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两寝室10名学生考研全部“上岸”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0:10 1

摘要:记者5月14日从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获悉,该校区新能源与材料学院2025届2栋114和A栋509两个寝室10名学生考研全部“上岸”,分别被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令人称奇。在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记者走近这些优秀学子一探

两个寝室10名学生大合照。受访者供图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

记者5月14日从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获悉,该校区新能源与材料学院2025届2栋114和A栋509两个寝室10名学生考研全部“上岸”,分别被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令人称奇。在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记者走近这些优秀学子一探究竟。

A携手共进:从晨曦到深夜的并肩作战

2021年秋天,杨静拖着行李箱走进学生宿舍2栋114室时,从未想过这方寸之地会成为她梦想的孵化器。直到学院举行那场特殊的“入学教育”,瞬间点燃了她心中的火种。

“保研深造的学长说,他在实验室熬过的夜,都化作了录取通知书上的金粉。”杨静至今记得当年学长在台上为大家演讲时的英姿,以及台下热烈的掌声。就在那一晚,2栋114的4名女生和A栋509的6名男生互相约定“大家一起拼一把,争取全考研全上岸!”

冬天赖床是考研人的天敌,但2栋114室有秘密武器——寒风中一句“天鹅湖边等你”的约定,成为她们彼此督促的“晨钟”。即使在最寒冷的隆冬,每个清晨7点的图书馆大门口,4名女生都会准时结伴而立。

而在深夜10点的自习室内,总能发现A栋509寝室6名男生伏案疾书的身影,面包与咖啡是他们的“能量补给”,错题本与思维导图是他们的“攻坚武器”。在熄灯后,他们总是习惯开辟“第二战场”——小台灯下,徐柱趴在床上刷套卷,胡昊默默背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寝室内还坚持每天开展“专业课题库挑战赛”,每人出一道难题,答错者做20个俯卧撑。“那天我连续答错三道,做了60个俯卧撑,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郑海林笑着向记者展示手臂上的肌肉。

“大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大家还互相探讨应考技巧。“如果你和导师意见冲突怎么办?”张菁芮突然发问,室友们七嘴八舌:“我会先倾听,再有理有据地沟通。”“错!应该说‘老师,您的观点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认识……’”这种即兴探讨,也让她们在复试现场游刃有余。

“我们不是孤军奋战。”选择留校深造的徐柱回忆,在专业选择上,大家既相互支持,又各具方向:罗霞、张菁芮瞄准材料工程领域;杨静聚焦新能源材料领域;徐柱则着力化学工艺。备考期间,寝室成员自发形成“互助小组”:有人擅长数学,便主动担任“解题讲师”;有人精通英语,就带着大家模拟面试。他们将专业课程拆解为“知识树”,在天鹅湖畔互考知识点,甚至自制“面试题库”,从仪态到语速反复演练。当一名同学因模考失利而情绪低落时,室友们轮流陪伴至深夜,用集体夜跑释放压力,用共享笔记重拾信心。

当录取通知书如雪片飞来,两个寝室没有狂欢,而是相约回到天鹅湖畔。他们带来各自的通知书,在湖边拼成一颗“心”形,按下快门时,杨静突然说:“你们听,花开的声音。”

B学院护航:从启蒙到冲刺的坚实后盾

在考研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新能源与材料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方位、全周期的支持。从大一开始,学院就精心设计了一套“全周期培养”体系。

大一阶段,通过学前教育、“学长学姐说考研”分享会、专业认知讲座,在学生心中播下“学术种子”;大二时,学院为每位学生定制“成长档案”,通过学情分析,采取个性化辅导措施,有针对性的补齐短板。校区和学院每学年联合举办考研指导讲座4场,拓宽学生的考研视野。

保研四川大学的杨静分享说,每周三晚都会攥着英语资料叩响英语班导生银航值班室的门,从结结巴巴到流畅翻译,银航用红笔勾画的批注,见证着杨静的蜕变。更令人惊叹的是“学长学姐导师制”——考取西南石油大学的肖坤明学长为徐柱制定的材料相图学习法,让这个曾为《材料科学基础》抓狂的男生,最终在考研斩获118分。

当学情分析显示张菁芮的《物理化学》存在短板,学院立即启动“精准滴灌”。老师的课后辅导总是别开生面:“来,我们用热力学定律算算,你此刻该不该去食堂?”在笑声中,抽象公式变得触手可及。

进入大三,学院启动“考研护航计划”,通过摸底了解学生的考研意愿与目标院校,组织专业教师成立导师团,与学生结对帮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提供院校选择、导师联系等“一站式指导”;南充校区还为各学院设立“考研自习专区”、考研深造文化区,让校园求学深造氛围更加浓厚。

大四学年,学院联合策划开展“百日动员”“预报名指导会”等特色活动。在每年3月初,南充校区都会张贴考研红榜营造氛围,并发布考研倒计时,印发《龙井书香以学励志》考研指导手册,汇聚近五年报考数据。复试前夕,学院领导亲自带队慰问考生,心理辅导员则全程跟踪疏导。

在一系列的合力作用下,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在南充校区的2025届学生考研成绩亮眼:190名毕业生中,材料化学专业96人,研究生拟录取人数40人;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94人,研究生拟录取人数30人,上岸率31.94%。

这背后,既有学子们个人奋斗的汗水,也有学院“全周期培养”的智慧。“这两个寝室同学考研全员上岸绝非偶然,而是学院四年‘全周期培养’的必然结果。”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周培山表示,从启蒙阶段的“学术种子”播种,到赋能阶段的个性化辅导,再到冲刺阶段的“一站式指导”,学院构建起了“启蒙—赋能—冲刺”三阶支持体系,用精细化服务解决学生实际需求,为学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来源:直播南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