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挺福:2025高考作文押题之六“四十周年,山花烂漫躬耕讲台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09:53 1

摘要:梁挺福·《2025高考作文大猜想》中的每一个猜想主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入分析,挖掘素材背后的不同内涵,绝对可以灵活应用在2025年的高考作文当中。

梁挺福·《2025高考作文大猜想》中的每一个猜想主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入分析,挖掘素材背后的不同内涵,绝对可以灵活应用在2025年的高考作文当中。

既然已经知道高考作文命题专家的这一倾向,那么面对高考作文,有文化底蕴和辩证发展思维的考生,会从现实状况、传统文化、自我发展等角度深入写作,从而使作文深刻丰富,并具有独特的风格。然而,在高考前最后20多天内,你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积累太多的时事热点和写作素材。于是,我们在《2025高考作文热点精读》和《2025高考作文提分少不了》两书中精选一些2025年高考作文必备的时政热点话题和写作必背素材,并附上多角度的话题解读与个性化的话题评论,以期让考生在面对时政热点时能理解更透彻,观点更独特。

今年的梁挺福·《2025高考作文大猜想》依然沿用前15年的模式,《2025高考作文大猜想》一共有13个大猜想,每个内容都浓缩为一个精短扼要的标题,每个内容主要由四个要素:标题、素材、点拨和范文组成。这样架构方便于家长和考生深度理解,容易挖掘素材背后的真实内涵。这13个大猜想几乎覆盖了当前的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时政热点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命题者最想通过以试卷的方式跟未来的社会建设者进行对话和交流,来考查考生的所思所想,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优秀文化教育的发展。

在中国这个有着数千年“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的国度里,高考作文题承载着对当代青年乃至国民的价值引领的重任。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在宏观与微观上趋于平衡、文与道趋于统一,其内容和主旨,主要集中于“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自我认知”。

高考作文写作,归根到底就是“我手写我心”,写出独特的生活体验。那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呢?梁老师告诉你:唯在一个“真”字,以“我手书我心,用我心写真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内容一项的第一等,可以说,“真挚”是写好作文的制胜法宝。真挚的情感以“真”为基础,并发展为“善”和“美”。首先,选材要真。作文不等同于文学创作,应该立足真实,记自己的亲眼所见,叙自己的亲耳所闻,写自己的亲身所历。杜撰虚构,写不出真实生动的故事。其次,感受要真。高考作文重议论,恰当精妙的议论,如画龙点睛,可升华立意、提升作文质量。但议论必须发乎本心,是自己的真认识、真感受。无感而发,只会使人索然无味。再次,用情要真。作文贵有情,富含感情的文字,能撩动人的心弦,感人至深。而这情必须是真情实感,是心灵被触动、受感动之后的真情流露。虚情假意,打不动人心。“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亲爱的同学,请用心去写“真”作文,定会事半功倍!

高考是自我与国家的第一次正式相遇,是个人对时代的第一次正式回应,是过去向未来的第一次正式交托。十八年的成长与积淀,造就了一个青春正好激情飞扬的你!国家、时代、未来,都在期待你的答卷和你的启航。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高考作文押题六】四十周年,山花烂漫躬耕讲台路

一、作文素材

素材(一)

2024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是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以张桂梅为代表的基层共产党员,将一生奉献给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创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让一批又一批女孩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的故事。

《山花烂漫时》以近乎白描的方式呈现了当时部分地区发展落后、教育资源不平衡、某些基层女性求学困难等问题。这些情节的展现,与该剧的温暖现实主义基调并不冲突,呈现了彼此呼应的表达。

该剧讲述的不是张桂梅一个人的奋斗史、成长史,也并非为她作传,而是以群像叙事讲述了大时代中一群人的奋斗、成长故事,这其中有被她点燃梦想、确立人生理想并开始绽放光彩的学生,也有与她惺惺相惜、共同诠释着“大道不孤”的同行者们。“山花”群像的塑造,展现了教育家精神的薪火相传。

素材(二)

2024年9月10日是第四十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40年来,广大教师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素材(三)

①1985年首个教师节,太行山深处的王老师用扁担挑回课本,在漏雨的祠堂里写下“知识改变命运”;2025年第40个教师节,张桂梅的事迹被改编为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我生来就是高山”的校训刷屏网络。

②从祠堂学堂到云端课堂,从“一个都不能少”到“高质量发展”,变的是教育形态,不变的是师者初心。

请以“绽放与守望”为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围绕教师精神传承,探讨“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体现新时代青年对教育的思考。

二、构思点拨

本题需紧扣“四十年教师节”的历史纵深与“《山花烂漫时》”的艺术表达双重视角,以“变与不变”为辩证核心,通过对比祠堂学堂与云端课堂的变迁、王老师与张桂梅的精神呼应,剖析教育形态革新中始终如一的师者初心;需融合“山花”“扁担”“校训”等意象,将张桂梅“以命办学”的真实事迹升华为教育守望的象征,最终落脚于新时代青年从“被点燃者”到“执火人”的身份转化,在历史传承与媒介传播的交织中,完成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与价值回应。

本文以“四十年教育守望”为时空框架,通过“变与不变”的辩证视角,既展现从祠堂学堂到云端课堂的教育形态革新,又揭示师者“知识改变命运”的永恒信仰;以张桂梅“山花精神”为内核,将扁担挑书的艰辛与校训刷屏的热潮串联,诠释教育扶贫中“生命唤醒生命”的本质力量,最终在历史传承与艺术升华的交织中,呼吁新时代青年从教育成果的受益者转化为精神火种的传递者,在技术变革时代守护教育的人文温度与初心使命。

三、参考范文

四十年春风处,山花烂漫讲台路

——写在第40个教师节与《山花烂漫时》热播之际

1985年,太行山深处的王老师用扁担挑回课本,在漏雨的祠堂里写下“知识改变命运”;2025年,张桂梅的事迹被改编为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我生来就是高山”的校训刷屏网络。四十年间,教育的形态从黑板粉笔走向云端课堂,从“一个都不能少”迈向“高质量发展”,但师者的初心始终如一——如春风化雨,如山花烂漫,在贫瘠的土壤中耕耘希望的春天。

一、山花烂漫:教育者的生命绽放

张桂梅的手贴满膏药,却在华坪女高的讲台上托起一片星空。她跪求教师留下、徒步家访劝学、用微薄工资为学生添置书本,这些细节在电视剧中被艺术化呈现,却源自真实的教育史诗。正如剧中台词所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张桂梅的坚守,让山区的女孩们从辍学的阴影中挣脱,让“高山”成为精神的图腾。她的生命如同山花,虽扎根贫瘠,却以绽放的姿态诠释了教育者的价值——不是用光芒照亮自己,而是以微光点燃千万人的未来。

二、四十年守望:变与不变的师道传承

从祠堂学堂到智慧课堂,教育的“形”在变:

工具之变:1985年的教师用煤油灯备课,2025年的教师用数字课堂打破地域限制;

使命之变:从“扫盲运动”到“核心素养”,从“填鸭教学”到“立德树人”。

……

……

……

来源:高考专家梁挺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