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课题优秀成果巡展,首发广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0:56 1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是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各级人民法院协同法学院校、科研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质量司法研究服务高质量司法的重要阵地。人民法院报今日起推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优秀成果巡展”专栏。首期推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重大课题

《人民法院报》5月15日理论周刊版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是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各级人民法院协同法学院校、科研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质量司法研究服务高质量司法的重要阵地。人民法院报今日起推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优秀成果巡展”专栏。首期推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重大课题优秀研究报告《紧扣“六个一”工作主线 以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的现代化,政法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时代使命、国家发展、人民期待,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紧扣“六个一”工作主线,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一、把握一个关键,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审判工作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回答了法治建设的时代之问、实践之问、未来之问,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推进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和“魂”。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审判工作的最高原则,是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审判工作要与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同频共振,把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有机统一起来,发挥好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维护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更新司法理念、创新司法方法、转变司法作风、提升司法能力,让优质司法资源的获取更加普惠、更加便捷,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高水平司法保障。

三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方面,要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司法规律的融合点,如从“德主刑辅”“礼法合治”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息讼止争”到人民调解制度等,建立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现代审判制度,绝不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另一方面,要广泛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遵循世界法治的普遍规律,积极借鉴先进法治经验和优秀法律思想,如尊重和保障人权、监督和制约公权力等原则,不断探索、发展现代审判制度体系,为促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贯穿一个主题,促进公正与效率相统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生命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核心和灵魂。人民法院要坚持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相统一、个案正义与普遍正义相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以健全公正高效的审判机制体系为重点,把“公正与效率”落到实处。

一要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按照“权责统一、权力制约、公开公正、尊重程序”的要求,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机制。科学划定审判权力边界和主体职责,建立院庭长、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等人员权责清单和履职指引,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健全审判权制约监督机制,动态调整院庭长阅核案件范围,加强审判委员会和专业法官会议等对案件的集体把关,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

二要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健全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横向上对侦查、公诉、辩护、审判关系进行重构,在纵向上对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诉讼阶段重心进行重置。特别是在证据标准方面,强化审判对侦查、审查起诉的反向制约、递进制约,构建面向审判的、证据标准一致的刑事指控体系。深化民事诉讼案件繁简分流,根据程序类型、案由类型、争议点类型等,运用类型化审判推动简案快审、繁案精审,逐步推动调解前置程序法定化。

三要健全在线诉讼规则。建立区块链证据的证明力判断规则,以“谁主张、谁举证”为原则,以“谁反驳、谁举证”为补充,对于具有可信来源的区块链证据,由反驳方承担证明其不属实的责任。如广州互联网法院建成区块链司法证据存证“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有效破解在线纠纷证据认定和多方数据跨链互信难题。

三、围绕一个中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金融安全等国家战略实施,对司法服务保障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要强化专业化审判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规范专门法院设置,明确设立的标准、设立程序、管辖范围和同级监督机制,推进专门法院与普通法院合理分布,推动知识产权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互联网法院改革。

二要加强重点新兴领域裁判规则探索。加快完善芯片、基础软件、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技、核心种源等领域司法保护规则,优化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恶意侵权信用惩戒制度,健全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惩治措施。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裁判规则供给,提升司法裁判能力。

三要提高涉外司法公信力。聚焦构建更加开放高效的涉外民商事解纷格局,完善涉外民商事案件中当事人依法约定管辖、选择适用域外法等审判制度,持续创新涉外送达、域外调查取证和域外法律查明机制,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积极开展平行诉讼、跨境破产、跨境数据流动等涉外热点问题研究,加强对航运、贸易、投资、能源、基础建设等纠纷解决规则的研究,积极推动国际商事法律规则的协调统一。

四、抓住一个实处,将审判质效提升作为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成效最终都要反映在案件办理中、体现在审判质效上。人民法院要坚持系统观念,秉持“如我在诉”的意识,树立“大管理观”,一体抓好案件管理和人员管理,注重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寻求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推动审判质效整体提升。

一要加强审判流程节点管理。依托信息化对审判流程节点进行管控,进行动态跟踪、提示、预警和督促,实现审判过程各主体行为的高度透明化。对审判流程节点、期限等实行全覆盖监管。民事审限制度已运行30余年,当前案件数量及复杂程度发生了极大变化,局限性日益显现。审限的确定应结合案件类型特点、办案阶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建立科学的审限规则,对审限区间进行具体细化。

二要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对基层法院,应侧重审判效率、矛盾纠纷化解效果的评价;对中级、高级法院,应侧重其审级监督指导、统一法律适用职能的发挥,以及依法纠错方面的评价。对职能定位特殊、案件类型单一的法院,如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院,应侧重其办案质量、审理机制创新以及裁判规则引领等方面的评价。

三要完善统一法律适用机制。完善指导性案例产生、退出机制和参照规则。完善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和退出规则,探索实施将上级法院提级管辖案件、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推荐入库。完善类案检索和参照制度,在类案参考识别方面,待决案件与已决案件在基本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适用等方面要具有类似性。加强法答网运用,定期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精品答问,针对热难点问题进行调研,研究制定审判业务指引,实行法答网“判前必查”。完善发改案件分析反馈机制,健全提前沟通的发改判前沟通机制,推行双向制约的发改案件异议反馈机制。

四要健全审判工作保障体系。推进数字法院建设,优化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系统,加快推进“一张网”建设,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打造覆盖审判执行、诉讼服务、司法人事、司法政务等的全量司法数据平台。

五、兜牢一个底线,坚决扛起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涉及国家安全犯罪、涉黑涉恶犯罪、暴力犯罪日益复杂,涉网络黑灰产业、网络暴力等新型犯罪层出不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保障政治安全为首要任务,严厉打击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犯罪,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保障经济安全为基础,有效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地方债等系统性风险,会同监管机构主动加强风险监测。要以维护人民安全为宗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惩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

二要主动融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推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意见》,构建起党委牵头、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司法建议工作新格局。

三要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涉网络黑灰产业、网络暴力等新型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网络数据安全、数字信用生态等领域,不断探索网络生态治理规则,促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如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借名直播案”,明确了实际使用人创造的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六、锻造一支队伍,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法院铁军

一要抓住“关键少数”。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加强各级法院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纪律作风优良的领导班子。抓住党组书记、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及审判长等“关键少数”,强化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审判自觉,将司法规律体现在依法履职、审判管理、队伍管理等各方面。

二要努力锻造高素质法院队伍。将政治理论培训、综合素质培训、专业业务培训一体化推进,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金融、知识产权、环境资源、涉外审判等领域的专业审判人才培养力度。树牢基层导向,选派干部到基层直面群众、直面矛盾,加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三要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以更严格要求加强司法人员纪律作风建设,深化运用巡查督察和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严格执行“三个规定”等制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完善廉政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对外交往等规章制度,重点加强对近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近亲属从事律师执业和离任人员从业禁业等问题的监督。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融入新时代人民法官的价值体系,融入审判理念和司法实践,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课题主持人张海波;课题组成员:万国营、顾培东、梁展欣、何秋芳、江辉、刘朋、蔡娟娟、刘建明)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余淑娴

来源: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