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葱在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 ** 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地蛆)、地上害虫(蓟马、潜叶蝇、甜菜夜蛾)以及真菌性病害(霜霉病、紫斑病、灰霉病)、细菌性病害(软腐病、疫病)** 等。防治需遵循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原则,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
大葱在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 ** 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地蛆)、地上害虫(蓟马、潜叶蝇、甜菜夜蛾)以及真菌性病害(霜霉病、紫斑病、灰霉病)、细菌性病害(软腐病、疫病)** 等。防治需遵循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原则,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以下是具体防治方法:
蛴螬:金龟子幼虫,啃食根系和鳞茎,导致植株萎蔫死亡。蝼蛄: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断幼苗根系,造成缺苗断垄。地蛆(种蝇幼虫):蛀食鳞茎,引起腐烂,植株枯黄倒伏。
农业防治:播种前深耕晒土,利用阳光杀灭虫卵和幼虫。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未腐熟的有机肥易吸引种蝇产卵),每亩可掺加50-100kg 生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并杀菌。与非葱蒜类作物(如豆类、玉米)轮作 2-3 年,减少虫源积累。物理防治:田间铺设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蝼蛄等成虫。用 ** 糖醋液(糖:醋: 水 = 3:1:10,加少量敌百虫)** 诱杀种蝇成虫。化学防治:播种或移栽时:每亩用5% 毒死蜱颗粒剂 2-3kg或3% 辛硫磷颗粒剂 3-4kg,与细土拌匀后撒施于播种沟或定植穴,毒杀地下害虫。生长期发现虫害:用48% 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或50% 辛硫磷乳油 800 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 200-300ml,重点浇灌根部周围土壤。
危害特征:成虫和若虫锉吸叶片汁液,造成叶片失绿、卷曲、畸形,严重时植株枯萎。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减少虫源。物理防治:田间悬挂蓝色粘虫板(蓟马对蓝色敏感),每亩悬挂 30-40 块,高度与植株顶部齐平。化学防治:选用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1500 倍液、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或1.8% 阿维菌素乳油 1000 倍液,重点喷施叶片背面,每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
危害特征:幼虫啃食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吃光叶片,仅留叶脉。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成虫期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减少产卵量。化学防治:在幼虫 3 龄前(暴食期前),选用5%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500 倍液、10% 虫螨腈悬浮剂 1000 倍液或20% 甲维・茚虫威悬浮剂 2000 倍液,傍晚喷施(夜蛾类害虫夜间活动),重点喷施心叶和叶背。
危害特征:叶片出现黄白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湿度;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如每亩施磷酸二氢钾 5-10kg),提高植株抗病力。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68% 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 800 倍液或50% 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每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
危害特征:叶片尖端或叶缘出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生灰色霉层,严重时叶片腐烂。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控制田间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 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40% 嘧霉胺悬浮剂 1200 倍液,重点喷施中下部叶片,每 7 天喷 1 次,连喷 2 次。
危害特征:叶片、假茎和鳞茎均可发病,病部呈水渍状暗绿色,湿度大时腐烂,干燥后枯死。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 “铁杆大葱” 较耐疫病);合理浇水,避免大水漫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兼治霜霉病)、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60% 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1000 倍液,每 10 天喷 1 次,连喷 2 次。
轮换用药: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如阿维菌素与噻虫嗪轮换防治蓟马)。安全间隔期:采收前 10-15 天停止用药,确保农产品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生物防治辅助:可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如 100 亿 CFU / 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50-100 克 / 亩),抑制病原菌繁殖,或释放赤眼蜂(每亩放蜂 1-2 万头)防治夜蛾类害虫。天气影响:喷药宜在晴天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进行,避开高温和雨天,确保药效。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大葱种植中的病虫害,保障植株健康生长和产量品质。
来源:农业种植早知道一点号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