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个都超级自信的大国,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进行对比,探究这俩国家对不同文化和人群的吸纳与融合过程……
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印度和美国,一个位于古老东方,一个处于新大陆。
这两个都超级自信的大国,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进行对比,探究这俩国家对不同文化和人群的吸纳与融合过程……
你会发现,它们仿佛是一对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当然,如果站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角度,我们应该发现都是英国殖民者创造了现代意义上的印度和美国。
既然印度和美国有一个共同的宗主国,那它们是兄弟完全合乎逻辑。
一、印度擅长被动吸收!
印度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几千年来饱受外来文明的征服,却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文化韧性,将征服者们消化其中。
波斯人入侵印度时,带来了拜火教,但几百年后,他们在印度扎根成了帕西人。
帕西人虽保留着部分波斯文化元素,却早已融入印度社会,甚至诞生了印度最大的财团塔塔集团。
希腊人曾试图在印度西北部传播希腊文化,结果却与印度佛教深度融合,衍生出了独特的犍陀罗艺术。佛像长着希腊脸,却依旧遵循着印度佛教的教义与礼仪。
阿拉伯人建立德里苏丹国,伊斯兰文明在此扎根,但印度穆斯林却在饮食中融入了咖喱的辛辣,婚礼习俗中保留着印度教的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咖喱+清真”文化。
蒙古人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却在印度建起了泰姬陵,修宫殿、搞艺术,彻底被印度的奢华与精致所同化,游牧文化的痕迹几乎被抹去,最终融入了印度的历史长河。
英国人殖民印度两百年,虽然未完全印度化,却带走了印度奶茶、瑜伽等文化标签,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印度的文化同化模式是漫长而缓慢的慢炖过程。它以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和韧性,在几百年的时间跨度里,悄然改变着征服者的文化归属感,让外来的文明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混血文明。
今天的印度之所以支离破碎不像一个统一的国家,归根结底是因为印度文化相当于南亚本土与波斯、希腊、阿拉伯、蒙古、英国等众多文化相互交融的复杂体系。
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现代印度形成的过程长达二百年,优点在于文化融合较为自然,文明的冲突被最大程度的弥合。
最大的问题在于,印度本土缺乏强大统一的文化,导致今天的印度依然处于蒙昧状态。
印度人要跟上地球文明现代的脚步,估计还要一个世纪!
二、美国:主动中的文化“吞噬”
美国的诞生,起始于北美13州殖民地的反叛!
所谓的美国独立战争,在英国王室的视角就是一群反贼造反了。
美国打赢独立战争后,就没有停止过扩张和屠戮的脚步。因此,美国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侵略与吞噬,与印度被动消化完全不同。
250年来,美国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机遇,不断对来自旧大陆的移民进行文化吞噬。
美国最初是英国殖民地,然而经过独立战争后,英国人后裔迅速转变身份,成为了美国人,并且以反英为荣。美国国庆日(7月4日)更是成为了庆祝打败英国的重要节日。
非洲黑奴以奴隶的身份被贩卖到美国,经过300年的发展,最终白人被迫与黑人融合。非裔美国人参与创造的爵士乐、嘻哈音乐、NBA文化等独具美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已经风靡全世界。
进入21世纪后,美国产生了奥巴马这样一个有黑人血统的总统,副总统哈里斯被视为知名黑人政治家,但她的印度裔背景更受人关注。
其实这两个人,恰好是美国现代融合能力的体现。
奥巴马和哈里斯这样的有色族群的政治人物,早已不再关心所谓的“人生来处”,家族早已将“炸鸡+西瓜”视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19世纪,爱尔兰大饥荒期间,许多爱尔兰人逃到美国。美国爱尔兰裔在庆祝“圣帕特里克节”时,满大街穿绿衣服、喝绿啤酒,庆祝方式比爱尔兰本土还要热闹,而且爱尔兰裔已成为美国警察、政客、黑帮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华人劳工来美国修铁路,如今第二代华裔很多不会说中文,第三代甚至不会使用筷子,他们的文化认同早已与美国人一致。如今,在科技、政治等领域都有华裔美国人的身影。左宗棠鸡这样的美式中餐也成为了中国菜的代表。
墨西哥移民大量进入美国,虽然墨西哥裔保留了部分文化,如吃玉米饼、过亡灵节等,但他们的后代更认同美国拉丁裔这一身份。
洛杉矶的墨西哥餐馆虽然众多,但老板孩子可能已不会说西班牙语,而是将Taco Bell视为墨西哥菜的代表。
美国的文化同化模式是快速而高效的快餐模式。
美国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力,通过教育、媒体、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力量,在短短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就能完成对移民的文化改造,使他们迅速融入美国社会,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
这种文化融合能力,其实比保守的国家更有利于吸引全球精英人才。优势在于同化速度快,特别适合移民国家的发展,能够快速凝聚不同背景的人群,形成强大的国家向心力。
当然,正因为各种移民族群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美国,过快的同化速度容易引发身份认同危机,进而导致种族矛盾等冲突。
至今为止,美国社会依然没有解决种族歧视问题,黑人由被歧视者变成歧视亚裔的族群,就是美国文化吞噬过程中的后遗症。
三、印度美国才是亲兄弟!
尽管印度和美国在文化同化的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的本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展现出了极其强大的文化吞噬力,能够将外来者逐渐变成自己人,最终形成独特的混血文明。
印度文化是波斯、希腊、阿拉伯、蒙古、英国等诸多文化元素的融合体,美国文化是欧洲、非洲、亚洲、拉美等各大洲文化的大熔炉。
这种共同点使得这两个国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都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多样性,能够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当然,印度的同化是被动的,是在自身遭受连续不断的外来侵略过程中,以一种看似无奈实则坚韧的方式,将征服者纳入自身文化体系,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几百年之久,但融合相对自然,冲突较少。
美国的同化则是主动的,它通过各种手段吸引移民,并迅速地将他们融入美国社会,虽然效率极高,但过程中容易引发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危机,导致种族矛盾等问题的产生。
但无论如何,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同化能力,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不容小觑。
四、不容小觑!
印度和美国,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国家,在文化同化这一独特视角下,却呈现出惊人的相似与鲜明的差异。
无论是印度的“打不过就加入”,以漫长的时间缓慢消化征服者;还是美国的“来了就别想走”,以极快的速度主动吞噬移民者。
这两个国家都实现了让外来族群融入自身的文化体系,成为自己人。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禁让人深思,文化的包容与融合有着无穷的力量,它能够跨越地域、种族、历史的鸿沟,塑造出独特的文明形态。
作为全球相对保守的东方文明,面对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印度这样一个随时被吊打占领的国家,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
也许,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和印度都是“谁来谁变成我”的文化巨人,正在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人类文明交融的壮丽篇章。
这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视角。
来源:汉唐知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