代智能高容量锂离子电池(LIB)奠定了基础。
图1:用于LIB内部温度和应变信号的精确传感和无线传输的植入式传感系统
北京科技大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方岱宁教授为论文压轴作者。
论文第一通讯作者为国际材料和工程领域顶级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与科学院两院院士、清华大学高华建教授(在西交大和哈佛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
国家级青年人才、北京理工大学陈浩森教授等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人员揭示了零折射感应光子学、拓扑光子学和奇异光学之间的联系,这使得利用极值-参数超材料的固有拓扑来操纵时空拓扑光场成为可能。
香港城市大学为论文“共一共通”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第一通讯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陈子亭教授【香港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在香港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
研究人员利用过去的信息,通过基于物理的回归模型进一步预测南亚夏季风环流和降雨量,与气候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良好,在高任务情景下,空间相关系数约为0.8和0.7。这些发现强调了过去类似物的潜力,在古气候重建的支持下,改善了未来南亚夏季风预测。
数据表明,宿主合法因子如何通过选择性靶向共生神经酰胺分子来促进肠道免疫稳态。
研究人员确定了44个具有达尔文正向选择强烈特征的基因组区域,涵盖了89个涉及身体特征和免疫反应等不同生理系统的基因。人群中大量新的基因组变异突显了研究区域人群的必要性,这些人群可以帮助回答与史前、遗传适应和复杂疾病相关的关键问题。
研究人员为金属氢的分子到原子转变的性质提供了线索,推测氢分子聚合会持续到金属化。
研究表明,不同的ABM-相关融合上调共享转录网络,从而干扰腹侧端脑神经祖细胞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致癌转化。这些发现揭示了靶向ABM治疗的新途径。
来源:小虎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