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学校将航空特色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开设覆盖小学至高中的《无人机基础构建》《无人机团队协作与竞技》等特色课程,为学子搭建逐梦蓝天的舞台。
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学校将航空特色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开设覆盖小学至高中的《无人机基础构建》《无人机团队协作与竞技》等特色课程,为学子搭建逐梦蓝天的舞台。
走进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便能感受到浓厚的航天气息,校门口悬挂的由中国航空学会颁发的第四批《全国航空特色学校》铜牌格外显眼,在校园里中国航天日主题海报展牌前,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故事……这些场景无不彰显着这所普通学校的特色教育。记者采访当天,正值我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在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认真收看飞船返回的电视直播。
学生吕鸣铎说:“我的内心非常激动,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宇航员们返回地球,我非常自豪与骄傲。航天员一直是我心中努力的目标,我会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也从事航天事业,为祖国争光。”
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结合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和庆阳市发展低空经济的背景,依托同济大学等高校专家资源,构建了K12贯通式航空校本课程体系,同步开发《无人机社团学员手册》,通过丰富活动培养学生航空素养,构建航空校园文化。
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无人机课程老师张安都介绍:“我们先后召开3次教研组会议,编写了《无人机社团学员手册》作为我们的校本资源,内容涵盖了社团的课程设置、各阶段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以及各阶段的评价标准。初期我们每周必修课一节,选修课三节,必修课是社团的所有学员都参加,选修课是学有余力的同学每天作业做完之后就可以来参加。”
在航空校本课程体系设置上,该校小学部开设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忙趁东风放纸鸢》实践课程,初中部结合庆阳“低空经济城市”定位,打造无人机编程与无人机飞行特色社团,高中部组建航模社团,将力学、材料、设计等学科融入课程,让学生提前规划生涯、选择理想大学和专业,培养学生航空报国的热情。谢一可是高一年级学生,他和另外两名同学今年在全国“第二届同济大学未来飞行器设计中学生邀请赛”中获得二等奖,并入围全国决赛,这些天,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备战即将到来的比赛。
“每天老师上完课的时候就会让我们来制作飞机模型,从它的美观程度还有创新方面下功夫。晚自习我们在共用的教室里面做飞机模型,做了也有很多天了,我希望在这个比赛中能拿到更高的奖项。”谢一可说。
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刘航飞介绍:“我们把航空特色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美术、劳动、生涯规划、国防教育等学科融合开展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另外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软件、飞行器设计软件、飞行仿真软件等数字化手段赋能实践教学,拓展航空科技教育深度和广度。”
学院路实验学校凭借系统化航空校本课程体系和专业化师资队伍,为学生搭建优良的航空知识学习环境,先后邀请上海沩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沈海军、陈华根教授,厦门大学曹晓宇教授来校进行科普讲座,还组织高中学生参加“第二届同济大学未来飞行器设计中学生邀请赛”,引导学生以赛促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原理、掌握知识、学以致用。学校还不断优化航空特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航空科普活动,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为学生们搭建逐梦蓝天的舞台。
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无人机课程老师张安都说:“现阶段我们社团做到了从无到有,在我们专门的无人机实验室和科创教室建成之后,我们将逐步地从有做到优。目前我们学校的学生无人机学习兴趣特别的高,所以在后期我们慢慢地组建开放型课堂,让所有学生能逐步地参与进来。”
记者:吴跃茗
责 编丨张 龙
编 辑丨李 婕
来源:西峰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