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柏菜 | 溢出蟹肉香,楼外楼老厨复刻大师傅技法西湖醋鱼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0:01 2

摘要:“你看,草鱼头下边和腹部的几个鳍,一定要自然竖起,看上去灵活,不然,鱼肯定不新鲜。”老董说,鲜活、野生的鱼是基本要求,也是西湖醋鱼嫩滑、没有杂味的第一保证。

潮新闻客户端 柏建斌

“你看,草鱼头下边和腹部的几个鳍,一定要自然竖起,看上去灵活,不然,鱼肯定不新鲜。”老董说,鲜活、野生的鱼是基本要求,也是西湖醋鱼嫩滑、没有杂味的第一保证。

老董大名董金木,我和他20年前相识。他原是楼外楼宴会厅厨师长,还到大使馆工作过。

对于“西湖醋鱼”,老董是有发言权的。

图片由“必见文化”提供

楼外楼老厨师回忆,我按照老冠军的做法为标准

“我学做西湖醋鱼的时候,恰巧碰到获金奖的师傅蒋水根,他是20世纪50年代比武时的冠军。当时,就按他的做法作为标准了。

图片由“必见文化”提供

老董说,蒋师傅最初是楼外楼的厨师,后来因故去了其他单位,山外山开业时请他来做菜。

“楼外楼装修时,我还是小年轻,也去了山外山帮忙,于是就有了这段学做西湖醋鱼的经历。”

十多年前,老董在龙井草堂做厨师长,我有幸吃过一次老董做的西湖醋鱼,那鱼的出品和味道,一直忘不了。

图片由“必见文化”提供

“西湖醋鱼”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与目前“西湖醋鱼”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一样,搞清这道名菜的来历实属不易。

大都认为其旧名为宋五嫂鱼羹,并说当时受到皇家赞赏。宋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都有记载。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及清代粱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都详细说明,最早是汴梁酒家妇宋五嫂的鱼羹,之后成了“宋五嫂鱼”“醋搂鱼”或者“醋溜鱼”,再才是“西湖醋鱼”。

清袁枚《随园食单》只讲了“醋搂鱼”——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加酱、醋、酒喷之,汤多为妙。这算是出现了醋,但袁枚说“宋嫂鱼羹徒存虚名,《梦粱录》不足信也。”

并且,现在的西湖醋鱼并非切段。

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毕斐在《曲园日记》里查到一条西湖醋鱼及楼外楼的材料。作者俞樾在书中写着:吴清卿河帅、彭岱霖观察同来,留之小饮,买楼外楼醋溜鱼佐酒。

还有《调鼎集》也提到了“醋搂鱼”。

正式出现“西湖醋鱼”一词,见于1935年上海中央书店印行的时希圣著《家庭新食谱》。

从中可以判断,楼外楼1950年代比武,用的很可能就是1935年左右出现的名字。

图片由“必见文化”提供

养鱼竹筐有四格,各个时段到货的鱼不混淆

这次我们吃的草鱼来自衢州水库。

“先要饿养几天,虽然不吃饲料,但还是会有当地水土味。”老董回忆,当年楼外楼用的草鱼,都是从留下收来,采购员骑装有木桶的三轮车,到水井装满水,再到塘边买鱼。

楼外楼旁边的西湖水域,有一个大的养鱼竹筐,分成四格,分别装着三天前的、二天前和一天前的鱼。当天到的,也独立一格。

按照这四格养鱼法,鱼的饿养最长时间应该是四天。

72岁的老董风趣幽默,杀鱼前念了个“小经”。

杀、洗、擦,老董手上始终抓着一块抹布。“杀草鱼必须清除牙齿,然后放净血。”老董说,草鱼吃草为主,牙齿不干净且有腥味。

水烧开。

放鱼,大火继续煮。

根据鱼的大小掌握火候,老董说这要凭经验控制。

放料酒、酱油,往鱼身上撒上姜末。

接着迅速起锅装盘。

往锅中原汤内加糖、醋和生粉,勾芡。

把勾芡盖于盘中鱼身上。鱼身黑亮,只有几根鱼鳍坚强地竖着,格外有形式感。

这整个也就几分钟时间,老董一气呵成,动作可谓行云流水。

辅料也有讲究,姜要老种的小林姜,块头要小。醋不能开瓶提早倒出,否则香气就没了。

“鱼入水后一定要保持大火,直到起锅。当年我在山外山试烧,蒋水根老师傅看了一下,说我没控制好火候。我想了一下,的确在起锅前,在炉子边上放了一下。”

“之后,他详细教了我烧鱼的要点。特别强调入锅后要一直大火。但勾芡不能让汁滚起来,一定热度就行,否则没有亮光。”老董指着盘里的鱼鳃部位说,鳃与鱼身接合处要有收紧下凹的形状,这样火候到了,肉才会嫩滑,筷子去划,自然成蒜瓣状。

“草鱼肉容易成片状,和着酸甜的汁入口,才会有吃蟹肉的感觉。”

图片由“必见文化”提供

我趁热挑起鱼肚上一块肉,连带着撒着姜末的芡下口,酸酸的,轻咬几下,能感觉到滑滑的鱼是小片小片的,带着一丝甜味,真像是蘸了调味的蟹肉。因为量大,嫩滑而且过瘾。

如果觉得吃一筷子不够解馋,你可以不断地吃,甚至可以用勺子舀着吃,直到心满意足。

这大概是西湖醋鱼的魅力吧。

图片由“必见文化”提供

大董点评:

哪条是你心目中完美的西湖醋鱼

大董

柏师的文章详尽了西湖醋鱼的历史典故和做法。

董金木师傅做的好吃,柏师更是说得形象:能感觉到滑滑嫩嫩的鱼肉,带着一丝甜味,真像是蘸了调味的蟹肉。

现在看网上评论,对西湖醋鱼赞美的少。

这道承载着宋嫂传奇的美食,在流量池里显现着美食传播的悖论,这是数字时代的常态。

越是久远的美食,越容易引起网络争议。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美食标准,都有一条完美的西湖醋鱼。

人们想象中的鱼和现实吃到的肯定不一样,这是第一;第二,美食本身就没有绝对标准,你说糖合适,他说醋合适,那谁最合适呢?是你自己心中的那个味道最合适。这是主观体验和历史风味之间的矛盾,也是传统与现代评价的冲突。

要我说,不用较真毫厘,吃好吃的西湖醋鱼,就吃柏师描绘的就可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