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望通过影片,让观众感受到自闭症群体的不易,引起社会更多关注。”演员马丽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母亲的她,目前在拍摄一部自闭症儿童题材的电影。她说,演员的责任就是给观众带来正能量,希望这个题材能够走入观众内心。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郭宇靖)“希望通过影片,让观众感受到自闭症群体的不易,引起社会更多关注。”演员马丽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母亲的她,目前在拍摄一部自闭症儿童题材的电影。她说,演员的责任就是给观众带来正能量,希望这个题材能够走入观众内心。
“演员的责任就是给观众带来正能量”
十年前,马丽初涉影坛,以质朴而充满活力的表演,将《夏洛特烦恼》中马冬梅这个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那时我对表演充满着无知无畏的热情,现在则有了更多感悟和经验,特别是深感社会责任重大,总在思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能否带给观众正能量。”她说。
为了演好自闭症母亲这个角色,她除了研究病症,还与自闭症孩子的妈妈们深入交流,感受她们每天要面对孩子的各种突发状况:毫无征兆的情绪失控;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安抚和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孩子……“我们只是短暂体验,而这些家庭却时时刻刻都要面对。”在片场,每演完一场戏都让她身心俱疲,久久难以走出。
马丽的坚持,也体现在她的人生选择上。“在生宝宝前有各种声音劝我说,现在是事业上升期,得留下来演戏,否则会堵住自己的出路。”她坦言,自己确实纠结过,当时还有两三部电影要开机,但在事业和孩子中,她最终选择推掉片约,全力以赴迎接新生命。
事实证明,成为母亲后她的状态比原来还要好。“做了妈妈,我有了更丰富的情感,变得更加勇敢,再去塑造角色时,跟以前完全不一样,除了外在表现外,还有一种力量感支撑我的内心。”她说。
“好的角色创作要走到观众身边”
马丽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学表演到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她用了20年。站在颁奖舞台上,所有的心酸和不易涌上心头。
马丽坦言,自己曾因一部电视剧中的角色形象“不够好”,而遭受攻击,让她痛苦不堪。“‘演技差’‘形象丑陋’等铺天盖地的谩骂,让我大哭,发誓再也不演这样的角色。后来有前辈安慰我,应该换个角度去想,这说明演得好,形象塑造到位。”她说,经过多年心理建设,回头想想才明白,只有坚守专业初心,才能坚定自我内心,好的作品就是演员的底气。
她认为,好作品要走到观众身边,让人感同身受。比如接地气的小品就能解决老百姓的身边事,“我在春晚参演的讽刺小品《坑》播出后,有网友感谢说,他家门口的大坑七八年没人管,小品播出后连夜就被填上了。我听后荣誉感瞬间爆棚!”她分享道。
马丽说,自己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演员。“不管什么样的人生经历都是我的财富,让角色更加真实。比如我演一个人物,穿高跟鞋、球鞋、平底鞋……每种鞋站姿都不一样,要符合人物的定位和气质。这就是人物的根,不仅外在形象要真实还原,内心也要扎实。”
“创新是让观众进影院的源动力”
今年以来,电影市场暑期档、国庆档不及预期,引起行业关注。“到底什么题材、什么类型、怎么去拍,才能让观众重新走回影院,这值得所有电影人深思”。马丽认为,当前市场并不乐观,大家应该行动起来。
她表示,当下中国电影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关键还是要加大创新力度。这是让观众重新走进影院的源动力。
“例如拍摄电影《第二十条》,如果还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普法影片,票房和口碑很难有突破,但是因为导演在故事架构、叙事手法等方面大胆创新,才让观众耳目一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思路,大家可以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马丽认为,与电影市场遭遇的挑战相同,喜剧也越来越难做了。“我不希望观众只是一笑了之,还希望作品对观众内心有所触动。”她说,曾经有过念头,想证明自己除了喜剧之外,也可以演悲剧、演正剧,但是后来发现喜剧真的很珍贵。
“我一定会爱惜喜剧的羽毛。希望自己的喜剧依然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同时也期盼和所有的文艺工作者一起,带着多一些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的作品走向世界。”马丽说。(完)
来源:新华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