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何时都不晚!看钱塘50+江阿姨的“乘风破浪”之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09:07 2

摘要:在杭州下沙大学城文津路上,一家仅设八张餐桌的巴基斯坦风味餐厅成为新晋网红。推开大门,南亚风情的装修风格与叮当作响的铜制餐具映入眼帘,空气中交织着孜然、豆蔻与玛萨拉香料的馥郁气息。外国留学生与本地食客比邻而坐,用不同的语言交流着美食带来的喜悦。而穿梭其间的灵魂人

在杭州下沙大学城文津路上,一家仅设八张餐桌的巴基斯坦风味餐厅成为新晋网红。推开大门,南亚风情的装修风格与叮当作响的铜制餐具映入眼帘,空气中交织着孜然、豆蔻与玛萨拉香料的馥郁气息。外国留学生与本地食客比邻而坐,用不同的语言交流着美食带来的喜悦。而穿梭其间的灵魂人物,是51岁的老板娘江银凤——这位扎着马尾、系着围裙的安徽阿姨,既能用流利的英语招呼客人,又能在后厨娴熟揉制咖喱角面团。她的二十年创业史,如同一锅慢火熬煮的“奶茶”,将小城女性的坚韧与时代机遇的醇香完美交融。

“不安分”的创业心:从日杂到餐饮的拓荒之旅

江银凤的创业基因,早在安徽老家就已深深埋下。初中毕业后,她便投身创业浪潮,在村里开了一间日杂店。“那时候跟着父亲学做生意,他总说‘待人要实诚’,这四个字我记了一辈子。”江银凤回忆道。

后来,江银凤和丈夫来到沈阳,在一家工厂打工。凭借自身的努力,她成了工厂的车间主任。事业上的成就感并未让她停下探索的脚步,不安分的创业之心依旧在她胸中跳动。2003年,沈阳的街头,印度留学生的身影逐渐增多。江银凤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异乡人对家乡味道的深切渴望。当时,异国风味餐饮在沈阳还十分稀缺,怀揣着创业的激情与对市场的洞察,她毅然决定开设一家印度餐厅。

为了做出地道的印度菜,江银凤全身心地投入到经营和学习中。她没有专业的烹饪知识,就靠观察留学生做饭、借厨房给他们办派对,一点一点地琢磨咖喱角、手抓饭等菜品的地道做法。从食材的挑选,到香料的配比,再到菜品的烹饪,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她的餐厅迅速吸引了众多印度留学生以及其他外国客人,餐厅生意日益红火。

逆境突围与新生:觅得异国风味新航向

然而,生活的无常总是让人猝不及防。疫情的出现,给江银凤的餐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餐厅无法正常营业,客源锐减,亏损超过百万,江银凤选择了闭店,在外卖平台上打包起了菜品。“那段时间真的很难,好几个春节都没有回老家。”江银凤说起往事,眼眶不禁泛红。但即便身处困境,她心中的创业之火始终未曾熄灭,一直在寻找新的机遇和出路。

2023年,一次偶然的杭州之行,为江银凤打开了新的视野。她发现杭州外国人数量众多,尤其是下沙大学城,外国留学生云集。多元的文化氛围和庞大的异国客源,让她看到了新的商机。“父亲从小带我开店,做生意早已是本能。”江银凤感慨地说道。于是,她再次走上了创业之路。

起初,她选择在浙江理工大学的食堂里重新开业,凭借着独特的菜品和热情的服务,很快便吸引了大量顾客。随着客流量急剧增长,原有的场地已无法满足需求,她果断将餐厅迁至校外独立门店。

随着对市场的深入了解,江银凤发现印度菜与巴基斯坦菜系本出同源,且中巴友谊深厚。经过深思熟虑,她再次做出大胆的决定——转型做巴基斯坦菜。这一决策不仅满足了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思乡之情,也成为外企接待外国客户的优质选择,让餐厅在杭州餐饮市场中脱颖而出。

性价比与真诚:铸就独特餐饮品牌的基石

在餐厅的经营中,江银凤始终将性价比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招牌咖喱角10元两个,这个价格从她在沈阳开店时就未曾改变,至今已有20年。

除此之外,从食材的采购到菜品的制作以及店里的装修,江银凤都亲力亲为。餐厅采用开放式厨房的设计,让客人能直观地看到食材的新鲜和制作过程。透明化的操作不仅增加了顾客的信任感,也让他们感受到了餐厅对品质的严格要求。对于菜品的味道,江银凤有着绝对的自信。采访间隙,她自信地用英文向一位在店就餐的外国小伙询问手抓饭的味道如何,小伙笑着向记者比出大拇指。据江阿姨说,这位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留学生,经常来店里用餐,有时候一天两餐都在这里解决。这样的顾客反馈,无疑是对菜品味道最好的证明。

江银凤还十分注重与客人的交流。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且从未出过国门,但她却能用英语与客人无障碍交流。她笑着回忆起刚学英文时的趣事:“一开始根本不懂礼貌用语的细微差别,对客人说‘please sit down’,结果对方笑着纠正我,说这样表达太直接了。”原来在英语语境中,“sit down”带有命令口吻,更礼貌的说法是“please take your seat”。“十几年前都还没有翻译软件,全靠硬着头皮和客人交流,现在使用手机软件就能翻译,但我还是喜欢直接沟通,这样客人会觉得被尊重。”江银凤说道。通过与客人的交流,她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还深入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饮食习惯,为餐厅的菜品研发和服务优化提供了灵感。

“斜杠中年”的创新:短视频里的美食与故事

江银凤堪称“斜杠中年”的典范,凭借对短视频的热爱,在抖音和视频号上积累了大批粉丝。从拍摄构图到后期剪辑,她全靠自学摸索,用镜头记录下餐厅里的温暖瞬间:定居中国20年的外国友人驱车百里,只为寻觅记忆中的家乡味道;前来庆生的留学生,将她亲切唤作“中国妈妈”;外企高管带着客户,专程体验这位能说流利英语的中国阿姨的热情服务……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在她的镜头下鲜活生动,视频播放量最高的一条更是突破20万次。

“视频号内容靠的就是真实,外国朋友觉得亲切,自然愿意分享给身边人。”江银凤说道。短视频不仅为餐厅吸引了更多客流,更成为她与顾客互动的新窗口。通过镜头,她将巴基斯坦美食文化与餐厅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这家藏在大学城的小店成为网络热门打卡地。“最神奇的是,有位巴基斯坦客人在刷我的视频时,竟然找到了儿时在家乡的玩伴。”江银凤分享道。

尝到短视频带来的“甜头”后,她又大胆试水直播赛道,在镜头前现做咖喱角、讲解巴基斯坦饮食文化。凭借这份坚持与创新,短视频不仅为餐厅注入了新活力,更让她在数字时代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跨文化传播之路。

爱出者爱返:从生意到文化交流的华丽转身

江银凤把餐厅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每天清晨8点,她便来到店里备菜,牛羊肉从清真店直供,她亲自切配腌制;店铺的装修设计,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她的心血。餐厅的照片墙上,存满了她与客人们的回忆:有从沈阳一路追随到杭州的老客,从自己还是初中生吃到孩子也成了初中生;有外国客人用翻译软件写下“这是我在中国的第二个家”……这些照片和留言,不仅是餐厅成长的见证,更是江银凤与顾客之间深厚情谊的体现。

爱出者爱返,她的座右铭简单而深刻。“我一个初中学历的女人,能把巴基斯坦菜做出点名堂,靠的不是技巧,是真心。”江银凤感慨地说,“餐饮不只是买卖,更是连接人与人的纽带。外国客人吃完竖起大拇指,中国企业因一顿饭谈成合作,我就知道,这条路我走对了。”

在餐厅里,江银凤还搭建了公益墙,热心地帮中外友人对接各种需求。外国学生找中文老师,中国企业寻外贸合作,她都积极帮忙。曾经有一位巴基斯坦学生,通过江银凤的帮助,找到了一份跨境电商的工作;还有中国创业者,在她的牵线下,与中东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利他就是利己,这是刻在我骨子里的信念。”江银凤坚定地说道。她的餐厅不仅是一个用餐的场所,更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从日杂店老板娘到巴基斯坦菜代言人,江银凤的创业故事充满了色彩。她用20年的时间证明,只要怀揣着对人的真诚和对味道的执着,就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她在视频号中的那句“我50岁重新开始,晚了吗?”也激励着无数创业者去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无论何时出发,都不算晚。

记者:李晨晨

来源:钱塘新区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