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厚植生态底色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09:19 1

摘要:在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科研人员通过保护恢复栖息地、种群监测、社区共管共建等就地保护手段,以及积极攻关朱鹮的人工繁育技术,探索朱鹮的野化放归,使朱鹮的栖息地面积由发现时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创造了从孤羽七只到万鸟竞翔的生态奇迹,谱写了陕西生

近年来,洋县以朱鹮保护为契机,不断强化秦岭生态保护,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在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科研人员通过保护恢复栖息地、种群监测、社区共管共建等就地保护手段,以及积极攻关朱鹮的人工繁育技术,探索朱鹮的野化放归,使朱鹮的栖息地面积由发现时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创造了从孤羽七只到万鸟竞翔的生态奇迹,谱写了陕西生态文明史上拯救濒危物种的盛世华章。如今,在洋县的田间阡陌,朱鹮随处可见。它们或在水田中觅食,或在天空翱翔,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

除了朱鹮,洋县还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位于洋县华阳镇的华阳景区,被称为“秦岭四宝园”。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这些珍稀动物。此外,该县还发现了陕西羽叶报春等珍稀植物。这些物种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秦岭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洋县在秦岭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坚持守好生态红线,严格落实林(山)长制、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秦巴“五乱”、河湖“四乱”问题排查整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通过强化联动发力、消除安全隐患、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检查和秦巴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等工作,逐步形成各部门职责明确、齐抓共管、信息互通的工作合力,为巩固秦岭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保驾护航。

同时,洋县还积极推进以秦巴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林(山)长制,成立县、镇、村三级秦岭生态保护网格巡查员队伍,利用无人机等设备现场核查秦岭区域卫星图片疑似图斑,确保整治取得实效。森林覆盖率达到71.59%。去年收获优良天数352天,空气优良率达96.2%。在水污染综合治理和水生态系统修复方面,积极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实施“5+1”治水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汉江流域水质优良,国省监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优良比例达到100%,全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洋县在秦岭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不仅让自然之美得以充分展现,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 毅 通讯员 张恤民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