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规制游戏上新前被“剧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09:46 1

摘要:玩家受委托进行新版游戏测试体验,却“剧透”游戏未公开角色;员工非法获取公司商业秘密,离职后又改进使用;运营总监盗用公司直播平台后台数据,“刷奖”套现离职后仍不停手……《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多地人民法院发布侵犯商业秘密纠纷相关案例。

本报记者 张昊

玩家受委托进行新版游戏测试体验,却“剧透”游戏未公开角色;员工非法获取公司商业秘密,离职后又改进使用;运营总监盗用公司直播平台后台数据,“刷奖”套现离职后仍不停手……《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多地人民法院发布侵犯商业秘密纠纷相关案例。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是企业无形资产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侵犯商业秘密纠纷反映出哪些特点和新情况?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有哪些有效措施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守护创新?妥善审理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件,有利于维护市场活力和良好竞争秩序,法官审理案件时有哪些考量?记者围绕这些方面展开采访。

兼顾及时稳妥

“2020年至2024年,全省法院新收商业秘密民事纠纷655件,年均增长18.41%。企业保护商业秘密意识不断增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汤茂仁向记者介绍了商业秘密纠纷案件有关情况。

“全省法院受理的商业秘密案件中,侵害技术秘密纠纷多于侵害经营秘密纠纷,占50.7%。”汤茂仁说,商业秘密纠纷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材料、化工等传统科创产业。原告多为大、中型企业,部分案件涉及企业进出口贸易业务,商业秘密内容包括长期稳定供应商信息、报价信息等客户信息。

商业秘密纠纷中权利人起诉时,侵权行为往往仍在持续,而商业秘密案件审理周期又相对较长。如何及时、稳妥保护权利人,避免出现权利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情况?

汤茂仁介绍了江苏法院在诉前、诉中各环节的有效做法——

坚持及时保护、稳妥保护兼顾,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当事人诉请,依法快速作出诉前或诉中行为禁令,及时制止侵权行为。

针对商业秘密案件特点,诉讼中建立健全“全流程、全方位”防泄密工作机制,综合运用签署保密承诺书、严格控制接触人员范围、优化质证方式、文书隐去“秘密点”等措施,严防商业秘密在案件审理中“二次泄密”。

着力化解技术秘密事实调查难、审理周期长难题,建立多元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推行技术专家参与诉讼保全、现场勘验,担任人民陪审员、调解员等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案件审判质效。

持续落实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念,不断加大判决赔偿力度,严惩侵权行为。

……

汤茂仁说,江苏全省法院加大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力度,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司法守护创新

江苏省高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吕娜告诉记者,司法实践中,商业秘密纠纷案件较为常见的被诉侵权方多为原告公司在职员工或离职员工。侵权行为人实施的侵权方式或手段较为相似,包括在职员工以其亲属或他人名义设立公司,利用其掌握的原告公司商业秘密直接或间接与原告客户开展交易;员工离职后自己使用或披露给新入职公司使用;在职员工与离职员工内外勾结,共同实施侵害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等。

商业秘密权利人是否采取合理保密措施的认定,员工隐名设立公司侵害单位商业秘密的责任,用于侵权比对的商业秘密应与主张保护的商业秘密内容一致……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裁判要旨摘要(2024)发布,其中包括多件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展示此类案件审判司法理念、审理思路和裁判方法。

合作结束后侵害传统道地药材技术秘密并按约定赔偿标准赔偿案,提供明知是实施商业秘密不可或缺的技术信息构成帮助侵权案,违法披露并指导他人使用原单位技术秘密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今年,江苏省高院发布5件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推动社会保护商业秘密的法治意识提升。

“在公司以离职员工侵犯公司商业秘密、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为由追索赔偿金的案件中,公司要举证相关信息构成商业秘密,劳动者接触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等。”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黄茜说,此类案件中还存在个别公司滥用商业秘密、竞业限制概念,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形。

黄茜说,法官要妥善处理保护商业秘密与人才合理流动的关系,依法审理涉及竞业限制、商业秘密保护和科研人员离职择业创业纠纷案件,合理确定竞业限制的义务主体、经济补偿、法律后果,从而守护创新内生动力。

拓展保护范围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从传统产业向新领域、新类型发展,商业秘密司法保护也随之探索拓展。

在上海米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某公司)运营的两款游戏内测时,两玩家签订保密协议后,未经允许分别将两款游戏中未公开的角色设计等测试内容画面进行录屏、偷拍,并多次向第三人披露。米某公司认为被“剧透”的内容属于商业秘密,将两玩家分别诉至秦淮区法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案涉未公开的游戏角色、场景等游戏测试版本内容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秘密,也不在法律规定所列举的具体经营信息范围之列,能否将其认定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在两起案件审理时尚属前沿问题。

“热门游戏上新前被‘剧透’现象时有发生。”其中一案的承办法官黄茜说,案涉未公开的游戏角色以及由此组合而成的动态游戏画面,需要游戏设计者、经营者持续付出创意和劳动,是游戏经营者经营且赖以获利的“内容”,在定期更新版本已发展成为游戏市场一种特色经营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为权利人带来营业收入、增强竞争优势,符合商业秘密中“经营信息”的基本法律特征。

米某公司还以信息进一步披露将给公司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为由,向浦东新区法院提出诉前行为保全申请。2024年3月底,浦东新区法院收到申请后依法裁定责令玩家不得披露、使用、允许他人使用其在参与游戏测试过程中擅自摄录的游戏内容。

“这是人民法院探索用商业秘密法律规定保护游戏未公开角色,并尝试通过诉前行为保全提供快速法律救济。”承办案件的浦东新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陶冶说,以往此类案件中,权利人多采取主张著作权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能否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依据主张商业秘密保护,不仅涉及被泄密的游戏角色内容本身,还涉及米某公司通过游戏版本更新提升关注度的经营模式,以及由该经营模式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两家法院分别审理案件后均认为,涉案的游戏角色等内容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经营信息特征和商业秘密构成要件。2024年5月,秦淮区法院依法判令违反保密义务的“剧透”玩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率先判决以商业秘密保护游戏未公开角色等测试版本内容。

“规制游戏‘剧透’不仅对企业商业秘密起到保护作用,也有利于推动游戏产业健康发展。”黄茜说。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