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学与企业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大道知行讲堂第81期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西北大学王子今教授主讲,从天地间一大变局、天下一统和天下一致、秦赵之坑若循环、文化演进与知识人的活跃表演、秦统一进程中的文化理念变化、技术发明与生产进步等方面,与大家一起
近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学与企业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大道知行讲堂第81期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西北大学王子今教授主讲,从天地间一大变局、天下一统和天下一致、秦赵之坑若循环、文化演进与知识人的活跃表演、秦统一进程中的文化理念变化、技术发明与生产进步等方面,与大家一起探究《天意新局:战国至秦汉之际的社会历史进步》。本次讲座共分为三期讲述,在搜狐、快手、抖音、视频号、B站五个平台播出,共计 17 万余人在线观看。
讲座伊始,王教授谈到,东周至秦代,是中国历史思想文化创新最突出的时代,也是生产力跃进与技术发明丰收的时代。对于周秦之间重要历史“变局”的考察、理解和说明,除了政治形式、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之外,当时人们的天下意识和海洋意识、周秦时代的文化演进与知识人的活跃表现、技术进步与科学发明的成就、新的地理格局与区域形势都体现出值得重视的历史特点。
王教授介绍道,战国至秦汉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充满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堪称“天地间一大变局”。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时期进行剖析,为我们理解这段复杂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并重点分析讲述了司马迁提出的“周秦之间”概念、以及后世学者对周秦之间历史变局的不同解读。
随后,王教授讲述了“天下一统”“天下一致”“天下一家”概念的出现及涵义。他提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这一理念则体现了早期政治意识的进步,《竹书纪年》《周书》《吕氏春秋》等典籍都有相关表述,西汉时期这一理念形成政治影响,强调了政治权力不应为一人所独占,体现了对政治公平和社会平等的早期追求。
谈及战国至秦汉之际战争与社会的反思,王教授讲道,战国至秦汉之际,战争频繁且惨烈,“秦赵之坑若循环”这一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并举例讲述了长平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王教授强调,周秦之间,诸子学术号称极盛,堪称中国文化的原创时代,并详细介绍了范蠡之学、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齐国的稷下学等知识人的活跃表演。此外,秦统一进程中,秦人对东方文化的态度,早期呈现出明显的敌视倾向,随着秦向东进取,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其文化理念逐渐发生转变,并着重讲述了以“廉”为标本的秦政治道德导向。
王教授讲到,秦人在文化上重视实用之学,这一特点在技术发明与生产进步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并举例讲述了在水利经营、交通建设、机械发明、动力革命、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他认为,秦在技术层面的优胜条件成为秦实现统一的因素,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以及科学发明与技术革命。
最后,教授总结道,战国至秦汉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实现显著变革,完成重要进步的时期,其政治、文化、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秦的统一,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天下一统”,也为文化上的“天下一致”奠定了基础。知识人的活跃表演,推动了学术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时期的历史进步,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大道知行讲堂”系列讲座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学与企业管理委员会组织举办,帮助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装自己,学以致用。下场讲座届时会在“大道知行”微信平台发布相关信息,敬请期待。
来源:大道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