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专业的设计图纸,没有现代化的建筑工具,张素英只凭借一双饱经沧桑的手和捡来的垃圾完建造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
那一年,张素英背着一个简陋的蛇皮袋,在一处废弃的瓦砖窑默默地完成了一件令人惊叹的壮举。
没有专业的设计图纸,没有现代化的建筑工具,张素英只凭借一双饱经沧桑的手和捡来的垃圾完建造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
五年,一座高达7米、结构复杂的三层洋楼逐渐在这片荒地上拔地而起。
可一夜之间张素英和她精心打造的"城堡"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张素英和她的"城堡"去了哪里?为什么辛苦建造了五年的房子会突然消失?
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的一个偏远山村,一座独特的"城堡"悄然矗立,吸引了众多目光。
这座建筑的存在,如同一个突兀的符号,打破了这个普通村落的平静。它的出现,源于一位名叫孟小为的艺术家的偶然发现。
2017年,孟小为在这个山村采风时,被这座奇特的建筑所吸引。远远望去,这座三层高的建筑形似西洋城堡,却又带着浓厚的本土气息。
它底层方正,二层设有露台,中心耸立着一个方形塔楼,整体呈"凸"字形。这种独特的结构在周围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散发着一种粗犷的美感。
村民们对这座"城堡"既感到好奇,又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纷纷猜测这座建筑的来历和用途,但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直到孟小为的到来,这个谜团才逐渐揭开。
奇怪的流浪者
建造这座"城堡"的是一位名叫张素英的60岁女性。她的出现如同一个谜,突然间就成为了村子里的一员。
张素英来自湖北,但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选择来到这个偏远的甘肃山村。她的到来和存在,为这个平静的村落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与普通流浪者不同,张素英虽然生活简朴,但举止得体,言谈有礼,她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
这种特质让她在村民眼中显得与众不同。她的存在,挑战了人们对流浪者的固有印象。
而张素英建造"城堡"的过程,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
从2012年开始,她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独自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她的建材来源十分特别—全部来自附近的垃圾场。
在别人眼中的废弃物,在她手中变成了建筑的宝贵材料。
每天,张素英都会去垃圾场搜寻可用的材料。她收集砖头、石块、铁丝等各种废弃物,然后用手一点一点地将它们运回建筑地点。
张素英的日常生活简单而有规律。尽管居住环境简陋,她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仪式感。
每天早晨,她都会仔细梳洗打扮,保持整洁的形象。她的生活主要围绕着"城堡"的建造,但也会抽时间帮助村民们干农活。
令人惊讶的是,张素英拒绝接受村民的物质帮助,但却愿意为村民无偿劳动。这种行为让村民们感到困惑,但也因此对她产生了好感。
张素英对物质条件表现得异常淡然,似乎建造"城堡"才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
"城堡"的内部世界同样引人入胜。尽管空间简陋,但布局独特,充满了张素英的个人风格。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收集的各种衣物,这些衣服被整齐地悬挂在房间里,仿佛一件件艺术品。
张素英解释说,这些是她为其他流浪者准备的,展现了她内心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怀。
孟小为对张素英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起初,他只是被这座奇特的建筑所吸引,但随着深入了解,他发现张素英本人比"城堡"更加引人入胜。
他决定拍摄一部以张素英为主角的纪录片,希望通过镜头捕捉这个独特个体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在拍摄过程中,孟小为逐渐揭开了张素英神秘面纱的一角。他了解到,张素英曾经有过家庭,有丈夫和女儿。
但在50岁左右时,她选择离开家庭,开始了流浪生活。对于离开的原因,张素英始终保持沉默,这成为了她生平中最大的谜团之一。
张素英对爱情和自由有着独特的看法。当被问及为什么离开丈夫时,她平静地回答:"我不爱他。"
通过长期观察,孟小为对张素英的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沉默寡言,但并非冷漠。
相反,她对人彬彬有礼,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教育背景。她独立自主,不愿依赖他人,这种态度在她的生活方式中得到充分体现。
尽管外表简朴,张素英的内心世界却异常丰富和复杂。她对艺术似乎有着天生的感觉,这不仅体现在"城堡"的设计上,也表现在她对生活细节的处理中。
她的存在,就像是一个行走的谜题,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理解。
然而,张素英的"城堡"梦想最终遭遇了残酷的现实。
城堡碎掉了,她也“碎”掉了
张素英的"城堡"梦想在2018年迎来了戏剧性的转折。当地政府将这座耗时五年、倾注了她全部心血的建筑认定为违章建筑。
这一决定如同晴天霹雳,不仅打破了张素英的梦想,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个人权利与社会规则的讨论。
强制拆除的过程迅速而无情。一台推土机在短短一小时内就将这座独特的建筑夷为平地。
曾经高耸的塔楼、精心设计的露台,以及那些由废弃材料巧妙拼凑而成的墙壁,全都化为一堆碎石瓦砾。
随后,张素英被安置到当地的收容所,这个决定虽然出于善意,试图为她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却忽视了她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对张素英来说,收容所的墙壁就像一座无形的牢笼,束缚着她的灵魂。
然而,张素英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不久之后,她悄然离开了收容所,重新回到了她熟悉的流浪生活。
当她再次站在"城堡"的废墟前时,那种悲痛几乎让人无法直视。她默默地坐在残垣断壁之间,点燃一支烟,仿佛在为自己的梦想举行一场无声的葬礼。
最后一次有人见到张素英时,她正背着简单的行囊,准备离开这个曾经寄托她梦想的地方。
当被问及去向时,她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往高处去。"这句话既可能指向物理上的高处,也可能暗示着她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无论如何,张素英再次选择了自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张素英的故事通过孟小为的纪录片传播开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现了一个独特个体的生活,更引发了人们对非主流生活方式的思考。
许多观众被张素英的坚韧和创造力所打动,同时也对社会对待这类人群的方式产生了质疑。
公众对非主流个体的态度也因此出现了分化。有人赞赏张素英的独立精神和艺术才能,认为社会应该给予这样的个体更多包容和支持。
另一些人则认为,遵守社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不应该因个人喜好而例外。这种观点的碰撞,反映了社会在面对多元化个体时的矛盾心理。
张素英追求的是一种不受约束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却不可避免地与社会规则产生冲突。
张素英的遭遇反映了个人追求与社会规则之间的冲突。她的"城堡"代表了她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却与现实社会的规范不相符合。
这种冲突不仅存在于张素英的故事中,也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在遵守社会规则的同时,保持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力,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张素英的故事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
最终,张素英选择"往高处去",这或许就是她给出的答案。无论是物理上的高处,还是精神上的高度,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她的故事,就像她建造的那座"城堡"一样,虽然已经不复存在,却在人们的记忆和思考中永远矗立。
信息来源:
1.中国兰州网:《张素英的“城堡”——人性的期待与社会的管理》,2019-12-6
2. 澎湃新闻:《60岁流浪女用废料建“城堡”,这部纪录片留下她自由的灵魂》,2019-10-24
来源:情感大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