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可不少农户却遇到了“白穗危机”。麦田里本该饱满的麦穗变得空瘪,严重的地方减产甚至达到一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怎么解决呢?
小麦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可不少农户却遇到了“白穗危机”。麦田里本该饱满的麦穗变得空瘪,严重的地方减产甚至达到一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白穗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四个:病害、虫害、缺素和干热风。赤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尤其是在扬花期遇到阴雨天时容易爆发。感染后,麦穗会先出现水渍状斑点,然后变成粉红色霉层,最后整穗枯死。还有一种叫茎基腐病的,它从根部入侵,让茎秆发黑腐烂,导致麦穗得不到养分而变白。除了病害,蚜虫和吸浆虫也是罪魁祸首。蚜虫喜欢聚集在麦穗上吸食汁液,还会传播病毒;吸浆虫则潜伏在颖壳里,直接吸干正在灌浆的麦粒。
营养缺失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土壤缺硼,花粉发育就会出问题,导致麦穗结出大量空粒。而缺锌会影响植株生长,使根系发育不良,最终影响产量。此外,干热风也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当高温低湿的天气来临时,小麦蒸腾作用加剧,叶片卷曲,麦穗干枯。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关键在于预防和管理。第一招是从源头抓起,比如用合适的种衣剂给种子包衣,能有效防止多种病虫害。播种前还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减少病原菌数量。第二招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加强管理。返青期喷洒药物防治纹枯病,抽穗扬花期做好“一喷三防”,也就是同时对付赤霉病、蚜虫和干热风。灌浆期补充磷酸二氢钾和流体硼,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延长叶片功能期。
应急措施也很重要。如果发现赤霉病中心病株,要迅速采取行动遏制病菌扩散。面对干热风,可以在来临前喷施芸苔素内酯和腐殖酸叶面肥,帮助小麦降低蒸腾速率,缓解高温带来的压力。 河南的一位老农司大叔就用这些方法成功扭转了局面。他家50亩地之前因为茎基腐病,白穗率超过三成,后来通过种子包衣、及时用药和精准施肥,亩产一下子突破了1300斤,比往年多收了近300斤。他说:“早防早治才是硬道理,投入的钱根本不算啥。” 其实,小麦灌浆期的白穗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抓住预防为主的原则,科学管理,就能让麦穗重新变得金黄饱满。农业虽然没有捷径,但只要方法得当,丰收并不遥远。 来源:湖北电视台-生活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