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商与实体店的博弈中,"关闭电商" 成为部分实体从业者的极端诉求。但从经济规律、消费逻辑和产业生态来看,这种假设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 实体店的困境绝非简单归因于电商冲击,关闭电商更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而非带来行业复兴。
在电商与实体店的博弈中,"关闭电商" 成为部分实体从业者的极端诉求。但从经济规律、消费逻辑和产业生态来看,这种假设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 实体店的困境绝非简单归因于电商冲击,关闭电商更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而非带来行业复兴。
早在 2003 年淘宝诞生前,实体店已面临租金暴涨难题:1998-2002 年,北京核心商圈租金年均涨幅达 18%,远超 CPI 增速。传统实体店依赖 "地段红利",2010 年上海南京东路商铺租金达 150 元 /㎡/ 天,相当于普通职员 3 天工资,这种成本结构在电商零地租模式下必然失衡。
传统零售的供应链存在多层加价问题:服装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需经过 4-6 级经销商,加价率普遍超过 500%。而电商直营模式可将加价率控制在 200% 以内,2024 年数据显示,京东自营家电毛利率仅 12%,倒逼实体店压缩中间环节。
直至 2015 年,全国连锁超市的平均客户响应时间仍达 8 分钟,而电商客服实现 7×24 小时秒级响应。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实体店的体验服务停留在 "陈列式销售",2023 年调查显示,仅 23% 的实体店提供个性化导购服务,远低于消费者期待。
中国电商已形成完整生态:2024 年快递业务量达 1300 亿件,支撑 3.8 亿农村消费者网购。关闭电商将导致:
县域市场出现 "购物真空",中西部县城居民购买 3C 产品需驱车 120 公里;·生鲜电商消失将使一线城市 60% 的家庭面临买菜难,2024 年美团买菜覆盖的社区,菜价较传统菜场低 15%。电商带动的就业远超表面数据:2024 年美团、京东等平台创造 2300 万灵活就业岗位,其中 60% 来自农村转移劳动力。关闭电商将直接导致:
·快递行业 800 万从业人员失业,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人口;·衍生的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新职业消失,2024 年直播电商创造 320 万新就业,平均月薪达 8500 元。电商倒逼制造业升级的案例已成为中国经济亮点:2024 年 C2M 模式使青岛家纺产业库存周转率提升 40%,生产成本下降 22%。关闭电商将导致:
中小企业失去数据驱动的生产依据,2023 年淘宝 1688 平台为 300 万工厂提供市场趋势预测;农业数字化退回到 2015 年前水平,2024 年拼多多助销农产品超 6400 亿元,带动 580 万农户增收。成功转型案例证明体验价值的不可替代性:
盒马鲜生通过 "生鲜超市 + 餐饮体验",2024 年坪效达 8.2 万元 /㎡,是传统超市的 3 倍;西西弗书店打造 "阅读 + 咖啡 + 文创" 复合空间,客均停留时间达 90 分钟,会员复购率 65%。O2O 模式已展现协同效应:
苏宁易购 "线上引流 + 线下体验",2024 年 618 期间线下门店客单价提升 28%,线上下单占比达 45%;沃尔玛通过京东到家实现 3 公里内 1 小时达,2024 年线上销售占比突破 35%,带动整体营收增长 7%。政府正在构建良性零售生态:
2024 年商务部《城市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支持实体店数字化改造,北京三里屯商圈改造后客流回升 12%;税务政策差异化扶持,对社区便利店实行核定征收,2024 年全国新增社区店 18 万家,存活率达 78%。亚马逊崛起后,美国实体店经历痛苦转型:
梅西百货关闭 300 家低效门店,聚焦城市核心商圈体验店,2024 年同店销售额增长 5%;沃尔玛收购Jet.com后,线上线下融合使电商销售额突破 2000 亿美元,占集团总营收 12%。在电商渗透率仅 10% 的日本,实体店通过极致服务保持优势:
唐吉诃德 24 小时营业 + 沉浸式商品陈列,2024 年海外游客购物占比达 35%;茑屋书店构建 "生活提案型" 空间,会员超 6000 万,带动周边商业体客流提升 40%。关闭电商如同 "倒洗澡水倒掉婴儿",既无法解决实体店的内生性问题,更会摧毁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实体店的未来不在于消灭对手,而在于激活自身的不可替代性:通过体验升级接住消费回流,通过技术赋能弥补效率短板,通过场景创新重构消费关系。
正如中国零售业协会 2024 年报告指出的 —— 未来五年将是 "实体价值重估期",那些能将 "地段优势" 转化为 "体验优势"、把 "客流数据" 沉淀为 "情感连接" 的实体店,终将在新零售生态中找到专属定位。电商与实体店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共生共荣的价值共同体,这才是中国零售业可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
来源:百万光束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