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亲们,眼瞅着 5 月 15 号到了,正是咱春耕春播最忙的时候,这天气却像坐了过山车 —— 南边雨下个不停,北边热得冒火,东北和南方部分地区的雨水还比往年多出好几成!今天咱就用唠家常的方式,把最近的天气变化和该做的准备事,一桩桩说明白。
乡亲们,眼瞅着 5 月 15 号到了,正是咱春耕春播最忙的时候,这天气却像坐了过山车 —— 南边雨下个不停,北边热得冒火,东北和南方部分地区的雨水还比往年多出好几成!今天咱就用唠家常的方式,把最近的天气变化和该做的准备事,一桩桩说明白。
一、未来一周天气 "南北两重天",这些地方要重点盯紧!
从明天开始,南方的雨就跟开了闸似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这些地方,中到大雨是基本配置,广西东北部、江西北部等地还会蹦出暴雨甚至大暴雨,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还带着大风和雷电。咱种地的都知道,低洼地块最怕这种急雨,水排不出去就跟泡酸菜似的,庄稼根都得烂掉!建议乡亲们这两天赶紧去地里转转,把排水沟再扒拉扒拉,保证水流畅通,别等雨来了才慌神。
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乡亲也别闲着,虽然是小到中雨为主,但局地也会有大雨
现在正是春播关键期,地里太湿的话,播种机进不去不说,播下去的种子也容易发霉。要是赶上降温,出苗率还得打折扣,咱得瞅准晴天间隙抢播,实在赶不上的,记得做好种子拌种,防烂种、促发芽。
华北、黄淮的老乡可要遭 "烤验" 了!陕西关中、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这些地方,5 月中旬开始气温直奔 35℃+,尤其是 19 - 20 号,高得温烤人头晕。更要注意的是冬麦区,3 - 5 天的干热风能让小麦提前 "熟过头",麦粒瘪得像没吃饱的孩子。这时候赶紧给麦田灌点 "解渴水",傍晚浇水最合适,既能降温又能增湿,没条件灌溉的,喷点磷酸二氢钾,给小麦补补 "营养液"。
二、未来 10 天雨水偏多 3 - 6 成!这些数据藏着大风险
气象台说了,未来 10 天华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东北等地雨水比往年多太多了:华南西部、江南中西部累计降雨量能达到 90 - 150 毫米,相当于小半米深的水;东北、西藏东部等地降水量偏多 3 - 6 成,个别地方能多 1 - 2 倍!雨水多虽然墒情好,但咱得算清楚 "风险账"—— 地里积水超过 12 小时,庄稼就容易缺氧,轻则黄叶,重则绝收。特别是种水稻的乡亲,秧田要做好水位管控,该排水时别心软;种旱地作物的,赶紧把田垄加高,排水沟挖深 20 厘米以上,让雨水 "随来随走"。
三、拉尼娜来了就一定是冷冬?咱别被谣言吓着!
最近好多人说 "拉尼娜来了,今年冬天要冻哭",咱农民种地最经不起极端天气,但也不能听风就是雨。拉尼娜确实会让冷空气更活跃,可咱冬天冷不冷,关键看东亚冬季风够不够 "强"。就像咱穿棉袄,里子厚不厚比外面刮不刮风更重要。现在当务之急是把春耕的活做好,冷冬的事交给气象专家盯着,咱先把眼前的雨水和高温应对好,比啥都强。
四、给种地老乡的 3 条 "保命建议",每一条都要落到实处!
1. 低洼地块 "三查一排":查沟渠是否堵塞、查田垄是否塌陷、查排水口是否畅通,发现问题当天解决。家里有抽水机的提前调试好,万一积水了能及时排,别等庄稼泡黄了才想起机器没油了。
2. 冬麦区防干热风 "两步走":第一步在 18 号前浇一次 "跑马水",别浇透,湿润土壤就行;第二步喷叶面肥,100 克磷酸二氢钾兑 30 斤水,均匀喷在麦穗和叶片上,上午 10 点前、下午 4 点后喷,别在大太阳底下喷,容易烧叶。
3. 紧盯气象预警 "不偷懒":现在手机都能收短信预警,别嫌烦!收到暴雨预警,赶紧把地里的支架加固,大棚压膜线再紧一紧;收到高温预警,中午别下地干活,防中暑比啥都重要,咱身体垮了,地里的活谁干?
五、养殖户注意!高温高湿季,这 2 件事不做要吃大亏!
1. 圈舍清洁 "三原则":每天一清扫、三天一消毒、每周一通风。消毒水别老用一种,今天用生石灰水,明天换漂白粉,细菌才不会 "耐药"。牛羊圈垫草要晒干,猪舍漏粪板及时冲,鸡舍通风口装纱网,防蚊蝇带病毒。
2. 饲料储备 "看天吃饭":最近雨水多,玉米、豆粕容易发霉,买饲料别贪多,够半个月用就行。储存时底下垫木板,离墙 30 厘米,上面盖塑料布,每天翻堆一次。兽药和疫苗放阴凉干燥处,过期的赶紧扔,别舍不得,关键时刻掉链子更亏。
六、咱农民种地,靠天更要靠自己!
今年的天气确实有点 "调皮",但只要咱准备到位,照样能把丰收攥在手里。乡亲们,该挖沟的挖沟,该浇水的浇水,该消毒的消毒,别信那些没根据的谣言,多听气象台的正经消息。有啥不懂的,村里的农技员、镇上的农服中心都是咱的 "智囊团",别不好意思问。
最后再啰嗦一句:最近出门干活带好雨具,高温天带足凉开水,身体是咱种地的 "本钱"。大家对今年的天气有啥感受,或者有啥抗灾小妙招,都可以在评论区说说,咱互相帮衬着,一起把今年的地种好,把钱赚稳!
来源:故乡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