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制内和企业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企业需要创新、创造利益,只要你业绩好,随时委以重任。但体制内的价值导向,是按部就班,是秩序和稳定。维持秩序和稳定的最佳方式,一是遵守规则,二是等级制度。
因为不敢不平庸,不得不平庸,平庸的性价比极高。
体制内需要的就是平庸。不管是大专毕业,还是清华北大985,进入体制内做的事都一样,都得从端茶倒水没有分量的琐碎工作干起,甚至一辈子都端茶倒水。
体制内和企业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企业需要创新、创造利益,只要你业绩好,随时委以重任。但体制内的价值导向,是按部就班,是秩序和稳定。维持秩序和稳定的最佳方式,一是遵守规则,二是等级制度。
体制内有一整套明里暗里的规则。明面上,任何工作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做,比如收发文,甚至领一支笔都要履行一套填表、签字,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走样。暗地里,也有一套规则,甚至更重要。比如开会时,大领导用茶杯,小领导用瓶装矿泉水,小兵自己解决。
再说等级制度。机关单位上下级明确,即使没有上下级的同事关系w,也会用工作年限划分资历。下级听上级的,资历浅的让着资历深的。
这套规则和制度就决定了,体制内需要的就是一颗颗平庸的螺丝钉,而不是个性。
想在体制内混,甚至只是安逸上班,都必须遵守体制内的规则,这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放弃以前的一些思维和价值观。这种改变是痛苦的,但不改变,会更加痛苦。
如果你表现出了好口才,那各类演讲比赛你就是御用参赛队员;如果你精通摄影,那单位的会议拍照、宣传片制作、PPT等你就担着吧;如果你形象好气质佳能喝酒,那应酬来了你不上谁上?
任何本职工作以外的优秀都意味着不拿钱多干活,且绝大部分是徒增虚名而已。
只能做好本职工作的平庸、刚够维系普通关系的平庸是对自我个性、个人时间最大的保护。
体制内平庸是常态,不凡是例外。体制内的组织架构和权力分配决定了绝大多数人都是配角,从很大程度来说,在各级各部门中,除了单位正职有绝对拍板权和副职在某些领域具有决定权外,其他人都是在落实层面。
所以要正确看待平庸,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源背景、远大的报负和情怀、玲珑剔透的处事方式和难得一遇的机会,那就安分守己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搞好上下级关系,让工作环境舒心,对得起工资和良心就行。
刚上班的时候,性格外向的我很喜欢屁大点事就在朋友圈分享,从来不屏蔽同事和领导。我的分享本意是传播快乐,亦或是寻求安慰,但其实守到的正反馈很少,更多的是酸溜溜的讽刺和冷眼旁观,甚至因为稚嫩的处事风格,被欺负拿捏得越来越厉害。出尽风头,没落到一点实际好处。
确实也是被现实教育长了记性,不再给自己惹事,朋友圈开始设置分组,我是谁在体制内并不重要,我只要继续做那个完成工作默默无闻的小陈就行,是那个只会打打电话,写写简单材料,跑跑基层的平庸之辈。
草间偷活也好,苟且赚窝囊费也好,在我们还没跳出这个环境的时候,遵守规则,保持平庸是聪明的做法。
来源:天汉谷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