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日来,乾安大地一派繁忙。播种机穿梭在绿野间,大棚里稻苗舒展新叶,蓬勃生机扑面而来。从智能农机到创新种植模式,从科技赋能到产业升级,这片黑土地正以崭新姿态,为金秋丰收积蓄力量。
连日来,乾安大地一派繁忙。播种机穿梭在绿野间,大棚里稻苗舒展新叶,蓬勃生机扑面而来。从智能农机到创新种植模式,从科技赋能到产业升级,这片黑土地正以崭新姿态,为金秋丰收积蓄力量。
科技赋能春耕添新景
“今年公司种植总面积8万亩,包括3万亩常规玉米、3万亩鲜食玉米和2万亩大豆。谷雨开始,10台大型播种机同时作业,日播种量可达3000亩,预计5月20日前可完成全部播种。”乾安大遐农业公司总经理刘启雷说,“近年来,我们一直采用‘水肥一体化+浅埋滴灌+密植’这种模式,玉米单产提升显著,去年平均垧产达到2.3万斤以上。因为玉米密植最大的难点就是生长后期追肥难,‘水肥一体化+浅埋滴灌’的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水肥供应。同时,我们引入了智慧监控手段,可以随时根据土壤墒情补水施肥。”
新技术始终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密码”。为节本增效,大遐农业公司本着“边干边学边总结”的思路,根据实际耕作需要,对一些外地购买的农机设备进行技术创新,通过细节改进提升耕作效率。例如,生产中发现滴灌管道壁比较薄,运行当中摩擦力过大会导致管道破损漏水。他们就想办法把金属管道传送轮更换为塑料材质,有效避免管道破损情况。他们还将原来的机械链条播种设备更换为电控驱动,播种精准稳定,同时解决漏播和播种不均匀问题。
去年,大遐农业公司与上海天顺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4亿元启动鲜食玉米加工冷链项目,一期4000万元已建成投产。今年,他们增加了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从4月10日开始梯次种植,陆续持续到6月份。稳定的销售渠道,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还将塑造乾安鲜食玉米新品牌。
在腾字种畜场,900多公顷水田已经育苗并接近尾声,随后将进行大面积插秧。水田全都是机械化种植,如果天气适宜,一周左右即可完成种植,由无人机进行施肥,确保春耕顺利。为响应国家“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号召,从秋收后开始拿出400公顷水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现在老百姓种水稻,不单纯是看产量,还要衡量米的市场价格。场里每年都定期组织干部对农户进行科学储粮培训指导。现在大部分农户家里都有硬化场地。”种粮大户李雷说,今年他家种了30公顷水田。展望未来农村发展,他的眼中充满希望:“现在插秧都用插秧机,上肥都用无人机,如果有条件的话,我还要尝试采用智慧监控的方式进行田间管理,完全把人从地里解放出来。现在国家提倡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大户,希望获得品质好、产量高的种子,土地能连片整体规划,方便进行大面积机械作业,能更省时省力。”
记者从乾安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春耕,该县全力推广当地成功的种植模式,深度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持续扩大“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的推广范围,积极建设示范区,强化农机技术的应用。全县计划实施玉米单产提升项目30万亩、保护性耕作180万亩、水肥一体化项目120万亩。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以及投资0.2亿元的大豆单产提升项目正有序开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进一步完善鲜食玉米、黄小米、杂粮杂豆这三大农业产业链,培育乾安弱碱大米品牌,推进新增水田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为粮食稳定增产提供坚实保障,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随着春耕大幕开启,乾安县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经连续发出多期简报,从今年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玉米精量播种的关键技术等方面给予农民指导,并结合土壤墒情提出农事指导建议,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针对今年春季气候干燥、多风,且易出现“倒春寒”等情况,专家表示,今年乾安县春耕生产需特别注意保墒、防风、防寒及适时播种。建议在10厘米内地温连续5天超过8摄氏度适时播种,同时起垄和播种的相距时间不宜太长;播种后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及时进行喷灌或滴灌补水保墒。农民朋友们在选择品种时要着重考虑本地种子经销店的主推品种,要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害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并抓紧时间对所有机井进行保养检修,为后期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农文旅融合解锁乡村振兴新模式
文旅产业繁荣火热,加快发展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助力。
去年,大遐稻语花乡公园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推进,近8000平方米的花海和117公顷稻田画美不胜收,与大遐采摘园、VR游乐园共同构成农旅融合新亮点。
大遐稻语花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王荣佳介绍,2024年园区改良土壤,试种葡萄、火龙果等多种水果。去年12月至今年3月,草莓西红柿与草莓采摘活动吸引大量游客。目前,园区水稻育苗正酣,车厘子、油桃等果实长势喜人,预计6月末全面开放迎客。届时,这里可以采摘、可以玩VR游戏、可以观看精美稻田画、可以享受乡村美食,非常适合家人、团队共聚。
与此同时,乾安县积极培育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加快实施民俗旅游建设,依托泥林国家级地质公园,打造地质科普、盐碱治理、生态旅游一体化景区,在2026年底前逐步推进鸣缘生态农庄、博瑞生态农业果蔬采摘等项目发展,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全力打造现代化大农业“乾安样板”
在乾安县赞字乡景字村,由乾安县政府与中化现代农业(吉林)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农业现代化核心示范区已经初具规模。占地3110亩的玉米“水肥一体化+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体系,采用“水坦克+智能泵站+管网集群+电磁阀组”四位一体灌溉架构,形成“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精准水肥—全程标准化”四位一体模式,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0%以上,展现出乾安县特色现代化农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方向。
企业还将投资4000万元,分阶段规划建设MAP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今年计划一次性投资1500万元。园区将重点建设包括年交付能力达8万亩液体肥混配工厂、500吨级粮食烘干塔、10万吨级平方仓等核心单元;同步建成涵盖作物实验室、数字农业培训中心、智慧农业展示大厅、标准化农机农资库及综合办公区等功能模块。计划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设备联调、联试并投入试运行,建成后将联合示范区形成“科研示范—技术推广—智能生产—加工仓储”的乾安现代化大农业全链条服务体系。
为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建设,乾安县制定《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院校,中化现代农业(吉林)有限公司、大遐农业公司等企业深入合作,正在以2.28万亩盐碱耕地改造提升试点项目为载体,区划科技农业展示板块、粮食产能提升板块、特色产业发展板块,建设盐碱耕地地力提升、配套复种、优良品种筛选、智慧农业、产学研、城乡融合等六大示范基地,积极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生态治理为基础、全产业链融合为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体系。
政府出政策,企业出技术,农民享成果。乾安县将持续深化与央企中化农业的政企协同创新,重点攻坚玉米密植高产、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三大工程,全力构建现代化大农业闭环生态,为全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乾安样板”。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