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都觉得放屁是件难以启齿的小事,甚至以为这只是“肠子在说话”,但当放屁频率明显增加、气味异常难闻,甚至伴随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时,背后可能是一场身体的警告。
“最近总是放屁,而且一天几十次,肚子也老觉得胀。”这是53岁的王阿姨在医院就诊时对医生说的第一句话。
医生听后眉头紧锁,一番检查后,诊断结果令人震惊——她患上了卵巢癌晚期。
很多人都觉得放屁是件难以启齿的小事,甚至以为这只是“肠子在说话”,但当放屁频率明显增加、气味异常难闻,甚至伴随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时,背后可能是一场身体的警告。
今天,我们就从医学与生活的多个角度,聊聊“屁”这件小事,为什么它有时候能成为癌症的信号。
大多数情况下,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每天平均放屁10到20次,是肠道产生气体的自然释放。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每天频繁放屁,比如超过30次,还伴有持续的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像王阿姨一样的患者,早期可能并没有疼痛感,而是模糊的“不舒服”。她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坚持了几个月,直到腹围迅速增大、体重明显下降,才匆忙就医。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医生在临床上发现,女性持续腹胀、放屁频繁,若超过三周未缓解,就需排查卵巢、肠道等部位是否存在病变。
放屁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吃进去的空气,一个是肠道菌群在分解食物时产生的气体。正常情况下,这些气体被定时排出。但如果肠道菌群失衡、消化功能出问题,甚至有肿瘤形成,都会导致气体异常增加。
有研究表明,卵巢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早期信号非常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是胃肠问题。比如想吃就吃、吃点就胀、肠鸣音变多、放屁增多,常常被误当作消化不良、胃炎等小毛病,从而推迟了治疗。
尤其是结直肠癌,它往往从肠道息肉发展而来,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只是肠道功能逐渐紊乱,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中带血、屁多而臭。这些细节,常常被忽视。
很多人以为屁臭是吃了大葱蒜、豆类、洋葱、鸡蛋等“产气食物”。确实,这些食物含有较多的硫化物、寡糖类,会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氢气和甲烷等气体。但如果你近期饮食并无异常,却发现自己的屁特别臭,甚至伴随粪臭味、腐败味,就要小心了。
部分癌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会发生紊乱,导致产生更多恶臭气体。尤其是肠梗阻、肠癌患者的排气,频繁,而且臭味明显强化。有些人甚至觉得“自己都受不了”,这种情况下,绝不能简单归结为“吃坏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体内“隐形出血”,比如肠道慢性出血、癌变区域渗血,血液中的蛋白质被细菌分解后,也会产生难闻气体。
女性更容易忽略“屁多”的异常现象,原因有很多。文化上对于女性身体的表达较为保守,很多人连就医都不好意思说“我老放屁”。很多妇科疾病的早期症状与胃肠疾病重叠,容易被误诊。
卵巢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早期症状非常模糊,常常表现为腹胀、早饱、屁多、腰酸、尿频等,极易被忽视。很多患者直到腹腔积液、体重骤降,才发现是癌症。
还有研究发现,女性在更年期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扰乱肠道动力,加之对身体变化“过度适应”,常常忽视了本该引起警觉的症状。
我们不能因为放屁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就掉以轻心。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
· 突然开始频繁放屁,而且没有明显饮食变化;
· 放屁同时伴有腹胀、便秘、腹泻、体重下降;
· 放屁带有严重臭味,或伴随排便异常;
· 女性周期性腹胀恶化,尤其是绝经后女性。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包括腹部B超、肠镜、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或盆腔器官的病变。
“屁”其实是身体的“广播员”,它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肠道、消化系统甚至生殖系统是否出了问题。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讳疾忌医,而是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如果你发现自己放屁明显变多,而且持续存在,不妨认真回顾一下:是不是吃了不一样的食物?是不是肚子也总是胀?是不是排便越来越困难?不要等到症状明显加重才去医院,到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
大多数肠道疾病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连恶性肿瘤,如果在早期发现,也有治愈的可能。
所以别再觉得“放屁是小事”。它可能是你身体最早的“报警器”。别让无知和羞涩,变成对健康最大的伤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王建六,刘昌轩,张立平.卵巢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3,50(10):503-507.
[2]朱永峰,李君,徐秀芳.结直肠癌早期症状分析及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21(05):427-431.
[3]赵雪,吴小燕,李文娟.肠道菌群紊乱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4,38(01):55-59.
来源:谭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